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

2021-12-02曹祖兵陈泓任曹鸿国张运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畜禽思政动物

曹祖兵 陈泓任 曹鸿国 张运海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30036)

2016 年和2019 年党中央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程,要求“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其他课程各守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机制”[1,2]。并且围绕“做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这也是对“课程思政”的定位和要求。

课程思政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要求教师在讲述专业课程知识时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知识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但如何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推进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素质有机融合,推动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仍需进一步实践。本文将针对《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探索。

1 《动物繁殖学》课程概况

《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和畜牧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也是生殖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畜牧生产中可以通过提高种畜繁殖效率合理利用种畜资源,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动物繁殖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繁殖理论、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及其防治[5],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明动物繁殖现象及其规律,并以其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家畜保持较高的繁殖力。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家畜或有可能驯化成家畜及人类能直接利用的动物,因此,该学科也涉及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理学、生物技术和生产学等学科中与动物繁殖有关的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6]。总之,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内容丰富且发展迅速等特性为课程思政建设既增加了难度,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动物繁殖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动物繁殖理论、动物繁殖技术、动物繁殖管理、动物繁殖障碍等方面。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动物繁殖原理及主要动物繁殖技术,熟悉动物繁殖管理及繁殖障碍,了解动物繁殖学发展历史及优秀科学家为动物繁殖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2 育人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动物繁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强学生对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个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动物繁殖学》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树德育人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如何将这些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及受精——事物发展规律与辩证唯物主义

受精卵是生命的起源,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在受精过程中,两性遗传物质相结合,发育为一个既有双亲特性,又与双亲不同的新个体。在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及受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化学修饰及转录因子调控等)影响,只有当这些因素协同作用时才能确保个体正常发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其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与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变化[7]。生命发生过程也不例外,在受精讲解过程中要始终强调“结构、环境、功能”的统一,即生殖细胞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联系,生殖细胞发育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受精卵发育期间的环境、化学修饰及转录因子等密切联系,相互统一,确保受精卵正常的发育。为了让同学思考和交流,将班级同学分为5~6 个小组,小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上台演讲5min,谈谈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应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让学生明确事物发展规律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加深学生们对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及受精的理解。

3.2 “体外受精”和“显微授精”研究史及其在克服动物生殖障碍中的应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全球约有8000 万对夫妇患有不孕不育,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在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并且新生儿的缺陷仍然较多。因此,如何克服生殖障碍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难题。在1978 年和1988 年,“体外受精”和“显微授精”技术发明以来,在克服生殖障碍上发挥重要作用。1978 年英国诞生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后,科学家相继培育出试管兔、试管鼠、试管牛、试管羊、试管猪等。而当时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但中国科学家们也不甘落后,在张丽珠教授的带领下,于1988 年3 月成功诞生了中国首例试管婴儿[8]。江苏农科院的范必勤教授分别在1989 和1990 年获得了中国首例试管兔、中国第一只冷冻体外受精胚胎试管牛及中国第一批试管牛[9]。正是由于科学家们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目前全球每年800 多万试管婴儿诞生,缓解了生殖障碍对人类的影响[10]。在此部分内容讲解之前,要求学生提前了解体外受精和显微受精的研究史,并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教师在讲述中把课程知识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通过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3.3 低温冷冻技术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生态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正式命名的畜禽遗传资源有777 个,其中地方品种556 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11]。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盲目追求高产,和外来高产性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经济效益低等原因,导致地方畜禽品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2]。为此,农业农村部多次强调要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2016 年11 月,农业农村部颁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指明:“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畜禽遗传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为目标,坚持依法保护,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驱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种质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努力开创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融合的新格局,为我国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低温冷冻技术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温冷冻技术即将家畜家禽的生殖细胞经低温冷冻后保存起来,解冻后还可以恢复受精能力。本章节讲述前让学生们查找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种类、分布和现状,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及其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并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在这部分的讲解中要突出生态多样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触发学生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4 动物克隆技术研究史和科学家的故事-爱国主义精神

自1996 年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动物克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科学家们已成功克隆出小鼠、牛、山羊、猪等物种。而在2017 年,动物克隆技术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13,14]。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中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标志着中国在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童第周是我国卓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生物科学研究的领导者,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是世界克隆技术的先驱[15-17]。同时,童第周先生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当他在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当时国内抗日战争带来的危害,毅然拒绝导师的邀请,坚决回国,报效祖国以解救祖国于危难之中。由于国内环境动荡,科研条件艰苦,而童第周先生为了能做研究向所有亲朋好友们借钱并变卖家产,自费6 万多买了一台显微镜。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童鱼”终于诞生了。后来,童第周先生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克隆鱼,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出来了突出贡献。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精神才推动这些科学家不懈努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使我国动物克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讲述此部分内容前,让学生查找动物克隆专家的故事,如童第周、陈大元、张涌等,并在课堂上分享交流。教师在讲述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这些科学家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大学生。

4 《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4.1 改革传统教学,丰富课内教学形式

《动物繁殖学》最主要的部分是生殖生理学和繁殖技术,尤其是生殖生理学部分,理论知识比较复杂,如动物的性别分化、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胚胎发育、性成熟和体成熟、发情和分娩等生理现象的机理、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及调控因素等[18]。传统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动物繁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幻灯片、图像、视频、标本和显微镜等辅助教学手段,将复杂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要求小组成员预习要讲解的章节,并让小组成员制作幻灯片介绍自己对该章节的理解,鼓励各小组相互讨论,然后教师对各小组幻灯片的优缺点进行评论,加深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2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情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融既是教育原则,也是教育方法。情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发挥[19]。因此,在《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要传授学生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教师作为教学中关键人物,对课堂中的情感因素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其次,要将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然后,要与学生们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最后,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述动物克隆技术研究史及优秀科学家故事时,引入童第周先生的故事,讲述童第周先生为动物克隆技术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及童先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4.3 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都无法脱离实践。在《动物繁殖学》教学过程中,与规模化畜禽生产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依托实习基地进行研究性教学,使理论和实习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述完后,带领学生去家畜改良站、畜禽生产企业及学校实验农牧场等单位进行参观实习,现场讲解示范采精、精液处理、母畜发情的检查与鉴定、配种等操作技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实习后,安排学生写观后感,进行小组讨论,并结合理论知识畅谈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紧密结合[20]。在《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加入思政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畜禽思政动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