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广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
2021-12-02蒋子乐
蒋子乐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1 研究意义
自从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以来,广西养老服务发展始终面临着老年人口规模达且增速快、空巢老人比重增加、城乡养老服务差异大、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并存等问题,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1]。随着广西农村空巢老人的持续增多,在其养老问题上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本文将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广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现状、成因进行探讨,并分析完善广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路径。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查尔斯•扎斯特罗认为人是在环境中与各种生态系统持续互动的主体,并把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系统指处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独立的个体;中观系统指的是小规模的社会群体,如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则是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如文化、社区、机构和组织等。
2.2 概念界定
本文将农村空巢老人定义为年满60周岁的家中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未共同居住,且子女难以经常照顾的在农村生活的老年人。
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广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现状
3.1 微观系统层面养老服务现状
3.1.1 经济收入水平低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三类:第一类是依靠子女供养,第二类是依靠社会保障金,第三类是自身劳动所得收入。但是,农村空巢老人子女的平均收入水平偏低,能够提供给老人的经济赡养也十分有限。农村居民生活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从事农业生产获得,因此当农村空巢老人无法继续进行劳动时便失去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一部分收入低或因为疾病等原因无收入的空巢老人或孤寡老人,政府会给予有限的低保救助,但是保障金额仅仅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保障水平较低。
3.1.2 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缠身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各方面机能处于持续退化阶段,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在严重下降。根据一项在广西天等县某村的调查数据统计,在调查的100名空巢老人当中,78%的老人患有血压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3%的老人虽未患大病,但也遭到小病折磨,只有9%的老人身体素质较好[2]。
3.2 中观系统层面养老服务现状
3.2.1 家庭照料不足
对于老人而言,配偶和子女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亲人。配偶能够陪伴老人最长的时间,能够满足老人最基本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需求,但是出现一方老人患病或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时,其配偶的照顾则会显得比较吃力。并且,随着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逐渐淡化,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很少陪伴在老人身边,每年回家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多年不归家,平时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程度不高。
3.2.2 亲友近邻代替家庭承担部分养老功能
农村地区虽然也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亲友邻里之间的联系不如先前紧密,但是与城市里相对淡漠的人际关系来说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对于缺乏家庭照料的农村空巢老人,与其地理位置较近的亲戚朋友会承担起部分的养老功能或者彼此间形成互助关系,帮助空巢老人解决一部分日常生活照顾和情感需求。
3.3 宏观系统层面养老服务现状
3.3.1 社会化养老模式发展缓慢
广西目前公办养老机构数量较少,且多集中在城市地区,还普遍存在着“一床难求”的问题,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要进入到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更是难上加难。民办养老机构则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多数存在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业人才,员工队伍稳定性差的问题[3]。而社区居家养老在广西属于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目前全区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开展。
3.3.2 社会保障层次低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按照个人每年缴费数额不同而划分不同的保障标准,由于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缴费档次较低,每个月可获得的基本养老金不足以覆盖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支出。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制度规定老人只有到指定的治疗场所就诊才能够获得报销,报销比例也随之医疗机构专业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老人可能需要自费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这无疑会加重农村空巢家庭的经济负担。
3.3.3 老年人社会地位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很多农村空巢老人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新潮的社会文化氛围,因此很容易被社会边缘化,从而产生“被抛弃感”,其话语权和社会地位也会随之降低。“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被社会逐渐淡化。
4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广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现状成因分析
4.1 微观系统层面养老服务现状的成因
4.1.1 自我养老的经济供给能力不足
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多数空巢老人年轻时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从事农业生产获得,进入老年期无法再进行劳作时变丧失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也不能像城市老人一样领取退休工资。此外,农村空巢老人所承担的各种经济负担较重,其一是老人帮忙养育家中留守的孙辈,其二是人情负担较重,参加红白喜事的人情礼会给老人的经济状况带来一定压力,其三是老人自身的医疗负担重。
4.1.2 生理素质衰退,自我照料能力不足
农村空巢老人在年轻时经常从事高强度、长时间、环境差的体力劳动,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另外受到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习惯的影响,老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加之不注重保养意识,长期不体检,小病成大病,隐疾成重症的情况较多。
4.1.3 面对衰老与空巢的心理准备不足
