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马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2021-12-02

乡村科技 2021年32期
关键词:低产巴马油茶

梁 勇

(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营林站,广西 河池 5475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是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榨取油茶籽可获得油茶籽油(茶油),茶油中含有90%以上的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国特有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2-4];精炼茶油还可制成高附加值的天然高级美容化妆品、护肤品及洗护用品等,副产品茶枯和茶壳的利用途经也非常广泛,如以茶枯为原料可提取茶皂素,以茶壳为原料可提炼栲胶、糠醛和活性炭等,其广泛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经济效益明显[5-6]。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已有上百年的油茶种植历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油茶种植重点县之一。2007年1月,巴马县国家林业局(现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油茶)产业示范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批示,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巴马县油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林地资源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后续管护资金瓶颈突出,经营分散,集约化经营滞后等问题。基于此,通过对巴马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为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巴马县油茶资源状况

巴马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8~20.8℃,年无霜期338 d以上,年降雨量1 170~1 780 mm,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400~800 m,无工业大气污染,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巴马县现有油茶面积2.5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15.7万hm2的16.0%,正常年产量1 900万kg;按照产期划分:产前期0.33万hm2,占油茶总面积13.2%;初产期0.27万hm2,占油茶总面积的10.8%;盛产期1.20万hm2,占油茶总面积的48.0%;衰产期0.70万hm2,占油茶林总面积的28.0%。

2 巴马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地资源匮乏

经过灭荒造林、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除了公益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均有种植商品林树种,大部分是马尾松、杉木和速生桉等,现有适宜种植油茶林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较少,地块零星分散。油茶新造林地更多的是依赖采伐迹地提供种植地,但受到林木采伐限度的制约,一时难于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油茶林。同时,大面积的采伐迹地多为企业(公司)或者能人大户承包造林,承包期限一般在20~30 a,到了原有林木采伐年龄,承包年限基本到期,并且更新种植油茶林前期投资大,大部分原造林实体在林木采伐后不愿更新种植油茶,因此,从林种结构调整做好油茶新造林规模化比较困难,整合林地资源来实施集约经营的难度较大。

2.2 资金投入不足,后续管护资金瓶颈突出

2019—2020年,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千万亩油茶、千亿元产业”要求,巴马县实施了油茶“双千计划”项目。但在资金投入方面面临较大难题。油茶新造林成本按4.5万元/hm2计算,其中自治区补助1.5万元/hm2,县财政筹措补助1.5万元/hm2,种植户自筹1.5万元/hm2。油茶产业项目上级虽有一定的专项产业发展资金,但仍要求县本级财政投入配套资金,资金来源主要靠县本级整合部门和财政部门。因财力有限,产业发展资金安排困难。另外,造林实体不同程度缺乏资金投入,造成后续管护资金面临瓶颈。

2.3 低产林占比高,低改成效不明显

目前,巴马县油茶林衰产期0.70万hm2,占油茶林总面积的28.0%。究其原因,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非良种油茶,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产量低下。近年来,低产林改造力度逐年加大,但仍以政府投入建设示范林为主,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低产林改造没有连续性,未能达到改造一块、提升一块、见效一块的目的。

2.4 经营分散,集约化经营滞后

因林地承包到户,油茶种植主体以农户为主,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产业化意识淡薄,重造轻管,抚育管理严重滞后。加之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无劳动力或半劳动力人员,油茶新造林及油茶低产林改的劳动力严重不足,部分群众对发展油茶产业的思想认识模糊,信心不足,决心不大,缺乏科学管理技术,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巴马县进一步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

3.1 探索整合林地的有效办法

针对林地资源匮乏且零星分散的情况,探索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整合,在林木采伐指标的安排上向有种植油茶意愿的造林户倾斜,以各种方式整合林地资源,坚持适地适树和因地制宜原则,发展优良品种,成片与分散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1.1 加快林地流转,发展油茶产业。林地资源经过几个历史阶段的分配,到近期的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逐步形成了以农户经营为主、企业(个人)承(发)包经营为辅的生产模式。要改善此种现象,加快林地流转是当下比较合适、快捷的一种方式。林地流转是促进林地向经营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的经营者流动,有效解决林地细碎化问题,实现规模经营,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林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7]。

