APP下载

科艺融合课程:给童年插上智慧的翅膀

2021-12-02赵志宏

江苏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智慧融合课程

赵志宏

科艺融合课程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名词。最初,艺术和科学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艺术是感性的美,科学是理性的美。在儿童的世界里,艺术和科学谁也不可缺席,艺术让科学更灵动,科学让艺术更理智。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为儿童教育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培养了儿童创新、合作、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获得了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品格。

一、缘起:从智慧校园到科艺融合课程

早在“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前夕,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就明确了智慧教育的特色教育发展方向。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智慧教育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强调师生信息化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师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

2020年,科艺融合课程正式启动,学校以该项课程为抓手,设立教学目标,丰富教学过程,强调教学成果的智慧化程度,在全校范围内开启了智慧教育之路。

二、布局:架构科艺课程的融合之路

科艺融合课程的内涵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将科技与艺术两门学科进行整合,通过特色课程同时向学生传授两门学科的知识。在课程开创之初,学校项目组便明确思路,科艺融合课程不是简单的“科学+艺术”课程。所谓融合,是在课程中寻找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寻找、认识、学习相关知识点。

第二层是学生对于学到“知识”的运用。这个“知识”不是简单的科学或者艺术的传统知识,而是两者在课程结合中形成的新智慧化认知。沿着这些“知识”,学生能更好地深入课程系统的下一阶段。

第三层是由课程反向对学生提出要求。一项课程开始之初是首先引导学生适应新课程,然后再依据其课程特点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素养上的要求。从实践来看,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科艺融合课程的需求。学生普遍存在科学素养不足、美学能力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倒逼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启发、训练学生。

三、实践:探索科艺课程的实施路径

关于科艺融合课程该从何处入手的问题,学校项目组曾有多种设想,其中不乏一掷千金的高大上项目,但都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为继。最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了手工建模项目。

(一)贴近生活的课程资源

盐城是红色圣地,湿地之都,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城市,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随处可见的铁军文化、湿地文化、海盐文化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素养是新时代少年的必备,学校一直致力于孩子的生态教育,秉持“分类—回收—创造”的环保理念,将生活中的快递盒、废旧报纸、读物等废弃物和课程相结合,让它们在课程当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二)科艺融合课程的探索

科艺融合课程以“大主题”为学习形式,横向链接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在课程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生态素养以及创新合作等能力。

主题一:伟大的祖国。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科艺融合课程的第一大主题就是爱国,从理解国家历史,学做国家标志性建筑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天安门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尝试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瓦楞纸来等比例还原天安门。在建模过程中,天安门主城、金水桥、升旗台的数据比例是技术难点。我们上网查阅资料,记录天安门主建筑的尺寸,找来学校的3D打印机,输入数据进行等比例还原建模。在模型的指导下,孩子们经过精密的测量、剪裁、拼接,最后成功制作出了天安门。

璀璨的东方明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有了天安门制作的经验,孩子们很快对东方明珠进行了等比例还原。可少了灯光的明珠塔总是少一些韵味。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建筑亮起来呢?科学老师给孩子们开设了一节专门的电路课。通过组装灯泡、电路连接、开关装置等组件,东方明珠塔终于亮起来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科学原理是科艺融合课程必不可少的元素。

主题二:美丽的家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凭借盐城的地域优势,老师带领学生尝试从湿地、建筑等方面开展建模活动,根植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盐城电视台是盐城新经济发展圈的地标,它上宽下窄的建筑特色让人着迷。因为下部狭窄,安装主体建筑时多次出现倒塌现象。高耸建筑的稳定性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相关资料,并利用乐高等工具进行多次变量尝试,他们使用较大厚度的瓦楞纸作为基座来增加重量,建筑的主体部分选用轻薄的纸来制作,之后,测算建筑的重力点,辅以自制的固定内置,盐城电视台终于“站”起来了。

