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西部沿沙区闲置养殖暖棚转产滑子菇出菇管理技术

2021-12-02毛文明李城德李春玲

乡村科技 2021年32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黄花

毛文明李城德李春玲

(1.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20)

滑子菇又名滑菇、光帽鳞伞,俗称珍珠菇,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球盖菌科、鳞伞属。因其表面附有一层黏液,食之润滑爽口而得名[1]。滑子菇富含各种氨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癌抗病等保健功效,其盐渍品和烘干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先后从南部山区等地搬迁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在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 828座1 066.7万m2,养殖暖棚2.4万座133万m2,其中部分农户养殖暖棚因启动投资大、缺乏壮劳力等原因处于闲置状态,闲置率在20%~30%。为解决该地区部分养殖暖棚闲置问题,根据菇棚出菇管理一般不需要壮劳力,老人妇女即可从事的实际,按照食用菌企业完成菌棒加工、接种、养菌环节,农户从事出菇管理生产的切实可行路子,2019—2020年在黄花滩移民区开展了闲置养殖暖棚转产滑子菇生产技术试验,总结形成了沿沙区闲置养殖暖棚转产滑子菇出菇管理技术,为群众找到一条新的可选择的产业致富门路,助力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区“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1 沿沙区基本概况

1.1 县域经济社会状况

古浪县北邻腾格里沙漠,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县内区域类别多,自然条件差异大,地势南高北低,常住人口38.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36万人,县内居住着汉、回、藏等十多个民族。在脱贫攻坚期间,沿沙区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省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现为国家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2万户14.23万人,贫困发生率39.86%,比甘肃省平均水平高13.4%。2020年,古浪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增加值达到24.4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 120.5元。

1.2 黄花滩移民区概况

近年来,古浪县按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举全县之力实施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生活在高深山区的贫困群众迁出大山,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致富的新路子。黄花滩自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以来,相继建成1个移民小城镇和12个移民新村,搬迁南部高海拔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1.53万户6.24万人,实现3个乡镇整乡搬迁、58个贫困村整村搬迁。为了让异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有收入、能致富,首先把产业培育作为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日光温室果蔬年产量达到12万t,牛、羊、鸡、鸽存栏量分别达到2.43万头、75.29万只、34.4万只、4.76万羽,搬迁群众户均达到2种以上增收产业。

1.3 食用菌产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按照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着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优势主导产业的总体部署,出台《关于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发展沿山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实施意见》,2020年全市食用菌龙头企业达到17家,食用菌合作社达到26家,主要生产品种有金针菇、海鲜菇、香菇、羊肚菌、滑子菇、金耳、秀珍菇、双孢菇、杏鲍菇、平菇、大球盖菇和真姬菇等,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7.06万t,产值达到8.8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28.4%和23.9%,食用菌产量稳居甘肃省第1位,武威市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食用菌产业基地,2021年被誉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古浪县2020年食用菌产量达到2.12万t,较2019年增长480.7%,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黄花滩移民区利用日光温室发展平菇、羊肚菌、小黑平取得成功,种植规模达到1 200座棚。在滑子菇生产方面,临近的天祝县臣祥食用菌产业园2020年生产滑子菇280万袋,年加工滑子菇盐渍、烘干产品约800 t,产品销往兰州市、西安市、北京市、厦门市、乌鲁木齐市等地,部分出口到俄罗斯等[2],对古浪县滑子菇生产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1.4 沿沙区自然气候条件

黄花滩移民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地带,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海拔1 850 m左右,无霜期140~145 d,年有效光照时间2 810~2 890 h,年均气温6.2~7.0℃,大于10℃有效积温1 940℃,7月平均气温为23℃,年降雨量160~240 mm[3]。土壤为风沙土,植被较为稀疏,有梭梭、红柳、柠条、花棒、沙棘、碱蓬和沙米等,农业用水由景电二期引黄灌溉工程供水。在一定辅助设施和技术措施的支持下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滑子菇产业。

