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021-12-02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钱寨小学韩玉婷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钱寨小学 韩玉婷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真情实感;通过朗读,能矫正学生在文字的发音以及语义理解方面的误区和不足。教育工作者应当探索合理可行的朗读教学策略,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一、在朗读中鉴赏文本,提高语言文学艺术修养
朗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朗读教学绝不是让学生读起来顺畅没有错别字就够了,也不是让大家感情真挚有所触动就行了。我们还要通过朗读的方式引导同学的思想观念跟随课文文本转变,受到文本内涵寓意和主题思想的熏陶;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内容有更多的深刻的感悟和鉴赏性的思考,为进行核心素养的教育做铺垫。可以这样认为,朗读是学生鉴赏语言文学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学生的朗读中进行适当的鉴赏教学很有必要。
比如在朗读诗歌《示儿》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认真品读、朗读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认识。这就是一种鉴赏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有一名学生认为,陆游在这首诗中含有一定的伤感情绪,但更多的可能是遗憾以及愤恨。因为陆游临死之前嘱咐儿子必须做这件事,哪怕祭拜坟墓的时候也要告诉他中原已经统一了,朝廷已经收复失地了,这是一种伟大的家国情怀。所以,陆游应该不是从怎样舍不得离开孩子们,舍不得告别家人们的角度来写这首诗,而是真正因为自己见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遗憾,因为遗憾和愤恨而不甘心,甚至要临终嘱托自己的儿子,“北定中原”之后一定要告诉他好消息。
还有的学生在朗读这首诗歌后认为,陆游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很多人的生活都不幸福,肯定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但陆游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顾及国家的安定,而是对敌人满怀仇恨。这说明陆游的思想觉悟更高,不像普通人那样只顾自己,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这种认知就是思想的升华,是爱国思想的渗透。这也正是因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篇文章,在朗读中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在鉴赏这首诗的时候有更深刻的思想认识,不是浮于诗歌内容的表面。
二、小组合作的朗读教学,鼓励大家围绕朗读深入互动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出现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平时就喜欢阅读,而且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非常准确;也有的学生不太擅长阅读,也不喜欢阅读,在阅读中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形象特征把握不准确。为了形成良好的朗读学习氛围,鼓励大家多朗读,多借鉴,多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分组朗读活动,在小组内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学习更多的朗读技巧。
在朗读课文《少年中国说》的时候,教师给大家分配任务,让大家以朗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鉴赏,然后教师会随机抽选一些学生来介绍自己小组合作的过程。在这个任务驱动下,学生围绕朗读开展学习讨论,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学习。首先,在朗读中消除了阅读障碍,对课文中“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等一些比较生僻拗口的字句读音进行了矫正和明确;其次,大家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对一些重点字句的意思进行了解读诠释。比如“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这一句,学生融合前后文去对它的意思进行解读,而不仅是用“头顶苍天”“脚踏厚土”来形容;另外,大家在朗读中还对如何进行断句和情绪的抒发做了讨论。比如课文第一段中“少年……则国……,少年……则国……”的句式,有的小组朗读讨论认为这一部分句式的朗读应该体现铿锵激昂的热情和力量;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缓慢低沉,体现一种深思的意味。还有的小组在朗读讨论中把一些不太好写的生僻字进行了重点强调和练习,比如“鳞”“隼”“翕”“履”字等,大家主动把这些难写的字的读音、笔顺、意思梳理清楚,方便在朗读中进行把握。对比学生独立去朗读课文内容,小组阅读的过程中大家的思路更加发散,对课本内容的挖掘也更深,学习探究的范围也更广。因此,大家在小组合作中获得的学习体会、启迪也更多。
在小组合作的朗读活动中,教师一般不会直接干涉。因为教师的参与讨论会让学生觉得很被动,一些学生欲言又止,不像组内自由讨论那么放松。所以,我通常会选择抽选学生代表发言的方式来进行检验。如果学生在讨论中有疑难或争论分歧,也可以举手示意向教师求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充分利用组内讨论活动的自由空间,各抒己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提高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很好的效果。
三、通过信息技术辅助的朗读学习活动
朗读是有技巧的,这种技巧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但我认为,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是不够的,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不高,学习进步的进度可能会很慢。因此,我会适当地给学生分享一些比较出色的朗读案例,或者分享一些与朗读有关的公开课等,让学生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会。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找到一些高质量的朗读视频材料并不困难,从唐诗宋词到著名散文,从古代文言文到现代诗,朗读朗诵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教师适当采集一些素材给学生借鉴,并把资料分享到班级群,让家长跟孩子在家里一起朗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朗读教学方式。通过优化利用教学资源,开展配乐朗诵等创新形式,学生的朗读素养也会有很好的进步,这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的有效拓展。
记得在朗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的时候,我选择了中国传统音乐《十面埋伏》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在这首曲子扣人心弦的节奏中,大家仿佛感受到了大战将起的紧张气氛。我还给学生观看了电视剧《精忠岳飞》《三国演义》等电视剧中关于行军打仗的片段给学生看。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大家营造一个比较逼真生动的战争场景,让大家沉浸在场景中感受战争的激昂壮烈,并将这种感情融入对诗歌的朗诵中。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声光电技术综合呈现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在朗读中更容易产生真情实感。基于学生的情感共鸣上去解读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传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朗读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个让学生生硬地去阅读文本的过程。我们强调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要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感受朗读的乐趣。通过多彩的朗读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与理解有了更好的深化,这是与传统的课堂朗读教学活动有所差别的。持续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这是实现朗读教学成果升华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