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02殷子钰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员职业

殷子钰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辅导员是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作为高校特定的教师群体,辅导员与学生和教师之间联系密切,伴随学生度过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主体。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面临全新的工作形势,与传统模式下仅通过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不同,辅导员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学情实际和学习研究习惯,从更深层次更多角度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为学生开展学习生活提供系统化帮助和服务。因此,辅导员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应对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包括职业信念和使命感、职业心态、工作兴趣、职业意志及自我调节等方面内容[1]的职业心理素质是高校辅导员最核心的职业素质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聚焦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才能帮助辅导员群体形成对辅导员工作的正确认知、认同和尊重,并促进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地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助力辅导员高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培育时代新人

辅导员在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思政育人目标,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只有内心正确认识和认同辅导员职业,才能系统了解辅导员应承担的责任和具体工作要求,才能在日常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强化工作效率,真正为培育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做出贡献。一方面,较高水平的职业心理素质能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具有了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辅导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才能拥有平稳且淡定的心态,不仅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日常各类工作,在面临突发状况或棘手问题时,也能表现出不慌不躁的心态,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确保各类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能持续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较高水平的职业心理素质能促进辅导员更好的完成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修养及心理状态也有一定要求,而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正确有效地认识各类事件、正视各类问题,并保证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自信的观念,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为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2.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

由于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和期待,当前高校辅导员常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辅导员工作范围较广、内容繁杂,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任何事件和问题都可能成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极易使辅导员产生自己充当的是学生“保姆”的想法,严重降低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思想价值观及心理健康等层面一旦出现问题,学校、教师及家长都会第一时间找辅导员了解情况,这不仅成为辅导员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也进一步加深了辅导员的工作困境。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仅能从系统层面促使辅导员正确认识到辅导员的职业要求和相关规定,也能在健康心理的引领下有效地划分各类工作,掌握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的具体方法,进而实现通过获得职业认同减轻工作压力,为自身营造更轻松更高效的工作环境。

3.确保辅导员落实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推动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明确自身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各种育人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落实面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并在组织和引领落实思政育人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从而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现状及原因

1.职业能力不足冲击辅导员职业信念和使命感

首先,当前高校在辅导员招聘中普遍缺乏对辅导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再加上辅导员职业的专业限制度相对较低,导致高校辅导员从入职开始普遍缺乏相应的岗位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在开展工作时多存在应付心理,职业规划不清晰,从而影响辅导员职业使命感的形成。其次,高校辅导员承担的工作种类众多,并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因而通常处于忙碌状态,缺乏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导致其教学能力无法与专业课教师相比、管理能力与专职管理人员也存在差距,难以实现自身职业规划的顺利推进,专业领域的晋升也因此受到限制,并最终影响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坚定信念。再次,由于当前高校普遍缺乏对辅导员的系统培训,辅导员专业技能提升的渠道较少,无法在专业领域获得持续精进的机会,再加之高校辅导员本身职业规划尚未清晰,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又占据其多数时间和精力,因而严重冲击其自身对辅导员职业的信念。[3]以上职业能力缺失的问题都会对辅导员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难以正视各类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并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挫败感,重则影响辅导员职业信念和使命感的建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

2.职业定位不明难以形成积极的职业心态

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存在的另一问题是职业心态较为消极。一方面,相较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辅导员职业专业度较低,高校普遍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明确定位,但日常工作又很琐碎繁杂,导致辅导员往往简单的作为服务学生的管理者存在,或者只是短暂的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一块跳板或者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形成积极的职业心态,尤其是在面对各种问题和状况时,需要面对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过大的压力常常导致消极应对,缺乏对职业的深刻认同。[4]另一方面,除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明外,辅导员自身对职业认知也存在一定问题,因为辅导员职业的种种特征,辅导员群体容易将自身置于较低位置,在内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确保学生拥有适合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同时由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联系最为直接,学生出事或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与辅导员联系,向辅导员寻求帮助,一旦稍有差池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当,便会引发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的不满和批评。职业定位不明、工作的繁杂性和职业的高风险性共同作用,使得辅导员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难以形成积极的职业心态,长此以往,甚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工作内容泛化影响辅导员的职业意志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与学生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也面临全新的形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断泛化,工作形式也日益多样,工作任务加重,处理问题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日益增多,导致辅导员多认为自己是学生的保姆,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逐步降低,也不断削弱其自身工作的坚强意志。[5]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存在问题,未能充分了解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无法在逐步泛化的工作内容中总结提炼自身工作的重点,坚定自身的职业意志。如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者,应事无巨细的向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未意识到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既无法深化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也不利于建立和保持坚强职业意志,引领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4.社会期望过重导致辅导员职业调节能力弱化

