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阳市“两品一标”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02单提波姜海峰王芳杨秀山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续展辽阳市农产品

单提波姜海峰王 芳杨秀山

(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7; 2.辽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两品一标”是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简称。“两品一标”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1]。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3]。近年来,辽阳市大力推动“两品一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两品一标”的品牌引领作用,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辽阳农业产业大局。本文归纳总结了辽阳市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推动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全市“两品一标”发展提供参考。

1 辽阳市“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现状

1.1 认证规模

近年来,辽阳市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促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市“两品一标”发展和品牌农业建设。“两品一标”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认证(定)数量、质量、产品监测合格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两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7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认证“两品一标”绿色食品企业55家,绿色农产品66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家,有机产品4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其中准许使用“辽阳大果榛子”地理标志的企业共有2家,使用“灯塔葡萄”地理标志的企业共有5家,使用“灯塔大米”地理标志的企业共有7家。

1.2 产品结构

近年来,辽阳市“两品一标”产业依托地区优势产业发展,通过强化技术服务和有效引导,鼓励支持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加工农产品企业申报“两品一标”认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截至2020年底,认证绿色农产品粮油产品35个,蔬菜类产品9个,水果类产品18个;认证有机农产品杂粮薏米产品3个,水产品淡水鱼2个;准许使用地理标志产品3个,分别为“辽阳大果榛子”、“灯塔葡萄”和“灯塔大米”。

2 辽阳市“两品一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辽阳市“两品一标”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农业发达地市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各县(市)区“两品一标”发展不平衡

目前,辽阳市“两品一标”数量规模在辽宁省内排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本市域内的各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比如灯塔市“两品一标”认证数量占总量58%,辽阳县占22%,其它区很少甚至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各县(市)区“两品一标”发展不平衡有区域经济、资源等客观差异,但更主要的还是各地重视程度差异和推动政策差异。

2.2 企业续展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续展认证工作是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事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续展工作开展的好与坏,是衡量绿色食品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4]。例如,部分申报企业初次申报时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推动,申报成功后按流程领取补助津贴,如果没有政府相关政策补助,企业便放弃续展,导致续展率不高。再有,绝大多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从业劳动者生产素质偏低,尤其是技术力量薄弱,企业内检员流动大,严重制约了绿色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续展率不高。

2.3 产业缺乏竞争力,品牌效益较差

目前,通过“两品一标”认证的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大部分基础设施薄弱,研发能力弱, 自主创新难,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市场准入制度未建立,“两品一标”品牌通行证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占有率低。再有,对品牌建设缺乏系统、整体的、长远的品牌建设规划,导致消费者认同度、市场美誉度、信誉度都不甚高,限制了“两品一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品牌效益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5]。

2.4 “两品一标”工作机构亟待完善

“两品一标”认证监管工作繁多,部分县(市)区“两品一标”工作机构设置在农业服务机构,有的县(市)区未设置,导致市与各县(区)的工作机构不能有效衔接,致使工作实效较差,工作沟通、落实效率低。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引导,加大政策支持

“两品一标”产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密不可分,其中牵涉的部门和行业众多,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从项目支持、资金倾斜和价格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积极鼓励“两品一标”产品的申报认定认证工作,支持创建具有区域优势明显和品牌效应突出的特色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获“两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企业继续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改善产业的发展条件,激发企业绿色生产动力。

3.2 健全“两品一标”认证工作体系队伍

县(市)区级农业农村部门或机构需设置“两品一标”工作机构,明确职能,配备人员,形成省、市、县(市、区)三级“两品一标”工作机构体系。保证基层的“两品一标”工作机构一定数量的人员,同时这些人员具有检查员、监管员等资质,能独立承担“两品一标”发展工作,改变无机构、明显缺人员、不能独立开展全程工作的状况。全面严把认证关和证后监管关,指导认证主体和待申报认证主体做好认证相关工作,同时加强对核查员、监管员、企业内检员的培训及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精业务、懂管理、会审查、善监督、能服务”的工作队伍,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农产品向绿色优质安全方向快速发展。

3.3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夯实农产品品牌质量基础

基地建设是农产品品牌规模建设的主要保障。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生态循环的种养加基地,加快推进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确保品牌农产品高品质。加强标准宣传和推广力度,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全程按标生产,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品牌评定、优质农产品认定等工作挂钩。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开展农产品营养品质的检测、质量评价等标准研究,集成一批生产、收贮运、加工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为一体的品牌农产品标准。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鼓励生产主体严格按标生产,积极执行国际或行业更高标准。鼓励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联盟,以规模化、现代化带动标准化。

3.4 建立健全品牌培育长效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品牌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谨防“劣币驱逐良币”,需要政府行政力量在加强宣传推介、健全市场机制、维持市场秩序、惩戒扰乱市场行为等方面“适宜”处置。一是宣传推介。依托各类展览中心、展销馆和电商平台等载体,以及国家、省、市、县各级农业展会活动等,组织在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开展知名农业品牌和品牌农产品巡礼,进行农业品牌专题推介和展示展销,提升美誉度和影响力。鼓励品牌主体在大中城市或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等,建立直营店、连锁店等,常年展示和销售品牌农产品。二是规范引导。完善辽阳市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组织开展品牌目录标准制定、品牌征集、审核推荐、评价认定等活动,对进入目录的品牌实行系统管控、定期审核、即时退出。构建危机处理应急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消费行为。

猜你喜欢

续展辽阳市农产品
辽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辽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完善我国商标续展制度的研究
——以中外六国和地区为例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辽阳市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模拟与预测研究
续展,商标到期的不二选择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