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林业思想视域对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模式的探析

2021-12-02吴慧敏应兴亮钱叶会邹小燕

福建林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业培育人才

吴慧敏,应兴亮,钱叶会,邹小燕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 353000)

我国林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林业政策和林业思想。了解我国古代至今的林业思想发展,结合现代林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对于林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林科类学生是我国林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背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和光荣职责。目前,我国林科类学生众多,在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思维松懈、畏难情绪、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就业途径窄、林业思想落后等诸多问题,同时也存在用人单位找不到工作人员,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等现实问题。因此,探索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方法,通过现代林业思想以及生态文明发展观,找寻突破路径,培育出符合时代需要和行业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让林业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基层,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1 林业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1 林业思想的内涵

早在我国古代,林业思想就逐步形成和发展,天人合一以及人与自然平衡发展贯穿始终。诸家学说在林业思想方面各具特色:阴阳家重视生态平衡和森林的可持续利用,道家尊崇道法自然,儒家强调生态伦理,法家主张植树造林并依法管理,墨家倡导节用[1]。各家学说虽然各成体系,但是也有其共同之处,即强调对森林的保护以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现代林业的核心思想是生态平衡,即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2]。通过提高林业思想意识,转变发展模式,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长足有序的发展。

1.2 培育林业思想的现实意义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重视林科类专业学生的林业思想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现代林业思想不同于传统林业思想,传统林业思想框架基于植树造林、发展木材经营等核心建设,现代林业思想趋于“生态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等林业实体经济体系[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创新思想、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支撑。基于现代林业思想培育时代人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当前教育方针。

2 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的现状分析

2.1 林科类学生思想现状

当前,林科类生源多数是服从调剂而招进来的,自愿报考林科类专业的学生较少,因此林科类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较为突出[4]。许多学生对于林业专业的认识不足,对自身未来从事的工作认可度不高,认为林业是开垦林木、种树砍伐等艰苦行业,不想学林的思想时有发生。而且,近年来绝大多数的林科类学生是独生子女,对于林业职业要求的吃苦耐劳、敬业意识、奉献精神等认识不足,存在着思想不够稳定,意识薄弱的现象。

2.2 林科类学生教育资源现状

林科类专业大多是较为传统的课程设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滞后问题,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较为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因此,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就业竞争。此外,林业发展的进程也较为滞后,整个社会对于林业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基层,许多先进的林业技术和方法无法渗透到基层,学生无法合理的发挥和运用所学技能,可以学以致用的途径尚未拓宽,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林科类学生今后的能力拓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3 林科类专业人才就业现状

目前林科类专业就业比例低,就业困难已是热议的话题之一。以我院为例,根据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显示,学院就业指导学生满意度达80%左右,林业技术专业就业相关度50%,但就业满意度仅25%~30%,离职率达30%左右,并且存在递增趋势,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基层单位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社会资源配置浪费的实际问题。林科专业从曾经的强势地位转化到弱势领域,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心理、专业态度,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区域性特点,林科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受到影响,转行择业的较多,且升本、考研、出国等比例逐年升高,林业行业的艰苦性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功利心、事业编制的制约等因素导致林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瓶颈。

2.4 当前林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层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急缺,尤其是现代林业思想引导下的新型人才。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匮乏,林业技术更新换代快与基层技术推广缓慢矛盾冲突等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年轻人涌向城市发展,对农村基层的服务意识不足等现实问题也依然存在[5]。因此培育林科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转变思维发展模式,学深悟透最新理论和技能,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奉献自己,尤为重要。结合现代林业思想,让先进的林业技术能够真正运用到林业建设中去,推动林业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斐然。

3 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的方法与途径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林科类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林科类专业学生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以及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时代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基于现代林业思想结合劳动教育思想,对林科类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加强其敬业、吃苦、奉献、协作、环保等意识。一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新老生交流会、先锋模范引领示范座谈等方式,积极转变传统思维观念,树立学生崇高的职业意识;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对林科类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职业意识的政治熏陶;三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基层林业局、林场、林业站等工作人员进校园,做好林科类学生的专业教育,积极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正确认识行业特点,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加强林科类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林业建设的社会认识提升,国家和政府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我们要合理利用当前的良好形势。同时,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的方案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逐步更新,课堂教学手段也随之创新。一是加强林科类学生人才培育,强化队伍建设,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维模式的转化,要培养一支打破“林业靠天吃饭”思维,敢于创新林业技术,依靠林业创新,服务林业行业建设的队伍。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学习中加强综合实训、毕业生顶岗实习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周边县市地区二类资源调查、国家储备林验收等项目,有效的将林业知识转化为综合实践。三是注重能力型人才培养,将现代林业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改变林业从业学生的思想观念。利用现代化林业技术例如“无人机”勘察监测、VR实景教学、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手段以及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等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转化。

3.3 拓展就业渠道,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的政策实施惠普,引导了林科类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也使得林科类学生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习总书记强调必须以人为本,林业青年工作者具有追求美、知、新、乐的特点,要创新就业方式方法。一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爱林献林的思想,摆正心态。二是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引领,重视学生教育。在校期间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形势政策课程以及各种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技术创新,推动当前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拓宽就业思维,发展林业经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林科类从业人员要抓住发展生态林业的契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多样性,通过发展园林类林下经济、畜牧类林下经济、林药类林下经济、能源类林下经济等多种模式,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6]。

3.4 引导学生服务意识,力争基层供需平衡

加强劳动教育、劳动纪律、劳动技能等思想教育和服务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培育吃苦耐劳精神,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必须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是积极推动学生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培养党员业务骨干,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以及三支一扶、服务西部、欠发达地区等政策扶持,提高学生服务意识;二是利用“互联网+”背景,林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及时解决基层人员对于新型技术的困惑和难题,例如“森林眼”“新型生物诱捕器”等技术的应用。三是通过林业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为科学化、数字化、绿色化模式,提高生态效益,合理规划资源结构。四是通过“三定生”政策,通过一对一的定向培养,向基层输送人才,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4 结语

林业思想由来已久,秉承我国千百年来的林业思想,从先秦诸子学说中的资源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现代林业推崇的“和谐林业”“人地共荣”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对于肩负林科类人才培育使命的我们,首先,要突出特色,加强现代林业思想教育,增强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培育;其次,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林科类人才生态文明思想的渗透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最后,要解决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滞后问题,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结合林下经济、生物科技、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式。我们相信,林业的未来充满生机活力,而林科类的人才必定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林业培育人才
人才云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land produces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