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上河图》细节详解之3《清明上河图》中的『官』

2021-12-02撰文赵悦文

艺术品鉴 2021年31期
关键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员外

撰文=赵悦文

编者按

这是北宋年间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作,无价之宝。数百年来,后人对它做了无数研究,甚至画中人物的衣冠服饰、小吃糕点、店铺杂货都不放过,反复推敲琢磨。

《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受宋徽宗指派绘制,描绘徽宗时期东京汴梁城,他机械般精密描绘了屋舍楼宇,留住了北宋盛世。这是历代学者研究《清明上河图》的立足点和共同观点,至今无人存疑。那么,无人存疑就是真实的吗?《清明上河图》究竟创作于何时?张择端所呈现的是东京汴梁,还是另有他处?长期从事中国书画研究的赵悦文经过数年研究,通过系列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东京开封府应该有哪些官

有哪些官员应该居住或活动在东京开封府①《北宋东京开封府城的形制布局》孟凡人“960- 1126 年北宋建都开封,称东京开封府”《故宫学刊》·2008年,此其始系列文章以此为正确名称。呢?

宋太祖继承了后周行政体系和官僚机构,《宋史· 职官志》②《宋史》元脱脱 中华书局 1985年6月版 卷一百六十一 志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 3768页所总结:“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决策机构集团及其理政议政的固定程序在北宋前期定朝仪时已经形成,最高决策机构是皇帝以坐殿视朝听政的方式进行,而次高决策机构则概括为:“宰执在二府理政和议政、朝廷官员集议,以及一些临时设置的决策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等。

其中六部包括“吏、户、工、兵、礼、刑”,隋唐六部为正三品,宋代为从二品。

本文作者微信二维码欢迎学者朋友共同研究探讨

简单了解北宋官职背景就可大致有个结论,东京开封府活动的应该以高官为主。

东京开封府住着哪些官?

《东京梦华录》③《东京梦华录笺注》宋孟元老 伊永文笺注 中华书局2007年7月版显示,东京开封府曾经住过以下显贵人物:王太师,郑太宰宅,刘廉访,邓枢密宅,曲子张宅,赵十万宅,郑皇后宅,张驸马宅,东桐树子韩家。

孟元老的父亲,《东京梦华录》中“梦华录序”记录:“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枫窗小牍》④《枫窗小牍》《清波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17页作者袁褧“余汴城故居近陈州门内蔡河东畔,居后有圃,乔林深竹,映带城隅。中有来鹤亭,王大父时有野鹤来栖,遂驯狎不去。苏子瞻有诗云:“鸿渐偏宜丹凤南,冠霞披月羽毵毵。酒酣亭上来看舞,有客新名唤作耽。”每诵此诗,未尝不泪满青衫也。”(苏轼《来鹤亭》⑤《苏东坡全集》中华书局 2021年5月第一版 下集 主编 曾枣庄 舒大刚)

图一

图二

图三

以上信息来源两种资料基本上是北宋宋徽宗时期东京开封府的文字描述,符合《清明上河图》“东京开封说”采用史料范围,遗憾的是没有提到《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与王员外,为什么呢?应该反思一下。

《清明上河图》中的“官”

《清明上河图》中有800 多个人物,社会各色人等,如果没有“东京开封府说”,这些人的身份最佳的答案是“画中人”。从图像体现信息中可以大致看出有以下这些人是官员(图一至五)。

从图中观察会发现“画中人”头带着不太相同的帽子,推测为官帽,只能推测这些人的身份可能是官员,无法定论。

但《清明上河图》中有两个明显的官员“赵太丞药铺”(图六)与“久家住王员外”(图七)。“太丞”可以认为是宋代太府所属主管医药官员,品阶为“从六品”,“员外”一般是“定员外增置”之意,品阶多为六品或七品。“太丞”与“员外”在东京开封府的大街遇到其他官员基本上都应该避让的。那么东京开封府“繁华河市”附近,“太丞”与“员外”有很大的产业,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吗?上面分析过一些史料,笔者的答案:“可能性为零”。在画面中为什么同时体现了,只可能因为《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就不是东京开封府。

图四

图五

以上只是以笔者依据北宋一些史料推想的结论,实际是否有如此情况不能以推论为准,那么下面的对《清明上河图》中图像的发现应该可以说是有“硬核”的证据了。

发现《清明上河图》中品阶最高的官员

这幅图片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局部(图八),在很多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书籍中也被局部放大介绍过,文字大意都集中在“豪华牛车”上,书的作者没有发现这是一组(或一队)行进的队伍,队伍前一个行进开道的“小肆”衣着头发胡须显然是细心打理过,给人整肃感,俗语说“人靠衣衫”,打眼一看这位随从就不是一个普通人,在一行的最后面是个挑着两摞书函的随从,年纪稍长,显得十分稳重。右侧一匹花斑骏马上放松的坐着一个带着一顶“荷叶帽”的男子,他只把背影展现给观者,中间是两辆同款豪华牛车,后一辆坐的是女眷,正掀开车帘,从车后一个随从手中取一把团扇,前一辆已经左转过路口,向着入城的方向行进,这些都并不是最重要的细节,最重要的细节在已经左转的第一辆豪华牛车上,一个体现北宋社会等级符号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就是一顶“青罗伞”(青色华盖),在北宋(青罗伞)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宰相及亲王才能使用。《清明上河图》中最重要品阶最高的官员才被指出,这个人大概可能就是骑在骏马上带着荷叶帽的人(后续文章会解释)。

“太丞”与“员外”在东京开封府的大街遇到其他官员基本上都应该避让的。那么东京开封府“繁华河市”附近,“太丞”与“员外”有很大的产业,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吗?上面分析过一些史料,笔者的答案:“可能性为零”。在画面中为什么同时体现了,只可能因为《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就不是东京开封府。

怎么判断这个“人物”官阶等级呢(图九)?

