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化政治监督为政治自觉
——从初心使命和“两个维护”的关系入手

2021-12-0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党中央监督

郑 诺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政治监督的现状分析

(一)新时期政治监督的内涵发展

政治监督这一重要政治概念的提出在我国经历了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积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就鲜明地体现出了政治监督的特征。十九大之后,党中央正式提出了政治监督的概念,并将政治监督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进行了具体化部署。2019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在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巡视工作会议和2020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都将政治监督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政治建设的实践展开,政治监督迅速成为一个理论和实践中的新兴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在既往的政治学研究中,关于政治监督概念的阐述可谓十分丰富。早在启蒙运动时期,洛克便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分立,而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阐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以分权制衡的手段防止权力滥用,是政治监督思想早期的运用和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学界开始关注政治监督的概念,对政治监督的内涵阐释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有学者认为,政治监督是指“政治主体之间监视、控制和制衡的一种权力关系,是实现政治分权和权力整合的协调机制”。还有学者认为,政治监督是“政治生活系统对国家公共政治权力的运用及其运行过程所作的各种监察与督促,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学者从政治监督的形态出发,认为政治监督是“政治主体之间监视、控制和制衡的一种权力关系”。事实上,政治监督这一传统概念在新形势的语境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新时期的政治监督,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的制度安排,主要为了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能够贯彻落实,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及其成员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履行职责,以政治思想和政治行动为具体的监督对象,以防政治隐患和政治风险为主要目标,并由党内的专门机构或其他常设机构组织实施的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活动。

(二)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格局的形成

加强政治监督,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根本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针对加强政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静态机制的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党内法规和政策文件,对于党内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责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细致而严格的规定,一方面为促进党内政治生态改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充足的制度供给和有力的制度约束,保障了全面从严治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将强化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彰显了党中央强化政治监督、改善政治生态的决心。

其二是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动态机制的实施。新时期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腐败案件呈现出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深度交织融合的新态势。因此,党的十九大之后将反腐败纳入政治监督的范畴,巡视机构不断强化政治巡视职能,通过政治监督和政治巡视助力反腐,通过制度交叉以实现更好的政治效果。在新的反腐态势下,巡视工作将政治纪律纳入巡视工作的重点,围绕党的领导弱化等政治问题开展巡视,以政治巡视促进政治建设,都是对新时期推进政治监督、加强政治建设要求的积极回应。

(三)新时期加强政治监督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新时期政治监督的工作格局已经初步实现了体系化建构,工作重心逐渐从制度建设向价值建设、文化建设转移。

从体系化的角度来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当中包括了政治监督的部分,这是在政治领域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公权力的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涵盖了党内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在内容上与政治监督的概念具有较大的重合性。例如,国家监督中的监察监督、党内监督中的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等监督制度设计之初,都被赋予了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带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具体而言,政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各项监督的重要任务和职能。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成为党和国家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这表明深入开展政治监督已经被纳入到新时期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和整体布局当中,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工作重心来看,政治建设目前的重点逐渐向政治生态的养成和政治文化的涵养上转移。面对一段时期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政治问题,党中央重拳出击,对违反政治纪律、破坏政治生态的党员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但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党内政治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明目张胆”的政治问题大幅减少的同时,“隐蔽战线”却又问题频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滋生的“两面人”现象深刻地警示我们,单凭外在的制度约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疑难杂症、清理政治死角,更无法形成具体化常态化的政治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政治监督的政治实践中,也暴露出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政治监督”的认识程度不深刻、自觉推动落实政治监督的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在日常监督和业务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与政治监督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落实。这充分表明,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外在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内在的政治自觉加以引导和支撑。政治监督具体化需要高度的政治自觉引导政治监督的具体措施落实落地,而政治监督常态化则需要高度的政治自觉支撑政治建设常抓不懈。政治监督是外在约束,为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但仅凭外在的制度约束而缺乏内在的文化基础和价值的支撑,就极容易产生治标不治本的“两面人”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指出了“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从宏观层面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制度层面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机制,具体落实政治监督各项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政治生态的养护和政治文化的形成,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民主生活会、廉政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教育,着力夯实内部的政治自觉,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培养良善的政治文化,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和党的政治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政治自觉的应有之意

(一)政治自觉的实质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所体现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实质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下,勇于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精神气魄。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是这种自我净化的精神实质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的体现,其根本目标就是在党内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我们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都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的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必须从建设和强化政治自觉入手。