2 闲置暖棚转产滑子菇准备

2.1 养殖暖棚菇棚化改造

选择黄花滩移民区农户闲置养殖暖棚进行菇棚化改造,每座建筑面积为240 m2,棚顶增铺大篷布,为避免损坏棚顶,选用方砖压实,尽量以质量较大的为宜,以防大风吹落;大篷布上方加设喷水带1条,主要起到棚顶降温保湿作用;上方隔空1 m焊接钢管用于固定遮阳网,墙体四周隔空加设遮阳网,遮阳网拉至地面压实,保证遮阳网至墙体距离30~50 cm;棚内制作摆放木料结构4层菌架5排,菌架宽1.0 m、高1.6 m,层间距40 cm,地面菌架底部铺设红砖防止架脚下陷倾斜。棚内保证正常通水通电条件。菇棚化改造后每排菌架可放置菌棒1 200~1 300袋,全棚可放置菌棒6 000~6 500袋。

2.2 选择优良滑子菇品种

依据前期工作基础及多年经验,选择适应性强、生物转化率高、性状优良的滑子菇中低温、中熟优良品种新锐1号,试验示范表明,滑子菇中熟品种适宜黄花滩移民区沿沙气候条件生产,且通过试验发现该品种适温广,出菇良好,产菇多,头潮菇菇体大,二潮、三潮菇菇体偏小,肉质厚,菌柄短粗,抗病性强,质量好,大部分菇可用于出口。

2.3 确定基料配方及接种时间

本次试验示范依据多年积累的经验,选择滑子菇栽培料配方为:木屑60%、麸皮22%、棉籽壳10%、玉米粉5%、碳酸钙3%、pH值6.0~6.5,含水量60%~65%;原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栽培菌棒选用14 cm×55 cm聚丙烯栽培袋,接种时间为3—4月,较沿山区推迟一两个月。若接种时间过早,菌棒发菌期结束早,越夏时间延长,管理成本增加;接种时间过晚,菌丝发育时间推迟,养菌质量不高,产量和质量亦受影响。

2.4 预订加工培养菌棒

根据试验示范计划做好时间进度安排,及早选择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滑子菇技术实力强、经验丰富、合作信誉度较高的食用菌企业完善试验示范方案,并及时签订菌棒供应协议,明确栽培品种、原料配方和菌棒加工、接种、养菌时间及菌棒拉运等要求。本次试验示范选择天祝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菌棒供应企业,该企业设施设备和技术实力强,具有多年生产滑子菇的丰富经验。与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所需菌棒的加工、接种、养菌管理由企业负责,包括菌种制备、原辅材料购进、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等。按试验示范要求订制菌棒1.3万袋,企业负责将养好菌丝的菌棒运送到试验示范点,到货价为3.7元/袋,整个生产周期合作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

2.5 季节茬口优化安排

滑子菇属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菇类,根据黄花滩移民区气候特点,选新锐1号这一中低温优良品种,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5~20℃。沿沙区夏季温度较高,菌棒进棚过早容易出现烧菌现象,且采取喷水降温措施会增加水电费和人工投入,因此菌棒进棚适宜时间为8月中下旬,出菇时间为9—11月,出菇期为75~90 d。

2.6 菌棒适时进棚练菌

按照试验示范计划,8月中下旬当菌丝长满菌棒后,由菌棒供应企业将菌棒送至试验菇棚,验收清点后移入出菇棚,摆放到菌架上。要求菌丝体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后熟期呈黄褐色或褐色。菌棒运送中,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震动,避免人为意外搔菌,防止造成次品菇和减产现象。菌棒进棚后进行练菌,练菌期间只需降低棚内温度,控制棚内湿度即可,温度一般控制在13~18℃,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30%~70%。

3 出菇期管理

3.1 越夏管理

8月中下旬菌棒进棚后为高温季节,不适合滑子菇出菇,必须进行越夏管理,做好通风、降温、保湿、避光等工作,通过棚顶喷水、地面墙面洒水、夜晚通风散热增氧、昼夜交替降温等措施,使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

3.2 削圈割口

经过120~150 d的菌丝培养,菌丝已长满菌棒并形成浅黄色菌膜,且手按时有弹性感,说明菌棒已具备出菇条件,大体在8月下旬温度下降之后,进行削圈割口。通过对菇棚环境条件的管控,菌块表面未形成蜡层或蜡层很薄,不需要搔菌,直接进行削圈割口。若菌块表面形成蜡层则要进行搔菌[4]。所用削圈割口工具均需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3.3 催菇管理

