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艺术主体性与中国艺术文献学构建
——读董占军教授《中国艺术文献学》所感

2021-12-02战国栋

齐鲁艺苑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献学门类文献

战国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山东 济南 250300)

张道一先生在东南大学建立的艺术学系填补了我国高等院校中艺术学研究与教育学科的空白。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与文学、哲学等并列的学科门类,下辖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一级学科之后,如何构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体系,便是众多艺术院校、专家及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从艺术发展的广泛性、文化性及实用性的多维度来看,艺术门类间的交叉与分支学科间的多元化融合,已然成为一种常态。以什么样的视角及方式对艺术学学科进行深入的、更为清晰的研究,需要更为广泛的艺术文献及艺术史学作为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如何进行众多艺术门类的界定及交叉学科的重新审视,则需要从社会角度、历史角度、学科特点等方面去分析。因此,艺术文献的整理与相关文献学的方法论,是艺术学学科建设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董占军教授在张道一先生的授业与指导下,从学科建设的广义性角度,提出“艺术文献学”的学科概念,以美术学科为引,提出“中国艺术文献学”的学科构架。将文献学与艺术学两者关联,以文献学的一般视角,从广义文献学概念探讨艺术文献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方式、方法,并对其分类、溯源,研究其在艺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凸显艺术文献学的学科特点。

董占军教授在《中国艺术文献学》中指出:“艺术文献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其一,艺术文献学本体研究,借助一般文献学方法并结合艺术学相关知识进行;其二,艺术文献学内容研究,也就是利用艺术文献成果,进行相关学术研究。”[1](P219)可见,“中国艺术文献学”学科概念的构建与阐释,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现代文献学多维度的辨识,进行对“中国艺术文献学”的学科界定,对其范畴的理论划分,以期从文献学的相关整理与归纳入手,为艺术学门类提供一个清晰可寻的理论依据。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挖掘艺术文献,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繁重且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而如何将其归类、整理,如何界定“中国艺术文献”的“古”“今”概念的差别,更是艺术学科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诚然,中国古典艺术文献特别是书画理论的著述是十分丰富的,如清王原祁等编纂的《佩文斋书画谱》,黄宾虹、邓实编的《美术丛书》。而从广义角度去涉猎所谓“美术”范畴,则包涵有工艺、陶瓷、绘画、文人著述、技艺等多门类领域。俞剑华编著的《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及其学生周积寅编著的《中国历代画论》,王伯敏、任道斌编的《画学集成》,这些著述是对中国历代传统绘画理论的整理与校雠。就艺术文献学学科建设来说,这些都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艺术文献资料,但总观此类中国艺术文献以分类结集的方式,仍是延续了传统的考究、注疏、整理的艺术分类观念与方法。就艺术学学科建设而言,并没有对艺术文献学提出更为清晰的界定及其学科性的划分与概述。

董占军教授的“中国艺术文献学”不是要将这些艺术文献进行划分、注疏与重新归类,而是在此类艺术文献的基础之上,以文献学的广义性,对艺术文献学有一个重新的理论辨析,将“中国艺术文献学”置于一门学科的高度,为中国艺术学的学科门类进行补充与完善。他认为,艺术文献学研究方法和目的,可概括为:艺术文献的系统化——目录、结集、分类整理;艺术文献的科学化、客观化——版本、校勘、辨伪;艺术文献的现代语释——断句、注释、翻译;艺术文献的信息化——载体转移与数据库的建立;艺术作品信息解读——图像学方法运用与图像艺术史的建立;利用艺术文献学的研究成果,辅助艺术学研究。[2](P21)

本书对于艺术文献学方法与目的的概括,为艺术文献学科的架构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与理论依据。本书“艺术文献的现代语释”一节中认为,从艺术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真正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思想,必须借助深厚的文献学、音韵学、训诂学知识,以及具有艺术学修养,直接阅读古典艺术文献。[3](P106)艺术文献的信息解读为艺术作品的保护和传承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艺术文献的信息化和艺术信息的作品解读,为后来者提供可靠的、详实的信息记录,这是艺术文献至为重要的关键作用。

就艺术文献的研究方式及其目的而言,其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才是艺术文献学真正需要去解读与辨析的重点所在。董占军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文献学》一书中认为艺术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有:艺术文献基本理论研究、艺术文献内涵的界定及艺术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文献学与艺术学关系研究、艺术文献内容研究、艺术作品的文献属性研究及其蕴含各种信息的解读和利用、门类艺术学文献研究、以艺术文献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艺术文献版本的分类整理语释、专题艺术文献研究、专书艺术文献研究等十类。

其在艺术文献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中,注重对古典文献中关于艺术文献的重新审视与构架,更具代表性地凸显出“中国艺术文献学”的文化性与民族性。就中国艺术学科而言,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迫在眉睫。中国艺术历史悠久,艺术门类众多,不仅有涉及美术、舞蹈、音乐、戏剧的专门文献,还有众多的艺术理论文献,特别是在古典文献中具有地方性文化特征艺术种类的文献,都是中国艺术学科需要去认真研究与深入解读的内容。

因此,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如何更多地关注民族性、地域性艺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是下一步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艺术文献学”的建立,使更为广泛的中国艺术门类在研究及理论建设中引起更多的关注,也以其专业的学科特点,在中国艺术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多视角下,呈现出中国艺术学的独特视角与关照。中国艺术学科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理念的构建,更应该是建立在中国艺术的民族与文化基础之上,在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特色及独具民族艺术特色的积淀中产生的艺术学,这样的艺术学才是国家设立艺术学科门类的本源立场。

“中国艺术文献学”不仅仅是艺术文献的重新梳理和艺术门类的学科归纳,从其广义性来说,也是对中国艺术学的一种梳理与架构,是对中国艺术学的深层认知,为各门类艺术学科研究提供一种详实的可辨析的方法论。从一般文献学属性出发,结合艺术文献本身的特点和艺术学研究的特性,将民族性、文化性渗入到艺术学科建设中,从而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艺术特征的艺术学。这样的艺术学科才能体现出中国艺术的独特性、民族性和世界性。而“中国艺术文献学”的建立,则是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学学科进一步完善的标志。

在《中国艺术文献学》一书中,对于中国古典艺术文献的考究及中国艺术文化的精神内核的本体性维护,一直是董占军教授极力去追求的价值意义所在,只有对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的充分研究与深入其本源文化层面的精神反思,才是中国艺术学学科真正构建的初衷。民族艺术主体性是中国艺术学构建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艺术文献学表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文献学的建立,为广泛的艺术工作者和高等艺术院校师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也从民族艺术的文化本体角度,提出更为科学的、专业的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民族艺术性与文化特性,构建中国的艺术学学科,才是符合国家发展、民族兴旺、文化繁荣的核心要义。

猜你喜欢

文献学门类文献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千奇百怪的动物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由“楛矢之贡”引发的思考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