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结构化历史课堂
2021-12-02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徐刚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徐刚
初中历史是一门知识大百科全书,不仅有关于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知识,还包罗着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元素,内容要点纷繁复杂,学生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相对较难。为了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整体化、结构化建构,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思维导图的运用,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益。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历史课程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与哲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看到的是教师要求学生能识记历史知识,而不是灵活掌握与应用知识,死记硬背知识要点、多做试题练习、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式时常可见。这样的教学不仅偏离了历史课程培养人的核心目标要求,更影响了学生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知,由此也就难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消失殆尽。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随着课堂教学的变革,信息技术手段、思维导图等方式逐渐走进学科教学,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效益有效提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彰显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不仅给学生厘清了历史时代的发展过程、知识的渐进形成,更让学生能进行有序的历史知识学习,更深层次地发展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素养。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善历史知识的结构
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具有关键性作用,过往教师直接讲授式历史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改革的步伐,逐渐退出历史。在当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课堂的建构,注重的是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并存的学习方式。利用好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丰富的历史知识形成结构化,更能让历史知识有序呈现,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
过往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教师直接呈现历史知识,或是学生通过阅读摄取知识,然后进行知识的识记与强化,这让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活动的动力不足。将思维导图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学生就能清晰地厘清知识脉络,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观察思维导图中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厘清知识呈现的路径,能让知识更具系统性和整体化,让学生能深刻记住知识。同时,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形成高度建构,增强学生与知识的连接,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他们的历史思维得以发展。
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能循着历史知识的形成路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形成有序性与逻辑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记忆知识,促进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形成有效连接,进而实现历史思维的持续发展。
(一)运用思维导图,干预学生的课前预习
历史学习同样需要预习,预习也是学生进行历史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主预习,学生能在课前初步感知知识的深浅度,发现知识的重难点,并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多的学习问题,学生也就能在历史课堂上带着有效问题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当然,在中学生预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来尝试建构知识的学习路径,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导学案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预习,在导学案中设计思维导图的中心问题“各国纷争”,而后设计一级问题“各国状态”“纷争缘由”“结果影响”,继而由一级问题衍生出二级问题“各国军事”“各国经济”“各国关系”,再由二级问题衍生出三级问题,依次类推,形成思维导图的程序化模式。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历史课本整合各个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能绘制出自己所喜欢的思维导图类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春秋战国纷争”这一课内容有了较为整体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在预习环节提出问题。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课中学习效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历史知识有序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能沿着系统性知识进行有序性学习,从而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实现由浅入深地理解,由表层的历史事件深入历史事件形成的背后更深处。同时,运用思维导图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活动交流,提升课堂互动的实效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更高兴趣。因此,教师要能善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要能利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性学习,引领学生走进学习的更深处。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依据讲授的知识板书出思维导图的一级问题“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统治局面”等,而后进行二级问题的呈现“唐太宗的政要措施”……将众多的学习问题有序地板书到黑板上,形成一个主干式思维导图。然后,教师给予学生完善思维导图的时间与空间,由学生补充枝干内容,学生就会细化出更多的历史知识,促进了学生对完整化、系统化知识的建构式理解,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补充延伸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对于好的思维导图给予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深入。
在补充完善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轻松地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思路。
四、运用思维导图,在课后完成历史知识的内化
在学习每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后,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复习巩固,通过思维导图来完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以往的历史知识学习中,更多的教师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不重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而在当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来内化知识,促进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这一章节知识后,更多的学生能记住诸多的科技人物及其代表性贡献,但是对于“科技贡献”中的具体内容难以形成系统化知识建构。因此,教师要能给予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的时间,采用引导练习的方式,指导学生从“科技、建筑与文学”(以此为导图中心)这三大领域去建构思维导图。从科学、建筑与文学(一级问题)方面进行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科技人才与巨著(二级问题),再由此延伸至巨著中的具体成就(三级问题);继而,对建筑、文学一级问题进行二级问题延伸,循序渐进地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这一章节系统化知识的深刻内化与建构。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中,需要教师能善用思维导图引领课堂教学,也需要学生自己能绘制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从而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能形成有序性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不断提升历史学科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