邱振中先生的博士欧群叶以笔名“金匠”2020 年10 月出版了一本《清明上河图》的专著《遮蔽的真实》⑥《遮蔽的真实》金匠 中国工人出版社 《禁军最后出场》一节206页《缝衣服和有鱼吃的役卒》一节130页 2020年10月1日,他认为画面图中骑马的男子是位宋代高级将官,其依据是这个人有十个随从,并且是禁军身份。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黄小峰副院长,考证出“重戴”⑦《宋代的交通、旅行与山水画的图像体系》《中国中古史研究第8卷》中西书居 2020年12月1日165 页,并认为是文官“台谏官员”,两位学者都是中央美院的,发表时间接近,不知为什么没有讨论一下。

笔者认为只有九个人是禁军,另外一个人是“过客”或临时货物挑夫。骑马男子的身份一定比官员高,普通官员会以禁军为随从?也是需要注意到这队人处于旅行状态,假设他是皇亲或是王爷级人物,可以简单判断一下他是日常简单出行或要外出离开此地?我想前者可能性小,这队人虽然没有旅行的车辆,只有“重要人物”的一匹马,但是有简单的行李由随从担负,他们更像是外出离开此地,从方向来看他们是出城门(西门),并且有可能换舟船为交通工具。(这个人不仅是《清明上河图》故事主人公之一,也是断代的关键信息点之一)。

“金匠”先生对画面观察十分仔细,他看到一个“衙门”庭院门口下马石(或门墩条石)上左侧一个年长的兵士腿上放着一个朱漆的托盘,上面有条“鱼”(图十),他在书里是这样解读的:“缝衣服和有鱼吃的役卒”,笔者判断兵士腿上放着一个朱漆的托盘上面的“鱼”不是吃的“鱼”,而是“鱼符”。他们在等待的是将要到来的这个区域最高的行政长官,就是前文的“人物”。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以十五路“路”是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二 太宗 至道三年 中华书局 2004年9月 901页来划分行政区域,在“东京”“西京”“北京”“南京”四个中心城外,又分为““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等区划,每一路再统管若干个州,在“路”里有个行政管理中心“州”。《清明上河图》体现出的就是“某个路的中心州”的官员在做官员离任与上任转换的工作。宋代地方官员任期一般为三年。“鱼符”是“路”一级官员统兵的兵符。那个被金匠误读为“有鱼吃的役卒”,实际是“授托交接兵符的役卒首领”,另外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斜靠在衙门外的被收起的“青罗伞”,它可能是交由右侧坐着的士兵负责交接的。他们等的是新上任的官员,这队行进“上任”的官员画面信息显示不是宰相,不是亲王(宰相、亲王不需要拖家带口去某地上任并进行权力交接),应该是某个路一级最高长官,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

图十

总之,《清明上河图》中最高品级的官员至少是三品。画面体现的信息再次“硬核”实证《清明上河图》非“东京开封府说”,(更不是臆想的东京城外的“草市”《遮蔽的真实》金匠先生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草市”,“草市”不必三品官员来管理,“厢里”(区长)一级领导就可以了),而《清明上河图》体现的是“某个路一级行政中心州”的景象。“东京开封府说”不成立,“非东京开封府说”之“草市说”也不成立。

图十一 宋 佚名 《人物故事图卷(迎銮图)》局部 手卷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北宋时期较高等级的牛车

当我们把《清明上河图》中一组形象联系起来分析的时候,结论是让人吃惊的,单独研究豪华牛车是可以结合相关史料得出结论,但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这样的结论是浅显单薄的。

参考上海博物馆藏佚名《人物故事图卷》(图十一)可以发现,宋高宗皇帝的母亲的车是八人抗的有装饰金龙的厢轿,《清明上河图》中牛车次其几等,是北宋时期等级比较高的交通工具了。

《清明上河图》不是“风俗画”

为什么之前没有专家注意到这些信息点呢?因为《清明上河图》被过早的定义为“风俗画”了,⑨《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一期《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郑振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现实主义的大杰作,从乡村到城市,百货俱陈,百态俱备,是最好的一幅风俗画。”全文转载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日《人民日报》这给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后人挖了一个“坑”,几乎所有专家都掉到“坑里”来解读这幅画。“风俗画”的标签不应该贴在《清明上河图》上。在任何学术研究初期,过早的“标签化”,先入为主的态度都是对深入研究的危害。

《清明上河图》体现的信息真实度是远远高于其它“风俗画”,一些信息完全可以反映北宋某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表现的真实发生的故事情节,这些是“风俗画”完全没有的功能,《清明上河图》画面体现的信息相互是有关联性的,不是风俗画由一说一的那么简单,其非常神奇之处就在于此。以往的“专家”基本的解读是“由一说一”,因为他们没有重视《清明上河图》画面本身,“风俗画”的定义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这些“专家”对这幅画体现的信息再认真的读取,其得出的结论多是浅显的,更有一二专家在浅显的结论上展开了“演绎”。

研究《清明上河图》的核心方法是从原点出发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三篇,看过前两篇文章的读者可能还会怀疑笔者的前两篇的结论,但如果读过这篇文章后,再审视笔者的研究方法,也许会进入一个新的鉴赏空间。研究《清明上河图》最有效,最直接的核心方法是从画面“原点”出发。这个鉴赏空间的开启正是笔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清明上河图》应该存在一个新的解读方法与解读结论。

猜你喜欢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员外
英国风俗画和肖像画的崛起
民间传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段员外选媳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员外”指的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