此阶段关键在于水分管理,应保持空气湿度,以袋面不干燥为宜。每天棚顶篷布喷水两三次,7~10 d内要做到轻喷水,10 d后逐渐加大喷水量,15 d内使菌棒含水率达到70%~85%。催菇期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控制在20℃以下,昼夜温差控制在5~8℃,经常通风换气,适当增加散射光,促使菇蕾形成。若出现菇蕾,不要往菌料表面喷水,以免菇蕾窒息死亡,应在菌盖长到0.5 cm以上时再轻喷水,以保持培养料面的湿润状态。

3.4 出菇管理

出菇期棚内适宜温度为8~20℃,料面含水量保持在用手撮捏可显水渍的状态。9月上、中旬出菇初期棚内气温较高,中、下层菌棒由于温度较高有可能出现死菇现象,因此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随着外界气温降低,棚内温度逐渐降低,10月下旬到11月初棚内温度继续降低,此时需撤掉棚外遮阳网,以达到增温作用。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头潮菇、二潮菇时早、中、晚各洒水1次,三潮菇前期根据棚内湿度每天洒水1次;三潮菇后期,子实体生长减缓,棚内温度较低,2 d洒水1次;若遇降雪、降雨天气,三四天洒水1次,以免发生坏菇。

3.5 病虫害防治

黄花滩移民区滑子菇生产刚刚起步,细菌性、霉菌性病害尚未明显发生。在试验示范中重点从菌种选择、培养料把关、环境清洁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严格灭菌操作、及时清理废物等方面,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危害滑子菇的害虫主要有尖眼蕈蚊(小黑蚊子)、菇蝇(小苍蝇)、螨类(菌蚤)[5],宜采取绿色防控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包括做好培养料的消毒灭菌,杀死基料中的幼虫及虫卵;采用黄蓝板诱杀害虫、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糖醋液诱杀害虫及覆盖防虫网等;菌蚊类害虫可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螨类害虫可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3.6 采收管理

滑子菇采收适时,粘实质量好,采后不易开伞,等级好,价格高。滑子菇子实体发育到八九成熟,即在9月上旬开始采收,采收前应停止喷水,以防子实体黑根。子实体采收标准应按照商品性要求掌握,宜在内菌幕即将开裂之前采收。采收时用右手拇指、示指、中指轻轻捏住菌柄基部拧起,注意不要将培养料带起,以免影响下潮菇生长。然后切去菌根及附着残渣部分,及时交售用于加工。采完头潮菇后要将培养料上的残根及时清理干净,尽量保持两三天内不浇水,利于菌丝逐渐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做好通风工作,加大昼夜温差,促进后潮菇生长。10 d左右就会长出新菇,若温度合适,25 d之内即可完成后潮菇的采收,一般滑子菇设施袋栽一茬可采收四五潮菇。

3.7 保鲜储藏

根据生产规模、采菇量和交售方式的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保鲜储藏工作。鲜菇采收后,对自身营养的消耗依然在进行,抑制呼吸作用和自身代谢是保鲜储藏的基本要义。为了有效延长鲜菇的贮藏期,要尽可能地降低菇体的呼吸速率。冷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鲜贮藏方法,滑子菇冷藏温度一般为0~6℃,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少量鲜菇保鲜,可在分级、包装后进行预冷和冷藏;大量鲜菇保鲜,则应在预冷库中进行分级和包装。

4 效益分析

试验棚滑子菇采收5潮菇,每棚产菇4980.6~5044.5 kg,平均产菇5 012.8 kg,鲜菇收购价6.6元/kg,棚均收入33 084元。扣除菌棒成本2.22万元、菇棚折旧成本0.2万元和消耗品及水电费成本0.1万元,棚均纯收入0.78万元。折667 m2产量13.9 t,667 m2纯收入2.17万元。因劳动强度不大,一茬仅4个月,一般农户可经营三四个棚,单茬年纯收入可达到2.34万~3.12万元,两茬可达到4.68万~6.24万元。

5 结语

通过2 a的试验研究,从滑子菇生理生态特性、季节茬口把握、温湿度控制、出菇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在菌棒供应企业完成加工、接种及养菌环节的基础上,形成适宜甘肃省西部沿沙区农户进行闲置养殖暖棚转产滑子菇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进一步示范推广,不仅可以解决黄花滩移民区部分养殖暖棚闲置的现实问题,也可在甘肃省沙漠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近似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黄花
南方黑木耳长袋栽培关键环节技术集成*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黄花歌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