在实地考察花街时看见河中有转动的水风车和摇曳的小船,回想制作的天安门、长城等系列建筑,发现之前的作品都是静止的。如何让水车转动、小船行驶,孩子们请教了科学与数学老师,得到的答案是需要动力装置和传输装置。孩子们从身边的玩具、闲置的钟表中收集出大量的齿轮,经过组装测试,做出了手控的动力装置,水车终于运转起来。孩子们又从游乐场的设计中得到灵感,为小船建立专门的轨道,在小船底部安置轨道运行轴,让小船动了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步步探究中得到了锻炼,这正是我们做课程的初衷。

科艺融合课程的实践项目,是利用身边的纸类废弃物来手工建模“家国”系列作品。按照一名教师带20名学生进行小组制模式推进,用纸类废弃物等比例缩小制作国内著名景点建筑和家乡盐城的地标性建筑。整个制作过程从无到有,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画图制作阶段、材料收集与整理阶段、手工建模阶段以及声光电可视化呈现阶段。每个阶段都由项目组集中备课、小组教师授课、小组成员分工动手协作、项目组验收等环节组成。

主题三:我心中的校园。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乐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校园。我们让孩子丈量学校的每一处,通过平面建设图纸和无人机航拍的俯视图,孩子们做出了校园主建筑群。学校的一花一草都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孩子们还使用3D打印笔制作了仿真花草点缀其中。

为了适应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们让孩子对现有的主楼进行重新布局,自己构想未来教学楼的样子,动手搭建心中的理想校园。孩子们不仅搭建出了许多造型奇特的教学楼,还积极阐述了他们的建造想法。本次课程尝试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布局能力、空间建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校总结课程实施的经验,细化已有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内容梳理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再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并同步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库,为后期的课程实施和修正积累资源。

科艺融合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融合之处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能力。科技含量高、呈现效果靓的作品,固然具有一定的展示效果,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低门槛、易学习、好上手的项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四、影响:由智慧校园走向智慧教育

在科艺融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对学校课程、教师、学生、学习评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促进了课程的变革

1.促进课程学习内容的变革。

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关注学习内容的无边界,学习内容不再拘泥于单项课程,而是开发综合课程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能力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借助与大丰荷兰花海共建的物联网生态花房,开展了以“生活体验之写作课程——我是小作家”“具身体验之数学课程——我是空间规划师”“情境体验之绘画课程——我是小画家”“生命体验之科学课程——我是小园丁”“物联体验之信息课程——我是小小探究者”为“大主题”的科艺融合体系下的物联体验课程。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App实现远程监控、灌溉、加温等操作,还能实时观察植物神奇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最后,学生还为自己培养的植物画像。物联网世界点燃了孩子们探求科学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促进课程实施场所的变革。

除传统的学习场所外,海盐博物馆、科技馆、湿地公园也可以作为学习场所。课程学习的场域不再受限,处处皆可学。

3.促进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在科艺融合课程实施中,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多种评价方式的整合,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行融合。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如兴趣、态度、意志力、搜索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收集数据问卷,定期进行线上调研和远程评价;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程度运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评价等级。

(二)促进了教师的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给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成为用“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思维培养新时代的“智慧教师”。

科艺融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学校制定“智慧教师”的培养模式,在每学期开展“名教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竞技课”“青蓝结对同步课”,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的课堂教学竞赛,并常态化开展线上教学话题研讨、信息融合课程专业书籍的阅读沙龙,进一步培养教师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另外,学校注重开展科艺融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培训,开展科艺融合课程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科艺融合课程主题方案设计评选、科艺融合课程开发及实施经验分享,促进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走向课程的开发。

(三)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在信息化科艺融合课程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的学习手段,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的主要学习工具。

科艺融合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式学习中,在实地寻访、科学实验、动手实践等具体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跨界融合多学科领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艺融合课程只是学校智慧教育的一个落脚点,而并非全部。在未来的智慧教育发展中,需要建设更加开放的学习场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课程之间进行跨界融合,提升教师融合课程的开发力,让每个孩子在课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智慧融合课程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