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省L县易地扶贫搬迁经济性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12-02周紫薇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搬迁户县政府易地

周紫薇

(黑龙江大学 研究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L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现状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然而在这些解决措施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重要策略。尤其是对于L县这样生态环境恶劣且需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贫困地区而言,传统的“就地扶贫”只会使其居住的环境更加恶化,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贫困人口无法实现真正的脱贫。为了解决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作为“以减贫为目的而进行的将居住于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人口迁向自然条件较好地区以及与此联系的社会经济系统重建活动”[2],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需要在L县得到充分的实施。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L县启动至今,全县32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经搬迁入住280个,6447户,10924名贫困户群众喜迁新居。截止到2018年全县366个安置点将在6月底全面建成,9月底可以全部搬迁入。其中胜利镇的武钢新村、凤山镇叶家河村、匡河镇张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十几个规模较大的安置点,L县县政府在统筹安排这些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时考虑到了他们的具体情况,每户都配有菜园和猪圈,甚至每个安置点还建有管理用房、旱厕、农机具收捡屋等,其水、电、路、网络、绿化、垃圾收集设施、公厕等配套建设均由各乡镇集中处理;县政府在搬迁工程竣工验收实际操作上采取了“‘保基本、保安全’的原则,确保搬迁贫困户及时搬迁入住”[3];对于搬迁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否精准、“四位一体”规划编制是否落实、安置点选址是否恰当、搬迁贫困户面积是否超标等问题,L县政府也制定了一整套相关的整改工作方案。

2 困境

本文的经济性困境主要指搬迁户的劳动力水平无法适应部分后续帮扶措施,搬迁户与迁入地居民在生产资料上的分歧。

2.1 部分搬迁户的劳动力水平难以与县政府的后续帮扶相适应

本文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据调研发现在L县某些重点村落里存在一些因外出务工或伤病等导致劳动力人口流失的情况,这些家庭搬迁后的收入不增反减。对此L县县政府主要通过诸如帮助搬迁贫困户饲养经济农作物、发展畜牧业、安置就业等脱贫措施来保障和提高搬迁户们的收入水平,但对于缺乏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来说,很难的将这些帮扶措施转变为致富的捷径。这些搬迁户劳动力水平不够高,尽管L县早已出台了相关的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扶持扶贫产业,但由于有些移民户本身存在的知识缺陷,对市场的运营方式和规律不够了解,这不仅会让搬迁户陷入“依旧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最低的一端,很多资源收益都被外部市场力量捕获”的困境中[4],还会让县政府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维持好脱贫项目。

2.2 基于生产资料的双方互斥

就当地居民与搬迁户之间的交往而言,往往会因为土地资源、致富方式、生产设备等发生冲突。在有些安置点里有一些搬迁户仍然操持着搬迁之前的养蜂副业,而当地的居民则不习惯这一做法认为会危及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双方在短期内就出现了适应偏差。还有些搬迁户认为当地居民占用了安置点四周的基础设施,而当地居民则会认为这些搬迁户们分走了原本只属于他们的土地资源。这些分歧看似小,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使得搬迁户与当地居民难以相互融合,甚至会演变成更大的摩擦和冲突。就搬迁户本身而言,类似于这种由原来的村委会、村干部管到由搬迁移民区统一管理的情况会让他们产生“有困难找不到人管”以及与之类似的户籍、各项社会保障等在搬迁过程中的变迁问题。这些情况在搬迁初期会让搬迁户难以认同和适应新环境。当地政府与群众之间还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无法让搬迁前后的各项信息对接起来,也容易造成了搬迁户较大的心理落差,由此可见搬迁初期各种适应和融合性问题层出不穷。

2.3 集中安置房移交难度大,安置点配套设施不完善

易地扶贫搬迁的后期过程中,L县在安置房移交和基础配套设施这两环节上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村落建好安置住房后,却没有贫困户入住或是只有部分贫困户入住。对此有的贫困户反映对原住址颇为依恋,不愿意搬到另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有一些贫困户提出对集中安置房的设计不太满意,如许多贫困户在搬迁之前都是使用柴薪来烧火做饭,而L县各个安置区被设计为煤气和天然气,有些村民因此就不愿意搬迁。总之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扶贫搬迁的进度。此外,“少数乡镇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存在菜园、收捡房、用水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5],而这些相关配套设施都是搬迁户住得下、住得好的前提条件。

3 对策

3.1 提高搬迁户的综合素质,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促进后续发展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有针对性且适合搬迁户发展的帮扶措施以弥补劳动力水平低下的缺口,“以此来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路”[6],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如白庙河镇的板栗茯苓、骆驼坳镇的茶叶桐油、三里畈镇的甜柿子温泉等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各地方政府可以让搬迁户以入股的形式通过这些经济作物发展集体经济,而且对于那些留守在家的人来说,这些作物的制作加工和维护过程也是一种可以出卖劳动力的过程。再比如凤山镇和胜利镇石材蕴藏量惊人,当地政府完全可以指导当地的搬迁户合理地开采和运用这些石材。因此作为借鉴,这几个地方的政府可以让当地的搬迁户参与其中或度假村周边产业,如游客接待、饮食服务、农家乐等。这样一来便可以把搬迁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3.2 扩大搬迁户的收入渠道,划定公共资源的使用范围

基于生产资料而产生的分歧,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帮助搬迁户适应新环境,教育当地居民接受迁入户,多渠道宣讲邻里和谐文化,促进双方的沟通。另一方面搬迁户和当地居民还会因为一些利益纠纷而产生矛盾,比如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明确房屋四周公共资源的使用界限,划分好各自的使用规模。相关政府部门还需加强安置区的管理服务: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做好“回头看”的工作,密切关注搬迁户的动态;提高工作透明度,公示各种与之相关的信息,改变干部与搬迁户和当地群众之间信息不对彻的现象,打消他们之间的顾虑;让更多的搬迁户积极参加村镇活动,加强搬迁户和当地群众间的联系。

3.3 提高安置房移交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安置房入住率低,大多由于房子的各项要求还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7-8]。首先相关部门在设计房屋架构时,应多听取村民意见。在安置房修建过程中,要注意对房屋质量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相关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总之关于安置房设计和修建的问题可以让民众参与其中,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相关部门在关键环节须得亲自把关。其次安置房四周的相关配套设施也是搬迁户的关注点,在供电和饮水上集中安置供电站和蓄水池,为每一户安好供水管,甚至有些较为富裕的村子给安置点配备了无线网络、天然气和空调等日常设施。

4 结语

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收获颇丰。相关政府部门始终将规划选址、新农村建设、基础配套以及群众需求相结合,并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措施,妥善处理好拆旧复垦工作,积极为贫困户创造收入。但在宣传、后续帮扶工作、搬迁户的适应性和安置区内的配套设施四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相关部门的一些扶贫方式和帮扶措施没有完全考虑到部分“低能力”贫困户,使得一些民众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甚了解。而在一些村镇里,一些搬迁户的后续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搬迁的后续发展难以开展。搬迁户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相处,以及搬迁过程中的产生的一些资源分歧,会导致搬迁户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搬迁后的新环境。L县政府首先需要通过培训加强贫困户的综合素质,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以保证村民能够积极支持相关部门的工作。其次L县应将优势资源转化成成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产业,为各村镇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由此得来的社会资本足以支撑后续发展。再者需要加强安置区内的管理服务,相关部门应做好回头看工作,促进搬迁户迅速融入当地新环境。最后要提高安置房的移交率,加大配套设施的投资以完善相关设施。

猜你喜欢

搬迁户县政府易地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一律作废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公推公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