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市冀州区冬小麦生产情况及春季管理建议

2021-12-02邢慧君

乡村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衡水市墒情麦苗

邢慧君

(衡水市冀州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衡水 053200)

为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要求,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认真开展冬小麦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工作,根据各时期小麦生长情况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田间管理意见。

1 2020—2021年衡水市冀州区小麦生长期气候特点

衡水市冀州区冬小麦的主要生长期在10月上旬至翌年6月上旬,生长周期长,产量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自2020年10月至小麦越冬期结束,冀州区平均气温5.00℃,较年平均气温高0.46℃;降雨量16.2 mm,比年均降雨量少13.0 mm。整体上来看,冀州区的气候适宜冬小麦生长。

1.1 温度

2020年10月,冀州区平均气温为14.20℃,比2019年同期降低0.20℃,较同期年均气温降低1.00℃,温度适宜,无极端天气出现,适宜小麦播种出苗。2020年11月,冀州区平均气温为7.70℃,比2019年同期高0.30℃,较同期年均气温高0.90℃,温度偏高,有利于小麦分蘖。2020年12月,冀州区平均气温为-1.00℃,比2019年同期低1.00℃,较同期年均气温低1.40℃,对冬小麦越冬影响较大,应注意预防冻害发生。2021年1—2月,冀州区平均气温为2.05℃,比2020年同期高0.95℃,较同期年均气温高1.00℃,有助于小麦提前返青、增多分蘖[1]。

1.2 降水

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小麦越冬期结束,冀州区仅11月降水16.2 mm,其余月份均无降水。相对比,2019年10月、12月及2020年1月、2月冀州区均有降水发生,降水量分别为4.7、3.9、16.5、8.4 mm,同期总降水量减少17.3 mm。2020年降雨量较少对小麦前期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造墒播种地块,应及时浇越冬水。

2 2020—2021年衡水市冀州区冬小麦生长情况

2.1 冬前苗情

衡水市冀州区冬前苗情参差不齐,春季转化较好。2020年12月调查发现,冀州区冬小麦冬前群体长势总体较好,个体差异较大,全区麦田基本苗数大,667 m2基本苗约为30.80万株,较2019年12月多0.27万株;平均667 m2茎数69.36万;个体数较好,单株分蘖2.34个,一类田分蘖3.03个,二类田2.43个,三类田1.30个;一、二类麦田总面积约2.13万hm2,占总面积的71.11%。

2.2 返青期苗情

2021年2月25日调查返青群体发现,冀州区冬小麦总体长势较好,个体差异较大,分蘖数较往年增多。全区麦田平均每667 m2茎数75.94万,较2020年同期增加5.99万;平均单株茎蘖数2.94个,较2020年增加0.49个;一、二、三类麦田面积分别为0.46万、1.67万、0.87万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5.33%、55.67%、29.00%。后期则应注意对冬小麦促弱转旺,增加一、二类麦田的比例[2]。

2.3 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冀州区节节麦、雀麦、播娘蒿等恶性杂草逐渐成为优势杂草;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面积有增加趋势,白穗率增大;蚜虫发生情况与以往相当。

3 影响衡水市冀州区冬小麦生产的因素

3.1 有利因素

一是肥料投入稳定。据抽样调查,2020年冀州区小麦底肥平均每667 m2施加纯氮9.5 kg、五氧化二磷8.0 kg、氧化钾5.5 kg,与2019年基本持平。二是以窄行密植为主,平均行距15 cm,有利于资源利用、壮苗培育、优势蘖整齐成穗。三是趁墒播种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44.4%,有效提高了出苗率。四是播期与播量匹配。农户根据播期、地力、生产条件相应地调整播量,10月10日前667 m2播 种 量 为12.5~14.0 kg,10—15日667 m2播 种 量 为15.0~18.0 kg,15日以后667 m2播量为20.0~22.5 kg,确保冬前小麦群体数量。五是品种稳定,良种覆盖率高。近几年,冀州区小麦主栽品种有石农086、济麦22、济麦23、农大399、衡S29和中信麦99等,优良品种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