深入开展政治监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全党上下自觉转变政治作风、纠正政治问题、改善政治生态、涵养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气魄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的政治监督与西方政治学理论中的政党监督等概念的本质区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域的先进性、革命性、自觉性的集中表现和有力彰显。督促全党正视并改善自身的政治问题,提升全党的政治自觉性,是开展政治监督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价值。在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国内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之多、挑战之艰、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尤其要注意警惕我们党自身的问题,特别是政治领域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根本上要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加强党的领导,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同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政治任务。因此,必须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中坚决树立起“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切实做到坚决拥护和服从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和重大决策,切实做到紧紧跟随和遵循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全局安排,切实做到高度认同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这既是全体党员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要求,更是我们党深入开展政治监督的重大职责和使命。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就必须在政治意识上牢牢绷紧服从中央这根弦,要牢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执行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保持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坚决不搞“小山头”“两面派”“独立王国”,坚决杜绝对抗中央、阳奉阴违、大打折扣等政治问题的出现。

(三)督促全党提高执行战略决策的政治自觉

从执行的层面理解,政治自觉体现为全党上下对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方式、对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实践、对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深刻认同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行为一致。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发挥领导作用的具体抓手,是党中央的战略规划向下传达和部署的具体路径,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基础。因此,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执行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影响党员干部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的诸多因素当中,政治自觉无疑是发挥着内在的、决定性的因素。外在的政治监督机制可以为党的战略决策的落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依靠政治自觉。只有将外在的政治规矩和政治要求内化于心,以内在的政治自觉引领政治行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以自觉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切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自我要求,确保在落实和执行层面不走形式、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在实际中得到有效执行。

三、如何实现政治自觉

(一)坚定初心使命是实现政治自觉的原发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能否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否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永远代表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就不可能为人民谋得幸福生活,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建设成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政治层面确保党的性质不改变、党的领导不动摇,将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而实现政治自觉,就是为了在政治层面引导全党上下共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就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政治根基,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始终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而为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支撑。同时,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也是开展初心使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只有充分认识、清醒认识到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才能从内心唤醒增强政治意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为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坚守“两个维护”是实现政治自觉的根本要求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的奋斗历程。在这百年奋斗之路上,既有光辉的成就,也有着多次失败和挫折。特别是遵义会议之前,由于陈独秀、王明、博古等党中央领导人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方针,导致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多次沉重打击,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导致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早期革命事业的惨痛教训指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事业就必然产生涣散的局面。1935年的遵义会议,基本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党内领导核心地位,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团结一心,化解了革命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挑战和威胁,党中央对国内各项事业的领导机制近乎失灵,国家各项制度和社会秩序遭受了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恢复党内政治秩序方面做出努力,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着路线和立场的争议,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了错误思潮的扩散,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得以有序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历史征程和伟大斗争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充分彰显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两个维护”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有权威,既是党中央团结统一的保证,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关乎党的命运前途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因此,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党的领袖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政治自觉的根本要求。实现政治自觉,必须将切实做到坚守“两个维护”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而坚守“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就必须不断完善实现“两个维护”的体制机制,开展“两个维护”的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素养,培养一大批有政治素养、政治信念和政治担当的党员干部,在党内形成健康良善的政治环境,不断扩大和夯实我们党执政的基础。

(三)实现坚定初心使命与坚守“两个维护”的有机统一

坚定初心使命和坚守“两个维护”,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出发提出的两项重大政治命题,两者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两者共同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大局。

从初心使命的角度来看,重温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初衷,是激发和树立全体党员内心政治自觉的原始动力。而从“两个维护”的角度观察,则可以从历史经验的维度,得出“两个维护”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提供政治保障的科学结论。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政治监督,树立政治自觉的道路上,两者有机统一,不可偏废。以笔者从事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必须坚持把坚定初心使命和坚守“两个维护”全面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一方面,必须从学生党支部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入手,从严肃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入手,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逐步引导学生党员树立起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切实提高学生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政治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主题党日、党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途径,激活学生党员的政治信念,以初心使命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地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四、结语

政治监督与政治自觉,对于党的政治建设而言,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我们在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外化于行的同时,也要注重政治自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将初心使命作为初心、初衷,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动摇;将“两个维护”作为根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偏离。只有坚持以初心使命凝聚人心、树立自觉,以“两个维护”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党内政治生态才能真正得以净化。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党中央监督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责任担负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殊使命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充分发挥工会维护作用积极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