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2021-12-02刘秋廷

农技服务 2021年11期
关键词:菌种贵阳市食用菌

刘秋廷

(贵阳市乌当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贵阳 550018)

贵阳市为贵州省省会,近年来,贵阳市食用菌产业按照“五步工作法”要求,以产业发展“八要素”为抓手,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两中心(全省食用菌研发中心、全省食用菌种繁育中心)、四园区(现代食用菌高效生产示范园区、食用菌精深加工集聚园区、珍稀野生保育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园区、食用菌农文旅产业融合园区)和四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现代生产经营体系、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产业配套体系)”的产业构架,培育了以大宗食用菌香菇、平菇,以及珍稀食用菌羊肚菌、红托竹荪、冬荪、黑松露等为主的优势产业,极大地推进了贵阳市食用菌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纵观近年来贵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对贵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贵阳市食用菌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贵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食菌种植2.4亿棒以上,同比增长21.34%,较“十二五”末增长13.8倍,完成产量8.8万t,同比增长16.01%[1]。

1.2 基地建设

以“做优做强优势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为发展方向,遵循“稳定本地市场,做大域外市场”的发展思路,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在全市初步建成了以药食同源研究所、市菌菇产业发展公司、高山百益公司为重点的食用菌菌种研发与生产中心;白云区牛场乡自动化生产、开阳县南江乡夏季香菇生产、开阳县楠木渡镇“菜+菌”周年生产、清镇市卫城镇珍稀菌生产4个示范区;白云食用菌园区、开阳龙岗加工园等精深加工集聚区,以及白云区蘑力小镇农文旅产业示范区。同时,依托国有企业平台资源优势,培育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和大户120余家[1],着力打造了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食用菌现代生产经营体系。

1.3 品牌培育

在全市重点生产企业、合作社推广食用菌技术标准,鼓励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借助“黔菌”公共品牌,打造了以白泥村、山里妹、硒香菌、万泰、孔小菌等当地知名食用菌品牌和畅销产品,构建“1+N”品牌生态链。

在销售渠道建设上,建成了以贵阳市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交易市场和菌需物资交易市场为主的现代物流市场,市场入驻企业达140余家,年销量超3万t;带动全市近2万农户实现增收[1]。

1.4 产业辐射

全市围绕“9+3”结对帮扶,在从江县、望谟县建设食用菌产业园,有力地促进了结对帮扶地区产业脱贫。

2 贵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研发力度不够,菌种供应不足

由于缺乏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菌种研发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少,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引进转化能力不强等因素影响,致使贵阳市食用菌母种和原种生产量较少,在食用菌菌种研发、菌种和菌包生产技术方面尚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严重制约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精深加工能力较弱

目前,由于贵阳市在菌种、菌块、基料等上游产业专业化分工不精细,全市食用菌产品多以晾晒、烘干干品等初加工和鲜品初级形式销售为主,在食用菌生物饮品、即食等大众消费类食品,调味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延伸方面能力仍然较弱,附加值不高,收益有限,市场不活,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急需引进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和补强完善全市食用菌产业链。同时由于鲜销冷链发展缓慢,鲜菌产品保鲜能力不足,运输过程中损耗率较高,导致产品成本高、价格高、竞争力低,群众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不足,仍持观望态度。

2.3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由于贵阳市土地破碎,食用菌栽培的配套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标准化基地仅占总面积7.3%,基地普遍存在生产管理不足、机械化程度低等现象;食用菌相关的企业总体实力不足,投资能力有限,菌种生产的配套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致使全市食用菌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在产业配套方面,菌种生产及供应体系不健全,缺乏菌种生产企业,也没有相应的生产管理规范,菌种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技术支撑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生产集约化程度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能力弱[2]。

3 贵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食用菌创新技术的集成引进和研发力度

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科研、人才优势明显,针对当前存在的菌种供应能力不足、研发力度不够的问题,建议有关农技部门、企业等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围绕制约食用菌产业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通过联合申报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形式,靶向开展技术攻关及食用菌创新技术成果的集成引进和转化;二是以省食用菌菌种研发保供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开展菌种研发、种繁、推广工作,同时积极与各食用菌产业区县开展合作,设立菌种保供分中心,为全省菌种保供提供支撑;三是围绕实现周年四季栽培产菇为目标,在品种选择、菌棒制作、栽培棚室、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思路,集成应用领先技术,全面推广“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农机相融合,软件硬件相叠加”的增产增效技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农作物生长数据模型,利用传感设备、无线通信终端、远程智能控制装置等现代信息传输通道,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栽培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发布、展示、交易。

3.2 加大精深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

针对当前全市食用菌产品多以初加工和鲜品初级形式销售为主,附加值低,收益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应大力引进精深加工企业,以进一步延伸和补强完善全市食用菌产业链。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抢抓乡村振兴契机,充分利用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贵阳农投集团等平台及其资本优势,大力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支持食用菌经营主体强化储备(冷链)、分拣、加工和生产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做好烘干、分拣、销售的同时,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促进食用菌由食品向药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3 加强生产示范区建设,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发展方向,结合黔中山原山地食用菌产业带布局,围绕全市“两中心、四园区、四体系”的食用菌产业构架,聚焦良种引进繁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菌渣循环利用等重点工作,打造羊肚菌、夏季香菇、花菇、红托竹荪等珍稀菌为主的生产示范区,引领产业发展,着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区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示范建设,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4 加强品牌培育

围绕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品牌规范和品牌保护五方面加强品牌培育,注重形象设计,规范包装标识,强化品牌创意塑造,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提升食用菌公用品牌科技含量,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食用菌产品品牌,为品牌农业造势、汇智、引资、聚能、创新,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股权重组、特许、合约等多种方式培育,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建设知名菌棒生产企业、名牌食用菌栽培生产企业、知名食用菌加工企业和名牌食用菌物流销售企业,打造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3.5 强化产销对接

依据技术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签定订单合作机制,实施统一种植、统一标准、分等定级、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增强食用菌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生产、加工、包装不同规格等级的特色食用菌产品,在相应市场设置配套的营销网点、设施和模式,通过分级销售让各等级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现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加强与批发市场、城市超市对接合作,建立产销联盟,开展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机关、进学校、进饭店、进企业”“六进”活动。大力发展营销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针对本地经纪人、营销专业户,加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划、品牌宣传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育一支熟悉食用菌产品特性且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的本地销售队伍。

3.6 建立和完善产销平台

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地+冷链运输+销地”的快速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食用菌专营档口,加快发展社区直营、直销专柜和高端宅配直销渠道;组织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经销商合作、与省内外重点终端市场的产销对接,建立相对稳定的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适时举办展销活动,组建特色优势产业产品供销信息中心和销售网络,创新销售模式,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电商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主渠道,不断扩大食用菌产品市场份额。

猜你喜欢

菌种贵阳市食用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夕阳下的鸟影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