3.2 不利因素

第一,麦田播后未进行有效耙盖。第二,秸秆还田的麦田氮肥投入不足,对秸秆沤制腐烂过程中与麦苗争用氮的问题认识不足。第三,整地时期不适宜,未在适耕期内翻耕麦田。第四,个别未浇封冻水的地块墒情较差,需及时灌溉。第五,始播日为10月3日,终播日预计在11月4日,集中播期为10月10—23日,较往年晚三四天。由于播期较长,致使苗情差异较大,不利于中后期管理[3]。

4 衡水市冀州区冬小麦中后期管理建议

4.1 镇压锄划,提墒保墒增温促早发

早春影响麦苗返青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适时镇压有助于保水、保肥、保温,使土壤水分上移,起到提墒抗旱的作用,达到控上促下,使麦苗健壮生长。建议在土壤解冻后,选择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镇压。所有麦田返青前后锄划一两遍,特别是对晚播弱苗、裂缝较多、墒情较差的麦田,要加强锄划,争取更多的积温促苗早返青。镇压要与锄划结合起来,一般先压后锄,并要积极组织发动群众落实节水管理措施[4]。

4.2 分类管理,科学浇好春一水

需因苗因墒施策,合理安排春一水时间。

4.2.1 受冻麦田和旱情显现麦田。一是早春要适时开展锄划或搂麦,去除冻枯叶片,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二是土壤解冻后抢浇救命水,与底墒接上即可。并结合浇水适当补肥,一般667 m2施尿素5 kg左右,缺磷地块可追施少量氮磷复合肥,弥补越冬期的干物质损失,以促根增蘖、提高麦苗抗逆性。三是拔节期重施氮肥,一般667 m2追施尿素15 kg左右,以增加穗粒数。

4.2.2 三类麦田。对冬前667 m2茎数小于45万的晚播弱苗麦田,春季田间管理以促为主,早春加强锄划、增温促早发。在墒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延缓或不浇返青水,可在麦苗起身前667 m2施尿素5~8 kg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和根系生长,增加穗数;拔节中后期667 m2施尿素10 kg,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4.2.3 二类麦田。对于冬前667 m2茎数为45万~60万的二类麦田,可在麦苗起身期结合浇水667 m2追尿素20 kg左右,促进春季分蘖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成穗率。

4.2.4 一类麦田。对冬前667 m2茎数60万以上的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突出氮肥后移,以控为主,在返青至起身期进行一两次镇压蹲苗,实现控旺转壮。

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对于没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早春时节不能急于浇水,而应在镇压基础上,将春季第1次肥水推迟至拔节期,加速分蘖两极分化,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冬小麦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一般结合浇水667 m2追施尿素20 kg左右。

4.3 做好防灾减灾预案,确保增产丰收

小麦拔节后抗寒性明显降低,如果发生“倒春寒”,将导致小麦结实粒数减少,产量大幅降低。建议农民在降温前及时浇水,提高小麦植株下部温度,防御或减轻“倒春寒”危害。一旦发生冻害和低温冷害,根据幼穗受冻程度,及时采取追施速效肥、喷施含有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的叶面肥等进行补救,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尤其对优质强筋小麦,需特别加强防御“倒春寒”[5]。

4.4 密切关注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春季是麦田病虫害的多发季节,要以根茎部病害防控为重点,抓好春季病虫草害除治工作。需选取合适的药剂,使用适宜剂量,进行绿色防控。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土传病害的多发期,应结合化学除草,喷洒杀菌剂,并注意加大用水量,尽可能喷至小麦根茎部,有红蜘蛛的麦田需加喷杀螨剂等进行防治。在小麦扬花期,遇雨必治赤霉病。小麦生长后期,结合天气预报和病虫害发生预测情况,开展“一喷综防”工作,做到“早治不漏治”,控制麦蚜、白粉病、锈病、干热风等危害。

4.5 因地因苗进行浇灌

孕穗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小麦在孕穗期至灌浆期的需水量较大,此时应给予充足的水肥供应,以保花增粒,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灌浆强度,但不能盲目灌溉,应根据叶色和土壤墒情来定。如果孕穗期墒情较差,要及时浇好孕穗水;对于追肥量较少的麦田,可结合浇水667 m2追施尿素5 kg。如果小麦扬花期后土壤干旱,则需科学浇好灌浆水,小麦成熟前10 d应停止浇水。

猜你喜欢

衡水市墒情麦苗
红绣鞋
红绣鞋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A Study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给麦苗盖被子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