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技术应用策略
2021-12-02王群
王 群
(邹平市好生街道办事处,山东 邹平 256219)
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对农业节水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在缓解用水紧张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1 农业节水增产价值
我国人均水资源较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源不足已成为目前阻碍农业活动有序开展的要素之一,为应对此现象,应强化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从农业水资源应用效率来看,部分国家的灌溉水使用率能保持在70%~80%,而我国仅维持在30%~40%。虽然节水增产农艺技术在部分地区已得到有效应用,但依旧存在实践缺陷有待解决[1]。2015—2019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与全国农业用水量变化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2 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的应用策略
对于农业节水项目建设,山东省邹平市制定了总体规划,在以往有效灌溉范围的基础上,组织落实田间项目及配套骨干项目,采取农业用水收费举措,落实信息化平台构建及水价调整机制。邹平市预计完成清淤疏浚任务56.47 km、衬砌渠道10.00 km,设置监测水量站点32个,为当地节水增产实施辅助性的精确化管理。
2.1 地表覆盖
2.1.1 覆盖塑料薄膜。此项技术是在农田表层覆盖塑料薄膜,或在农田上方设置好架子后覆盖薄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能控制土壤内的水分蒸发量,以此达到节水目的。该项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薄膜能弱化日光对地表的照射,同时避免在温度上升过程中出现土壤水分流失问题。而在温度偏低的冬季,薄膜的保温功能相对突出,能为农作物创建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2]。
2.1.2 覆盖沙石。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如西部地区高温干旱,不宜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地表覆盖处理。因此,在农业活动中应因地制宜地覆盖沙石,以起到保水增产效果。使用的沙石通常是粗沙及卵石,其作用原理与塑料膜相同。
2.2 耕作保墒
2.2.1 耙耱保墒。此项农艺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作物播种环节,可产生节水增产效果。在实际应用期间,需对农田土壤实施2次耙耱处理。第1次耙耱目的是松散土壤,提高土层内的空气含量;第2次处理则是在第1次操作的基础上将土块打碎,平整土壤表层,解决由于松土造成的土壤空隙偏多的问题,增强土体的紧实度,降低水分流失速率。耙耱保墒通常被应用于秋季农作物及小麦种植中。
2.2.2 中耕保墒。此项农艺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作物发育过程中,可去除农田表层土块及少量结块,保持种植土壤的松散度,抑制阳光对地表的照射,达到节水增产目标。此外,应用中耕保墒技术,能减少消耗土壤养分的杂草。实践表明,如果农田内杂草过多,会吸收农田中的水分及养分,影响农作物生长。有效地清除杂草,可以节省较多水分,并通过控制人为灌溉频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2.2.3 深耕及深锄保墒。此项农艺技术多应用于含水量不高的农田。借助深耕及深锄保墒处理,实现深层翻耕、疏松土体,使农作物可以更好地吸收土壤养分。另外,深耕及深锄保墒能应用于风力较大的地区,此类地区易受大风天气的影响,部分农作物易被折断,造成产量下降[3]。
2.3 水肥耦合
2.3.1 保证施肥均衡。在农田水分及养料无法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求的情况下,农户需合理进行施肥。施肥时,需注意肥料的使用量,并保证全面、均匀施肥,使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大致相同,严禁出现施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2.3.2 合理选用施肥方式。目前,农业施肥方式较多,如耧播沟、挖穴施肥等。实际选用时需结合农作物的品种、种植模式、种植密度、发育阶段等进行灵活调整。种植密度较小时,应选择耧播沟施肥法;种植密度较大时,应选用挖穴施肥法。施肥完成后,需及时进行全范围灌溉,保证肥料能快速渗入土壤,利于农作物吸收。
2.4 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是依托化学反应,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例如,添加保水剂,将土壤内未被农作物吸收或地表流失的水分吸收保存起来,之后以较低的速度把水分逐步释放,以满足农作物在相应时间段对水分的需要,同时降低水分流失量。但此种节水处理方式可发挥的作用有限,难以达到农作物的需水要求及节水目的。因此,在实践应用中,一般要搭配拌种包衣,把水分储存在种子附近,以促进种子正常生长发育。在降雨量偏少的时节,农户可直接把化学试剂喷洒在作物表面,以降低叶面水分流失速度。
2.5 立体农业
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农作物本身的生长高度及疏密情况实行搭配种植,使各作物之间相互促进生长[4]。实施农作物立体种植,能借助农作物的高度差改善农田通风效果,而且能保障作物获得充足的光照,降低水分蒸发量。在立体农业模式下,水分及日照等资源均能得到高效利用,进而增加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
2.6 结构调整
通常,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由当地的气候环境、水资源条件以及农户的生活习性、生产能力等决定。普通农户通常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调整种植结构,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加大农艺策略的宣传力度极为关键,这样既能使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化,又能帮助农户增产创收。例如,在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果恰逢降水量偏少的年份,要想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从业者需在灌溉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如果改变种植的作物品种,选用抗旱性更好的品种,就能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控制水资源使用量。此外,还需注意调整灌溉频率。在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水量会出现波动,如播种与拔节期,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偏高,而成熟阶段需水量大幅减少,此时应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及灌溉量。为此,地区农业部门可派遣农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帮助普通农户掌握科学的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及灌溉频率,提高水资源使用的合理性[5]。
3 结语
今后,节水增产是推动农业生产的必要举措。而通过应用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能减轻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压力,稳固民生基础产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及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