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12-02施磊英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部门

施磊英

(上海睿清液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 201700)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硬件设施、开展诊疗项目的物质基础。高技术的医疗设备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科学的医疗服务,能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这些昂贵的医疗设备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着其专业特有的特殊性,所以开展有效、科学、现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一、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根据新《医院财务执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持有时间预计在1年以上(不含1年),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专业设备在1500元以上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有形资产即为固定资产。另外还规定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但是使用年限已达到1年以上的同类物资也视为固定资产。因此,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资产中已有60%-70%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如此高的固定资产占比,在管理上应给予重视,落实好监管工作,保证工作效率的提升。

第二,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提高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合理配置资产,减少资产流失,使资产得到有效使用和维护,杜绝因为管理不当而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过早报废现象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有效地保持固定资产良好的使用状态,特别是高技术的医疗设备,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并产生有效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经调查盲目购入新设备

现代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就医,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医院管理者没有经过充分调查,没有分析实际病人数,盲目跟风,通过购入市场上流行的医疗设备希望能增加医疗收入。而实际根本没有那么多患者,购进的新医疗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远远没有达到有效的使用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的医院即使花大价钱购入先进设备,但没有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诊疗培训、技术准入许可等,最终导致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款项一般都是贷款或财政拨款,新设备的低使用率造成了单位资金和财政资金的损失。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为了购置新设备及资产,部分医院没有实际根据,仅凭着使用人员、维修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就随意报废和处置旧资产,甚至包括几十万的设备,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互相约束机制而造成的。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房屋、图书档案、土地、家具用具。由于种类较多,使用范围广,固定资产都分散在各部门各科室,有些小型的医疗设备科室之间经常互相借用,但是缺少相关的借用手续,容易造成遗失。很多医院由于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由负责其他工作的管理人员兼做资产管理员,这些人员主要职责并不是资产管理,未进行专业培训,且由于职责和绩效未进行挂钩,势必会造成管理混乱,引起资产的账实不符,产权不清。

(三)使用人缺乏爱护和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大部分都是由财政拨款购买,属于国有资产。很多使用人往往对这类资产缺乏爱护和管理意识,使用时不遵守操作手册,不按照保养维护手册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工作,不定期进行盘点,甚至设备破损了也不去维修,产生的结果是不仅设备过早失去使用价值遭到报废,造成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而且如果未及时发现设备已损坏继续使用,势必会导致患者的诊断报告数据出错而造成医疗事故。管理人员观念守旧,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财务人员未及时了解新的会计制度,致使不能精确核算资产成本,也会造成资产的过早报废。

(四)信息化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很多公立医院与时俱进,为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比如采用固定资产二维码管理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追踪到资产的具体信息、存放地点以及资产成本等。但是由于医院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使用人和管理人包括财务人员主观上因受事业单位编制的特殊性影响,自身危机感比较弱,安于现状,没有认识到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学习新技术,对单位使用的信息化管理一知半解,电脑操作不熟练,不明白整个管理体系的勾稽关系,导致先进的管理软件和工作人员自身水平产生差距,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三、改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建立专人负责管理制度,实行“谁管理谁负责”机制,将职责和绩效挂钩,使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对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从资产配备,采购,管理,维护,处置,有一套完善的呈闭环的流程,并经过实践验证该流程的可行性,这样才能满足财政部门的要求,也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

固定资产处置前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定处置标准从而明确报废范围,经过鉴定将确实已经毁损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不在报废范围内的处置需要管理层特殊批准。

购置固定资产不再是管理层拍脑袋决定的事,严格按照预算进行采购。提出设备购置的部门在做预算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资产的购置成本及相关的配套设备成本,实际的患者需求量,对购置后能否产生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编写可行性报告,经资产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购买。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后资产管理部要严格按照流程办事,严格奖惩机制。

(二)资产管理职责明确

公立医院实施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每个设备的采购、维修、清理、账务、资金筹措等都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设置部门使用人,部门管理员,单位管理员,财务管理员,各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将职责和绩效挂钩,对于岗位考核有明确的指导文件。

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出库、入库、领用等登记,做到每个步骤都有相关手续能够追踪到设备的流转。借用其他部门科室的资产要办好借调手续,以免因未办理相关手续造成资产丢失。资产使用部门做好台账登记,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分配及调拨登记,财务部门做好资产账务处理,做到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会部门设置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

(三)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更要有人去把制度落实到实际过程中,其中包括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当医院购置一台新的医疗设备时,要请专业人员对将来的设备使用人进行合理操作培训,并要求操作人签字证明已经接受过操作培训,以免因为操作不当或者粗暴操作损坏设备。

每个医院都会设置设备科,设备科作为设备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并建立设备仪器的运转日志,对于价格昂贵的设备和仪器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并与绩效挂钩。

对于资产管理人员,医院可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要求在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参加专业培训,通过学习掌握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并和同行交流管理心得,借鉴其他单位的管理模式。

对于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培训,掌握最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如旧制度中规定购入当月不计提折旧,次月开始计提,而新制度中规定购入当月就要计提折旧。只有采用了最新的会计制度才能精确核算资产成本,使得账面价值能真实体现资产的当前价值,避免过早报废。

将实际操作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紧密结合,合理操作和维护医疗设备,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成本费用,深化所有人员爱惜维护国有资产的观念。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在已经引入固定资产信息软件的前提下,优化资产信息化建设,比如可以加强分析统计、自动检索、财务核算、数据共享等功能,使得软件的使用满足医院在信息化方面的实际需求。可以采用争取国家财政拨款、吸收民间资本、加大自有资金投入等筹措足够的资金,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除了硬件的投入,更有必要开展员工培训,针对事业单位员工安于现状的情况,医院可以定期举办电脑操作、互联网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考核和绩效挂钩,在医院内造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综上,随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化,原始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已经无法迎合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重要、复杂的任务。针对普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确、人员缺乏专业管理水平等,各公立医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医院的每一个职工都要具有主人翁精神,共同努力,把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固定资产管好用好,才能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资产部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