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

2021-12-0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组织生活育人

赵 睿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清正廉洁、干净做事,服务人民、践行宗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十八大后,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整顿“四风”并出台了党员干部八项规定,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如何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新党建工作,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党员思想共识,形成组织合力,是当前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1]。高校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重要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细胞,是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党员完成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三全”育人和“十育人”的前沿,既是政治核心,又关系到办学方向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2]。本研究从理论性和应用性出发,围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领导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特点及原则

高校党组织包含了党委、党总支、支部三级组织,其中基层组织应是院系级党组织(党委或党总支)和党的基层支部。而基层党组织处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是党的基层细胞,承担着联系师生党员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2]。党的基层组织运行是否健康、领导是否有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核心作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一)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位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强化了党的领导,规范了组织生活,党员发展日益健全。但也不能忽视,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水平不一,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不足,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不断地提高高校领导力,促进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良性发展,才能有效保障党对高校的领导,引领高校办学的方向。

(二)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体制特点

进入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有效体现,党的组织原则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大多数基层组织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在组织生活、党费催缴、党日活动、组织生活方面开展党建工作与活动,特别是疫情期间,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升华,为人民服务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彰显。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遵循的原则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其体制、机制决定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习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3]。“围绕中心”就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服务大局”就是要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教学行政等业务工作相脱节的倾向,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落到实处[5]。二是建立高校党建“一岗双责”机制,实现党政协同育人。高校要完成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还要培养一流的师资和人才,形成一流的管理和服务,这些都取决于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6]。三是建立规范的基层党建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胜利的基本保障。要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落地落实,必须注重不断建立健全党总支的工作制度,做到基层组织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的文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党政领导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面临的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高校注重党的建设,严格贯彻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以党章为指导,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制定大学办学章程,开展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工作,对推动现代化大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大学建设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还有可开拓的空间。

(一)基层支部设置与支委建设脱离实际,不利于开展党建工作

高校的基层支部党组织一般根据办学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特色和教师团队机构等设置,无论是传统模式上的按院系或教研室设置,还是新模式的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设置,都要从实际实情出发,本着方便工作管理的原则,有效发挥党支部的引力与核心作用设置基层党支部。很多时候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师支部很难有共同时间开展支部活动,再加上对党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支部设置要考虑双带头人作用,发挥优秀教师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双带头人”是把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党员教师推选到基层支部书记岗位,这样既能发挥教师党员的学术引领作用,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又能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党员形象。另外,高校发展党员的重心在学生,高校很多院系或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学生党支部,可以考虑把学生党支部建到年级、宿舍或实习基地,这样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又方便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将人才培养与党支部活动有效结合。

(二)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薄弱点,应提升强化组织育人功能

由于高校学生入学与毕业、教师岗位变化等情况,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变化大,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师生党员处在不同的校区、不同环境,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困难更大,这样个别党员或基层支部的党建活动会存在空白点。因此,高校要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仅要认真总结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还要研究不同层面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特别是研究新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功能要拓宽领域,不仅要在校内发挥作用,还要在校外发挥作用,在十育人过程中体现党员的初心与担当。目前,党组织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把教育延伸到学生家庭,形成学校社会互动效应。对新入学和毕业的党员要及时做好党组织关系转接,对临时在校外工作或在校外实习的党员也要加强教育管理。

(三)党员组织生活还存在注重形式、缺少实效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党员大多数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有的还承担校外实习、培训等任务,因此很难有共同的时间。党支部必须要寻找合适的载体,在改进活动内容、形式和效果上下功夫,这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一些基层组织生活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2]。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教师学生党员文化素质高,独立见解多,教育的效果有时不如社会和网络媒体的影响及时。为了解决党员组织生活难有统一的时间问题,高校基层组织生活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基层党组织可按照学校党委统一要求合理安排组织生活,坚持组织生活制度不能少,党员教育的内容不能减,但在基层组织活动时间和形式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鼓励党支部活动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上创新,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网络屏体的作用,提高组织生活的生命力[3]。

三、高校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路径

(一)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定位,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施策履职

高校基层党组织包括院系党总支、基层支部、基层党小组。各基层组织有如机体的器官,每个党员就如身体的细胞一样,如果每个器官、每个细胞不能有效运转,发挥其作用,那么机体就会生病。所以,要想保障党的组织正常运转并发挥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基层组织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在此基础上方能发挥作用。

(二)规范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基层组织领导机制是院(系)党总支接受校党委的领导,校党委的政策和意见由党委组织部署与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规范运行机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定期召开基层党组织会议,“三会一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重大问题上要通过会议民主讨论,形成集体决议。行政事务由党政联席会决策,干部任免、教师思想品德考核鉴定、表彰奖励等由党的基层组织通过会议集体决策。二是校院(系)党总支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既要有统一规划部署,又要有具体的培训与指导,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要根据各自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分类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三是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院(系)党组织要配备配齐组织员,强化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将师生党支部党员的考核评价细化在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中。四是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真正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五是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将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重大节日、四史教育等融入党建文化活动中,将思政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三全育人”和“十育人”体系中。六是坚持组织标准,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和发展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少数民族学生党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活动是党建教育的载体,也是党员与组织保持联系的一种形式。党建活动可采取如下形式:一是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培训,采取参观访问、考察、讲座、报告、竞赛等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党组织生活的时间和空间[13]。二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网上论坛、网上考试答题等,提升党员的理论水平和素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组织生活也不要只限于理论学习和讨论,还可以把提高党员适应工作能力的业务活动纳入组织生活内容之中,以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

(四)建设党建品牌,搭建师生党建活动和育人载体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规定的属性,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纲领,时刻不忘入党誓言,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培养典型,塑造典型,实现为党、为国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院系级党组织和基层支部要努力建设党建品牌载体,并通过党建载体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使党建品牌不仅具有响亮的名字,还有育人的措施和办法,并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将基层品牌不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使基层党建不断焕发出生机活力。

(五)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评估机制

为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规范管理,对党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建立基层党组织评估制度非常必要。评估过程既能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又可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力的提升。

一是定期开展党建工作评估检查,以评促建。建立年度或学期检查评估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党建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都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和职责,将任务分解细化,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迎接党建检查。通过评估检查,督促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带领广大师生争先创优,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和操作方法,以评促改。高校党建工作起到的是引领和带动作用,基层党组织工作涉及人员多,工作面广,因此评估的标准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本着加强基础,规范工作,突出重点,便于操作,鼓励创新的原则,把抽象要求具体化,将党性教育、组织活动、党员发展、“三会一课”、反腐倡廉、育人成果等工作统筹部署,兼顾形式与内容、定量与定性、制度与落实相统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体系。评估结果要客观公正,查找问题,把脉准确,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整改提升。

三是评估检查的方法要科学全面,服务基层。评估检查工作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切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不能为基层增加负担。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自我评估与上级评估相结合,坚持党员评估和群众评估相结合,坚持查阅材料汇报、座谈、问卷调查相结合。通过评估达到基层自我总结、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目的。

总之,新时代为高校基层党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高校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指针,研究新情况、攻克新难题、聚焦新问题,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在助力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加大探索,在立德树人方面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科学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组织生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协基层组织优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