年事已高的空巢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导致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等生理变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进入老年期后空巢老人能够从事的劳动减少,生活中开始出现大量空闲时间,又缺少相应的娱乐方式去充实老年生活,更容易出现空虚寂寞的心理。此外,老人渴望子女关注照顾的精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情绪上的低落和压抑。
4.2 中观系统层面养老服务现状的成因
4.2.1 家庭养老观念淡化,家庭成员关系疏离
随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流行,传统“养儿防老”的孝道文化受到冲击,家庭成员逐渐远离家庭,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照顾方面的缺失。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已经很少见,多数发展成为核心化的小家庭,很多子女将精力放在下一代的抚养上,对于家中老人疏于照顾关心。
4.2.2 亲友近邻支持功能较弱
虽然亲友近邻能够部分代替家庭成员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聊天解闷等方面的基本养老帮助,但这些行为大多是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补充,并且,亲友近邻所提供养老服务的范围和程度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更是无法满足空巢老人心理对子女照顾的渴望,也无法彻底消除老人的孤寂感。
4.3 宏观系统层面养老服务现状的成因
4.3.1 农村地区养老模式单一
在广西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依旧是主要的养老模式,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都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广西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属于民办养老机构,但因为社会养老服务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低、法律法规未跟进等原因,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工作者。社区养老模式在广西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点数量极少,尚未具备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条件。
4.3.2 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快,加剧政府养老负担
广西属于老、少、边、山河国家扶贫重点开发的地区,因此未富先老、规模大、速度更快、二元结构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特征更具独特性,并且老龄化趋势显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于此同时,广西人口老龄化远远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使政府每年在养老方面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加,依旧无法达到高保障水平,同时也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4.3.3 文化观念冲击下老年人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尊崇和弘扬尊老、敬老、孝老,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农村老人的关注逐渐降低,尊重老年群体的意识也慢慢淡化。此外,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事物接受速度较慢,与年轻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自身也会逐渐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5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广西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路径
5.1 微观系统层面
5.1.1 农村空巢老人要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
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养老就是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健康,充满活力的心态度过老年生活,提升空巢老人自身价值和生活幸福感。农村空巢老人要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认识到空巢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解子女在外打拼的艰辛,改变完全依赖子女养老的想法,积极接受不同形式的养老模式,提前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规划,学会自我照料和寻求外界的帮助。
5.1.2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农村空巢老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广交社会朋友,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与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同时,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老年人的自身价值。
5.2 中观系统层面
5.2.1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家庭养老功能主要依靠家庭系统来发挥,家庭也是空巢老人养老的支持力量。一方面,配偶之间的相互扶持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子女应该要传承尊老、爱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传统,除了给予父母一定的物质支持之外,更应该看重对父母心灵和身体的关怀,抽出更多时间陪伴父母。
5.2.2 建立亲友邻里支持系统
空巢老人的“朋友圈”所发挥的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补充作用虽然有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空巢老人的情感和物质需求。因此,老年人应该主动维护“朋友圈”之间的人际关系,主动沟通交流,逢年过节时主动问候,相互帮忙,形成“互助养老”的亲友邻里支持系统。
5.3 宏观系统层面
5.3.1 完善养老保障政策
政府作为空巢老人权益保护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有义务制定合理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健康养老政策,维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快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同时,要重视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服务,一是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因地制宜设定报销标准,简化医疗费用报销程序,增加疾病一方保险范畴。
5.3.2 发展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在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形成联系,在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以及情感疏解服务的同时,也减轻了空巢家庭的照料压力,还可以为农村空巢老人链接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可以结合有关政策尽可能向上级政府申请养老专项资金投入,引入民间资本,采用政府监管,民间自主运营的模式,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形成规范的、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服务质量高的养老机构行业。
5.3.3 弘扬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颂扬“百善孝为徳,百行孝为先”的美德,社会需要积极引导传统孝道文化的回归,营造积极向上的养老氛围,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并通过此手段强调家庭养老的重要性,使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能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