3.1.2 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围绕整合林地资源,政府出台加大林地资源整合力度,制订确实可行的方案和优惠政策,敢于突破原有的林地经营体制,勇于探索切实可行的流转模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原经营权益人的意愿,走市场化道路,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规范流转程序、流转合同等,切实解决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发包方和承租方遇到的问题或纠纷。流转方式主要包括2种。第一,转让林木经营权。这种方式只针对原林地经营人已种植有油茶林的情况,承租方为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社会能人等,将零散经营的油茶林进行规模化统一经营和管理,有利于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林果产品品质。第二,转让林地使用权。提倡“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开发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要素向林业特别是油茶产业聚集,盘活产业蕴藏的巨大活力。多形式的整合林地资源,有利于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换,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

加快推进林地流转,是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吸引社会资本、扩大油茶产业融资渠道的有力措施,更是实现油茶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及产业化发展,提高油茶产业综合效益的有力基础条件之一。

3.2 加大产业资金投入

油茶林种植培育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油茶属于经济林树种,高投入带来高产出。据测算,新造油茶林从整地种植到第4年挂果收获,每667 m2需投资约5 000元,每667 m2低产林改造平均投入成本约1 000元,而当前多数经营主体和农民因资金不足,投入远远达不到建设要求。虽然现有的补助项目种类较多,但标准普遍过低,资金缺口大,实际投入不足,产量达不到预期[8]。要想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需要积极筹措、整合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多元化投资,确保产业发展资金及时筹措到位。出台后续管护资金扶持政策,加强信贷扶持,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油茶产业项目,解决产业后续管理资金短缺的问题,确保实施有成效。

3.2.1 专设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通过年度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用途包括油茶苗木补贴、造林补助、化肥补贴、农药补贴、贷款贴息、银行信贷风险担保、规模以上产业奖补、基地打造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产品品牌打造、产品产销保护价格和结合油茶产业文化旅游等。形成稳定的政府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户、企业、合作社、社会能人等从事产业的发展。

3.2.2 多方争取、统筹整合各级政府、部门财政资金。跟进现有国家、自治区有关发展木本油料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发展、扶持、优惠资金,同时合理统筹整合如乡村振兴、林业改革发展、植被恢复费、科技推广、农资农具购置等其他财政资金,用于带动油茶造林、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的发展。

3.2.3 探索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探索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方式,积极开发与油茶产业相适应的油茶贷款业务,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油茶种植、茶籽收购、加工、品牌打造等。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本土优势油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3.3 提高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认识

针对低产林面积在现有油茶林面积中占比较高的问题,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是提升油茶产量的必由之路,是保证油茶林面积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办法。有研究表明,油茶林通过合理改造后,其产量可提高四五倍。

3.3.1 针对年产油量在150 kg/hm2以下的油茶成林[9],通过抚育改造、高接换种、截干更新、更新造林等方式进行低产林的改造。其中,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种植品种半数以上优良的林分,采取林分清理、密度调整、整枝修剪、深挖垦复、合理施肥等抚育改造的方式;对于植株长势旺盛、低劣品种占半数以上的林分,采取选用通过国家或省(自治区)审(认)定、适合当地区域推广种植的优良无性系的穗条进行高接换种的方式改造;对于种植品种优良、长势差、冠幅窄的林分,采取截干更新的改造方式;对于树势衰老、林相残败的林分,则采取更新造林的方式改造。

3.3.2 聘请专家或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提升油茶科技支撑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应用,依托先进技术方法,做出成效。以点带面,加强油茶科技人才培养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在生产一线培养一批油茶“乡土专家”,做到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培育油茶造林、管护、低改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提高油茶种植、低改专业化水平,增强低产林户实施低产林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3.3.3 探索出台低产林改造的补贴政策。低产林改造效果一般两三年后才能显现,其间低产林地产量不稳定,这也是影响低改户实施低产林改造决心的因素之一,对此,政府出台保产保量补贴政策。改造前评估低改林的产量产值,通过与低改户签订协议的方式,承诺对低改林地的产量产值给予保底补偿,让低改户吃上“定心丸”,愿意接受低产林的改造。

3.4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突出经营组织化

着力培育一批本土龙头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外来龙头企业,引导成立一批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油茶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发展融合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参与油茶产业发展。

3.4.1 注重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多元投入的种植,管护、加工、销售运行新机制,增强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高效灵活的经营、运营机制,全面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示范区。勇于改革、开拓思维、创新方法、因地施策,探索总结产业示范区建设成功经验、做法,在建设中不断深化、完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示范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3.4.2 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油茶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综合利用、休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实现油茶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做大做优第一产业,坚持适地适树,选良种,用大苗,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做实做强第二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抓好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促进油茶与旅游、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 结语

发展油茶产业,有助于推动巴马县乡村振兴建设,能有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优化食用油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开拓创新,坚持公司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实现油茶产量、经营效益、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提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低产巴马油茶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