一方面,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互联网更是加强了高校与社会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社会与家长也因此对高校教育和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认为学生如出现问题或学习效果不明显,主要是高校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家长和社会的期望直接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压力,造成其更疲于应付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自我职业调节,影响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6]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期望的增长,高校也日益注重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并且多以班级教学效果、学生思想状态及价值观导向为评价指标,注重考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效果,这就对辅导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也会在工作以及自我评价中以此为导向,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但现实情况却与此存在一定差距,容易带来挫败感,并难以进行自我调节,导致对自身和辅导员工作产生不正确的认知,并进一步影响职业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策略

1.增强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坚定职业使命感

高校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应首先增强对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从坚定辅导员自身职业使命感角度帮助其自觉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更好地发挥其健康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在对辅导员的培训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以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高尚要求感化辅导员工作者,助力辅导员达到更高水平的思想境界,在内心建立正确认知的过程中坚持辅导员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理想信念,以身作则,以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开展工作,全面发挥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重要价值。

2.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朋辈效应提升积极职业心态

朋辈效应在个人成长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并发挥其积极职业心态的重要价值,社会和高校还需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良好团队关系中展现朋辈效应,促进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职业心态。一方面,高校应从招聘环节重视考察辅导员人才的职业心态,确保辅导员具有高效处理各类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基本心理素质,从而为后续组建具有健康职业心理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建立辅导员沟通机制,加强各学院、各专业及各班级辅导员间的交流和联系沟通机制,经常性地开展辅导员工作会,在辅导员群体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发挥朋辈效应,发挥优秀辅导员的熏陶和感化作用,在互相交流经验中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积极心态,在互相学习中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心理素质的整体提升。

3.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助力辅导员树立坚强的职业意志

为提升辅导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展现辅导员健康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价值,高校应从管理和培养两个角度出发,为辅导员树立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提供保障,确保辅导员可以树立坚强的职业意志,并在坚强意志的引领下开展工作。第一,高校应在政府相关政策及社会有关要求的指引下,细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出台相关制度,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依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不仅能够增强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也能帮助辅导员厘清工作思路和主次,从而能够留出时间和空间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帮助其树立和坚定职业意志。第二,高校应建立完善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结合激励机制,在增强辅导员工作认同感的同时,强化辅导员的职业意志,并提升其工作效率。具体而言,高校应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实际,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等角度确保考核制度的有效和可行,考核应既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辅导员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及存在问题,又能为后续调整提供依据,还能帮助辅导员依据考核结果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明确自身的职业意志和规划。第三,高校还应为辅导员完成日常工作和树立健康职业心理素质设立相关培训保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辅导员养成健康的职业心理提供帮助。高校通过向辅导员提供定期的系统的培训,一是可以帮助辅导员建立起对辅导员工作的全面正确认知,树立起应有的职业意志,二是通过培训向辅导员传递高效完成日常工作的方法,通过职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坚定辅导员的职业意志。同时,高校还应为辅导员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为遇到职业心理问题的辅导员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确保辅导员在高效完成各类工作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

4.强化外部环境支持,帮助辅导员建立起职业认同

高校辅导员不是独立存在的,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只有从政府、社会及家长等多方面建立起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辅导员才能将外部环境中的期望和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正视自身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在有效的自我调节中认同自己的职业,并将强大的职业认同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政府应持续明确对高校辅导员培养、招聘及职业发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国家层面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体系,为高校招聘辅导员、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从而引导辅导员从内心深化对辅导员职业的正确认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助力辅导员养成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其次,要在全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加强社会对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和职业发展的理解,减轻辅导员工作面临的社会压力。为此,社会应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优秀辅导员工作事迹的榜样传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全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了解和认可,既强调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明确辅导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研究的指引力,进而提升辅导员群体的社会地位。[7]最后,家长也应在密切与高校联系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与辅导员的交流,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家校环境。在家长与辅导员深入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可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在双方协商中得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如此,辅导员在工作中便可有了更多的方法遵循,相关工作也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工作压力也会得到缓解,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果。

5.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不断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还应引导辅导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辅导员个体自觉深入了解自身职业心理发展,意识到职业心理素质对个人工作的重要影响,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心理调适,在应对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时刻关照自己的心理,主动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自主开展心理调适,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强大的内心,在正确认知辅导员工作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认同辅导员工作,全面提升自身职业心理素质,摆脱因认知错误而引发的职业压力和职业不适感。[8]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员职业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职业写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我爱的职业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