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成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探究
2021-12-02卢峰张岸
□卢峰 张岸
体育蕴含的健身、健心、健魂的功能是原始的,也是最直接的。体育能让人成为最切实际意义的人,个体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在身体机能方面获得成长,同时,在心理健康、价值规范、社会适应、人格成长等方面也能获得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这个“成人”的基础,再谈体育课程思政,就能找到最初的起点和最终的目标。
一、“体育成人”的内涵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要义
体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途径和最佳途径。体育体现着人类的挑战与拼搏精神,体育与人的生存不可分割,共同促成一个人的生命延展。“成人”涵盖个体生命全周期,同时还涵盖了身体和精神两个层次。“体育成人”旨在探讨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体育对其身体、精神的自由实现。在存在论意义上,“人是文化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和传统的存在”。[1]
康德在 《论教育学》 中强调“训育”作用。在康德看来,体育能够育人的自然本性而让人走向理性。[2]在一个人身体成人、精神成人的过程中,康德非常看重理性对自然本性的觉醒和“规训”。我们所说的“成人”的体育课堂,是对个体生命和精神成长的开启。
体育课程思政是指体育课程将思政的知识与理念、价值与追究、时代精神楷模、学科史等融入体育课程中,通过在情景创设、人物故事讲述、挑战目标设置中有效融入思政知识,带领学生切身感受思政教育。本文以“体育成人”为视角,从体育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向美而生、向善而行”,“三全、协同、创新”三个方面来论述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义。
(一)体育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
体育能够培育人的理性精神,“体育成人”就是个体在不断参与体育锻炼或体育竞技比赛中,把规程、规则内化融合成个人的行动准则,即把客观理性精神融入个人意志的过程。“成人”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
课程应该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观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课程,其中的价值观引导就是课程思政。[3]体育课程思政在本质上也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要为学校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保驾护航。学校只有把握好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才能挖掘体育课程和体育技术技能、体育比赛中蕴含的“体育成人”思政教育资源,才能加强对学生永不言弃、吃苦耐劳、体育精神等价值观的教育。
(二)“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参与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张力与生命意志的体现,特别是竞技体育,更是一种追求生命激扬、生命力强大的张扬与绽放。即我们所说的“以立势的练养方式,确立生命意志之表象;以索韵练养方式,发掘生命意志之意蕴;以求道的练养方式,探求生命意志之精元”。[4]“体育成人”与体育课程思政共同指向的是诸如公平、诚实此类普遍性的道德法则,而不是违背现实道德法则、生活的原则。共同的愿景与使命构建了一个“向美而生、向善而行”的共同目标。
(三)“三全、协同、创新”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三全”理念,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要求每个人争做育人的专家,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担育人之责、追育人之效;“全程育人”实际上要求把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环节及学生成长全周期;“全方位育人”要把体育课程思政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不但要追求育人无处不在,而且还要无事不在。
体育课程思政要紧紧扣住“人”这个主题,既要注重学生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成长,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切入角度与教育规律,只有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才能真正把“责任”和“担当”渗透到学生心中。
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政知识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生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身体、心理、规则意识、道德情操的发展变化,把体育课程思政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彰显体育在磨炼意志品质、锤炼人格、提升品德修养、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功能,助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果敢担当、自强不息、乐观合作等精神在学生心中生长,真正有效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和目标。
二、“体育成人”视角下体育课程的思政优势
体育在“成人”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永不言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精神,能够让一个人经受磨砺达到身体、精神“成人”,这是体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以体育之美,创心灵之美
单杠上灵巧的身姿,球场上迅猛的跳跃,泳池里敏捷的沉浮,球场上谨慎的攻与守,冰上华丽的旋转与俯身,体操场上整齐的变换与节奏,无不淋漓尽致地显示着体育之美,描绘着体育之美。可以说,体育运动在塑造人的身体形态过程中促成形体美、动作美、艺术美,学生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提升认识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以体育之力,成人格之全
1.增进学生合作力
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具有集体性,所有的集体项目特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等种类运动项目,都可以让学生在比赛、训练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协作性,这让学生明白团队原来不只是简单的一群人,团队内部密切的联系、动态的演变让大家感受到责任与协同,从而在分工协作与进行补位动态等调整中增进学生的合作力。
2.提高学生竞争力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竞赛和挑战,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就加剧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体育运动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敢于挑战,越挫越勇。让学生在勇于挑战、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3.提升学生适应力
体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身体和心理都有负载,但是这种负载不轻不重,刚好满足人适应性的培养,因为没有张力就会松垮,张力过大就会崩溃。体育课程根据每个学生身心素质强弱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针对性地提升学生适应力。
(三)以体育之魂,筑强国之基
现代社会中,家长经常忙碌于工作,学生忙于学习,忽略了体育运动促进成人、成才的作用,这成为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之一。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全体人民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好的体魄,才能让整个国家筑成向上的蓬勃发展态势。
(四)以体育之乐,疏心灵之节
体育课程思政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体育运动融入生活已成为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方式,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内啡肽的释放,能让人保持良好的愉悦感。学生在运动中可以得到乐趣,得到灵感,积郁在心中的愁苦、焦虑等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释放。
三、“体育成人”视角下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体育课程思政首先必须要把握“立 德”,其次要走向“成人”,才能获得成效,才能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使他们积淀价值,从而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一)在情景创设、守正创新中开辟路径
体育课堂思政内容看起来是枯燥的,因此,需要教师保持教学过程和内容具有趣味性。科学合理地设置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景创设中,将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巧妙融入体育思政课堂中,比如,生活中的“排队”规则,以及在集体运动过程中将相互帮助、团结拼搏、爱国主义等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有效融入等。
要使体育课程思政在情景创设、守正创新中开辟路径,不但要充分挖掘情景模式,更要从课程整体出发,考虑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发挥学生精神层面、健全学生人格方面的作用,充分挖掘学生身体、心理潜能,使学生在“体育成人”路上,养成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的品质。
(二)在人物故事榜样学习中照亮路径
20 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她们完美地诠释了“女排精神”中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20 世纪60年代,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的故事让人相信信念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榜样的故事来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拼搏欲望,能够为他们树立典型,促使立德树人目标达成,还能以不朽的精神丰碑引领、照亮体育思政的实施路径。
(三)在课程挑战目标设置中规划路径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起点,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激励学生完成超越自己的挑战。在挑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在一些挑战性项目中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比如,在篮球课上,女生对运球技术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师不断调整具体的学习目标,细化学习目标,在拍球、运球以及后期的直线运球、曲线运球中不断设置挑战性目标,让学生既学到了技术,还在挑战中养成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
四、小结
体育课程思政融合了体育本身的要素及思政的元素,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立德树人。由于体育本身对课程思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把握思政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握体育的独特属性。离开体育属性讲思政显得太枯燥,离开思政讲体育属性缺乏灵魂。体育从来就是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是作为一个人人格修炼的助手;思政作为一个人成长的精神依托,是一个人走向健全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就是让人在面对挫折失败的时候保持客观与冷静,就是让人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保持研判与识别,让坚毅的人格不断得到磨砺,让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超脱出来。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体育的目的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大的追求在于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的和谐统一,即“体育成人”。
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更大的格局、更深远的教育情怀及更广博的知识体系,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格局、有情怀,能吃苦、能拼搏、能担当、能奉献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