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报告
2021-12-02苏榕
苏榕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41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立克次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育肥,影响猪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还会诱导或并发其他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血液、胎盘垂直传播及蚊虫叮咬等途径水平传播,在夏、秋等蚊蝇活动频繁的时期更容易发生该病。临床上主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严重时导致死亡,给养猪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总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经验,以期为养猪同行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某养猪场存栏生猪500 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猪50 头、商品猪450 头左右,2021 年8 月底首先肥育猪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皮肤发红等系列症状,随后,涉及保育及产房仔猪,妊娠母猪发生繁殖障碍,表现流产、早产、死产和产弱仔。猪场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替米考星等多种抗生素、抗病毒和清热解毒类药物,疗效不理想会导致猪只发生死亡,至9 月上旬死亡猪只达15 头,占总存栏量的3%。
2 临床症状
病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嗜睡、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呈腹式呼吸,双眼结膜潮红,初期病猪全身皮肤发红,至后期可见患猪的耳部、颈下、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呈现红紫色,并且指压不褪色,蚊虫叮咬处有血液渗出,肌肉注射部位血流不止。有的患猪会出现两后肢麻痹、四肢无力、卧地不起、不能站立的情况,有的患猪会出现耳廓、尾或四肢末端坏死的症状,还有的患猪有流涎,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并伴有咳嗽、眼结膜发炎等症状,患猪尿液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血液。母猪流产、产出死胎、弱仔,分娩后出现无乳等临床症状。
3 剖检病变
剖检5 头病死猪的病变基本一致,主要病变情况为全身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血不良、皮肤及黏膜苍白、眼结膜发炎、粘连,呈全身性黄疸,且皮下组织水肿明显,多数患猪胸腹部位存在大量积液。心包积水,心外膜有较多的出血点,心肌松弛,呈现肉样病变,且心肌质地变脆。肝脏肿大变性,质软,呈黄棕色,切面处可见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呈浓稠的明胶样。脾脏肿大、质地变软、呈暗黑色,有的患猪脾脏有明显的针头至米粒大小灰白或黄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伴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斑点。
4 实验室诊断
4.1 血液涂片染色法
取病猪耳静脉血少许于载玻片,从右向左轻推成血膜后立即挥干,加固定液,待挥发后染色,滴加姬姆萨染液于玻片上,着色15min,冲洗用吸纸吸干水分镜检,可见在每个红细胞表面均附着大小不等中球形、短杆形或顿号形的紫红色或粉色虫体。
4.2 新鲜血液压片法
取病猪耳缘静脉血滴1 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混均,盖好盖玻片后置于400~600 倍的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先找到红细胞,待血停止后调节显微镜视野,如果能观察到球形或杆形的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且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在血浆中呈不规则运动,则可确诊为该病,但这种检测方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1]。
4.3 荧光定量PCR 法
通过对患猪病料进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扩增,检测出有扩增产物,进而确诊为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该方法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检测快速,且准确率高,可以有效检测出隐性感染病例,适合规模化猪场进行大批量样本筛查,但仪器和设备相对较贵,一般的单位不具备检测能力。
4.4 免疫学诊断
通过ELISA 法检测患病猪只血清中存在猪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抗体,也判断为感染了该病,这种方法的检测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是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5 鉴别诊断
5.1 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两者均可导致患猪体温升高到40℃以上,但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猪瘟也没有明显的贫血和黄疸等病症,主要以败血症变化为主,可见全身多处器官与组织发生出血,剖检后可见患猪脾脏边缘发生出血性梗死。
5.2 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的症鉴别诊断
两者均可导致患猪体温升高,妊娠母猪食欲下降,发生流产、死胎及弱胎等情况。但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患猪的耳尖或耳部边缘等处呈现蓝紫色,个别患猪则会出现焦虑不安,鼻盘擦地等症状。仔猪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耳、鼻盘呈蓝紫色,多数死亡,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无贫血和黄疸症状。
5.3 与猪肺疫的鉴别诊断
