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2商振达谭占坤任子利刘锁珠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淡水鱼类西藏

商振达,谭占坤,商 鹏,任子利,刘锁珠*

(1.西藏农牧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2.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高原饲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

《淡水养殖》课程是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班以及畜牧兽医专业专科班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1]。该门课程主要讲授淡水鱼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生物学特性及养殖选择标准、水域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池塘养鱼、网箱养鱼以及鱼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围绕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展开[2,3]。但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渔业资源现状和风俗习惯,导致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兴趣度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结合西藏地区特有鱼种资源和养殖现状对《淡水养殖》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针对西藏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等方面,以期为西藏地区培养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1 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是开办较早的本科专业,在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但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科学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突显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实验动物等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力量不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重;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实践技能掌握不够扎实等。

除此之外,西藏自治区河流数量较多,湖泊面积较大,全区有20多条流域面积超过1万km2,还包括班公错、纳木错、玛旁雍错等1 500多个湖泊[4]。据不完全统计,西藏鱼类主要包括70多个种或者亚种,大部分为西藏高原特有鱼种,主要为裂腹鱼亚科(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5]、鮡科(黑斑原鮡)[6]、鳅科(西藏高原鳅、细尾高原鳅)[7]、鲑科(西藏亚东鲑)[8]等。近年来,受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和数量逐年减少,多种西藏特有鱼种被列为珍稀濒危物种,如黑斑原鮡、澜沧裂腹鱼、尖裸鲤等。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西藏特有鱼种资源备受关注。但现阶段,西藏农牧学院《淡水养殖》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主要围绕淡水经济鱼类展开,并未涉及西藏特种鱼类。

2 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西藏地区动物资源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动物科学学科具有明显的开设优势。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在学科及专业建设中一直坚持突出高原地域特色,兼顾学科发展的完善性,形成了具有西藏高原特色的学科体系和优势专业。但现阶段,《淡水养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西藏渔业资源现状不相符,导致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度不高,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西藏特种鱼类资源的养殖和保护。改变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为西藏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 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1 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西藏农牧学院一直以“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高原特种畜禽培育所需的应用型人才[9]。因此,西藏农牧学院很多专业课程均根据西藏畜牧业实践情况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讲义以及编写教材,先后编写出版了《高原动物生理学》《藏猪饲养实用技术》《藏鸡高原低氧适应生理与遗传基础》《西藏绵羊养殖技术》《西藏高原饲草料加工与贮藏实验指导》等书籍。应根据《淡水养殖》的课程结构和西藏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更合理的、更符合西藏畜牧业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改革中,保留基础性的、普遍性的内容,如鱼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生物学特性及养殖选择标准、鱼的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和成鱼的养殖技术等,增加与西藏特种鱼类有关的教学内容,如西藏鱼类组成、西藏鱼类生态特点、西藏鱼类濒危状况及保护对策等,形成紧密结合西藏特殊渔业资源的《淡水养殖》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方面,要结合西藏特种鱼类开展,让学生可以接触西藏鱼类,增加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如西藏常见本土鱼类形态学观察和解剖、利用不同材料鉴定西藏本土鱼类年龄、西藏本土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式测定等,并增加西藏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教学实习项目,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该教学方式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多,而学生的实际操作少,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掌握较差,掌握的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差较远。《淡水养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养鱼技能[10,11]。因此,要积极推进现场教学法,调整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使其所占比重达到50%左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要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基地,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和西藏地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从事水产科学研究或水产养殖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淡水养殖》的实验课时和实习课时,带领本科生分期、分批进入养鱼单位或企业,开展现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掌握养鱼技能,为西藏畜牧业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养殖人才。在期末教学实习中,增加西藏特种鱼类性别鉴定和人工授精技术的训练,先通过课件讲解和视频示范,使学生对实训内容有一定了解,然后带学生进入养鱼单位或企业,聘用多名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作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养鱼技能。最后根据学生对鱼类性别鉴定的准确度、人工授精的成功率等实习中的实际表现情况,由指导老师进行实习鉴定评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淡水养殖》课程知识的记忆,真正学会养鱼技术。教学实习结束后,将对鱼类科研项目感兴趣的同学推荐给本校从事鱼类研究的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给教师提供合格的科研助理。

3.3 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公正、正确、客观评价,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作用[12]。《淡水养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70%,实践考核占30%,侧重理论考试,忽视实践考核,实践考核也只是通过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并没有进行实验操作考试,造成学生往往只是考前集中记忆重点知识,大部分同学实验报告高度相似,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持久性较差等情况。改革后,在考核制度上增加实验考核和实习考核的比重,将考核制度改为理论考试占40%,实验操作占30%,实习表现占30%。考核过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实验操作不再以实验报告为评分依据,而是根据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实习考核不再由任课老师打分,而是由实习过程中聘请的实习指导老师打分。通过提升实验和实习考核比重,增加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3.4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目前,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的大部分实验室均围绕牦牛、藏猪、藏鸡等畜禽建造,还未建造水产养殖实验室。因此,在之后的改革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除此之外,近些年动物科学学院积极搭建校外实习基地,已与雏鹰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丹娘养殖场、西藏蕃腾生态农牧公司、那曲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并挂牌,但这些单位均不能开展养鱼相关实习。应与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等水产养殖相关单位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发挥西藏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淡水鱼类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鱼类运动会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