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当以养心为先
2021-12-02李德志
李德志
养生这个话题,人们在年轻时往往很少重视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逐渐重视起来了。很多人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所以很多有关健康的科普读物的读者大多数也是老年人,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养生并非高深莫测,而是简单可行的实际行动。换言之,养生就应注意生活调理,让我们活得更健康。如何注意生活调理呢?那就是做到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和合理饮食。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养生方式,都要把快乐放在第一位,而健康是终极目的。
传统医学上,中医最强调养生之道,这正是中医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中医有一套悠久而完善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即养生之道,它让无病之人和有病之人都能够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那么,怎样践行中医的养生之道呢?我把养生行为总结成快乐地慢跑和开心地吃好两个方面。
快乐地慢跑,就是每天清晨跑30 分钟,速度不过快也不过慢,简单讲就是30 分钟跑3 公里左右。在慢跑中最重要的是强调“快乐”2 个字,这就是把慢跑的功利性隐藏于其带来的快乐之下,要把慢跑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不堪地浪费时间,努力在慢跑的过程中使某些不开心的情绪随着空气和汗水飘散殆尽。
开心地吃好,就是不要过分刻意地控制饮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和进食的顺序。饮食以60%~70%的蔬菜和30%~40%的荤菜为好,每餐控制在七分饱;也可根据体质进行适当的食疗,比如山药苡仁粥、决明降脂明目茶等。这样的饮食结构,在减轻体重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精神压力。
简言之,养生就是“宁神定志、生活简朴、起居有常、合理饮食、适当运动”20 个字。这其中,宁神定志就是通过养心法让人体达到顺应自然的境界。简单地说,就是当你有病了、不舒服了、不自在了、不快乐了,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这时应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如何去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提出了三条中医基本原理:①“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就是无病要养生的意思。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人的身体状况很好,抗病能力很强,疾病就无法滋生、肆虐。人体的抗病能力从哪里来呢?来自正确的养生。③“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指得病之后,医师必须首先保障患者的生命,然后再去治疗患者的疾病。无论治病还是养生,如果选择损害胃气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有胃气,才有生命,才会长寿。上述三条,说的是同一件事——养生。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实为健康第一要诀,因为心神不安,性情急躁,是致病之总因;心为君主之官,可以主宰五脏六腑,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充、气足、神旺,精充、气足、神旺者,抵抗力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自除。就养生而言,有一种说法是“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故而,养生当以养心为先。
中医的养心之法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养神 淡泊名利,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心神宁静的状态,“精神内守”“不妄作劳”。
2.陶冶情操 琴、棋、书、画均可怡情养心。清代张英所著的《聪训斋语》,开卷第一篇即谈“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
3.按摩 临睡前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让心肾相交,从而改善睡眠。
4.饮食 常吃桂圆、莲子、百合等补心气、养心阴之品。
5.午休 午时是心经主令之时,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此时休息能有助心气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