两者患猪体温可升高到41~42℃,患猪耳、胸前、腹下及股内侧皮肤呈现紫红色,有明显的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呈现犬坐姿势。但猪肺疫患猪的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浸润,主要发生纤维性肺炎,切面可见大理石纹病变。
5.4 与猪弓形体病的鉴别诊断
两者均可导致患猪体温高到40~42℃,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精神委顿不振,粪异常,后期出现干稀交替,呼吸浅而快,患猪的耳、下肢及下腹皮肤等部位可见紫红色斑等。不同之处在于感染猪弓形体病的患猪有流水样鼻液,由于虫体会对脑部组织造成侵害,患猪时常出现癫痫样痉挛、后躯麻痹等症状。
5.5 与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症状相似处:二者均有贫血、黄疸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缺铁性贫血为非传染性疾病,哺乳仔猪多于出生后8~9d 出现贫血症状,以后随年龄的增大贫血逐渐加重。表现被毛粗乱、皮肤及可视黏膜淡染甚至苍白,呼吸加快,消瘦。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血液色淡而稀薄,不易凝固。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量下降至50~70mg/ml,严重时20~40mg/ml,红细胞降至300 万/mm3,且大小高度不均。骨髓涂片铁染色细胞外铁粒消失,幼红细胞几乎见不到铁粒。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加强通风,搞好猪舍环境卫生,防止猪群拥挤及舍内温度突变,减少应激反应等。其次,做好病猪隔离,对已发病的猪进行隔离,加强全场消毒,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稀释后用喷雾器带猪喷雾消毒,每天1 次,连用7d;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环境及用具,每2 天1次,连用3 次。最后,做好基础疫苗免疫,为防止发生混合感染及并发病症,要给予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科学合理的做好猪群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免疫接种,确保猪只高免疫状态。
6.2 治疗
对发病猪用三氮脒,按5mg/kg 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另用强力霉素注射液5mg/kg 体重,分开深部肌内注射,每天1 次,连用3d,对体温40℃以上的病猪配合使用安乃近进行退热。对未发现症状的同群猪用强力霉素注射液5mg/kg 体重分开深部肌内注射,每天1 次,连用3d。猪场未发现症状的其他不同群猪,按1000kg 饲料加强力霉素400g,连喂5d。采取以上治疗方法,病猪第3 天逐渐恢复食欲,病猪病情得到控制,7d 后基本恢复正常,猪场未新增发现症状感染猪。抽取同群3 只猪耳静脉血涂片镜检,油镜下观察,红细胞表面没有再发现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虫体。
7 治疗体会
7.1 饲养管理预防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诱因较多,在环境适宜和正常饲养的条件下,健康的生猪通常不会出现急性感染的病症。正常情况下,宿主有一套健康的免疫防御系统,机体和致病源之间可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可以将宿主血液中的数量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在一个猪群中,只有那些受到过度拥挤、恶劣天气、更换圈舍、更换饲料等强烈应激才能促使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并出现贫血、发热、或黄疸等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疫苗预防附红细胞体病,目前只能在发病季节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猪营养水平,做好环境卫生及定期消毒等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反应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7.2 切断传播途径
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且经国外学者证实,埃及伊蚊和既整蝇可以传播猪附红细胞体。为此,在饲养过程中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为生猪生长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在夏秋蚊虫较多的季节要定期喷洒驱虫药物,防止蚊虫传播疾病。附红细胞体病通过直接接触、血源接触、垂直传播及蚊虫叮咬等途径均可传播该病。此外,应注意动物通过伤口(动物相互斗殴、断尾、打记号、阉割等)接触污染源或针头引起血源性传播[2]。因此,在实施打耳号、剪齿、断尾、阉割、注射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应注意针头、手术刀等器械用具的消毒,避免由注射和外科器械被血液污染造成本病的感染。
7.3 生物安全防控
如猪群尚不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在引种前应对拟引进种猪进行血液检查,检查阴性才可引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造成感染。此外,在使用三氮脒、多西环素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猪的症状,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次数,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尤其是怀孕母猪要慎用三氮脒[3]。
8 结语
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某养猪场患病猪只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情况分析,结合多种诊断措施,最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主要以急性、黄疸性贫血为主要症状,可与多种疾病发生混合感染,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饲养者应加强防治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以防为主,降低该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