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
2021-12-02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李碧秀
□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李碧秀
一、引导学生多阅读,加强对关键词的理解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了找到符合学生真正需求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渐能够构建与学生合作共进的教学课堂。小学数学是能够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审题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不断理解,在阅读题目时能够认真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结合自身的数学知识能力进行题目的有效理解。学生应当抓住训练习题的关键词,不断对题目进行阅读,多思考,进而提高做题效率,带着数学知识进入题目的中心。
例如,在讲解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不同的分类条件形成不同的分类结果,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重要的审题能力,教师根据课本开始提问“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都应当如何进行分类呢?”首先要思考做游戏需要形成的条件,其次再思考课本中做游戏这群人中的不同特点,也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才是分类的关键,找到一名学生进行阅读,用自己的话表达图片中的分类已知条件,多读几遍,加强分析。在细节处能够看到有男生和女生的分法以及大人和孩子的分法,这两种分法都能够形成不同的结果。在审题的过程中应当在心里默读已知条件,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到一起,逐渐能够促进思维的转变,提升做题的效率。
二、加入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表达,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师设计的重要教学方案中,并能够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不断进行提问训练和表达的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审题思维。数学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能够找到普遍问题中的个性化思维,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效果,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这种审题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讲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导入部分做了一个小游戏,问“李同学你的文具袋多少钱买的?”他答:10元。教师在包里拿出了20元钱,学生的兴致一下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开始让学生思考:“我这20元钱给他能找回多少?”学生都开始东张西望,看到学生渴望的眼神,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并能够认识人民币。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次数很多,所以为了更好地购买和交易,我们需要认识它。可以让学生动手通过元角分的形式,将自己的学具分成不同种类,做练习时也是如此,教师说出一元五角时,学生都要拿出一元五角。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并在不断训练中让学生能够利用人民币走进生活,形成快速参与、不断思考的训练过程。
三、联系生活,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教育元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实际问题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并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联想,逐渐形成不同渠道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审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审题意识,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很多途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中,需要学生主动思考,敢于联想,生活中的数学就像是学生经历过的事情一样,需要学生不断总结,才能够在审题方面有效应用,生活问题的有效利用,也是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过程,在对审题内容进行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以及生活化语言的学习,通过对审题内容的独特理解,达到问题迁移的正确性,提升学生的审题思维。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图片展示,我们在生活中能够遇到许多轴对称图形,它们有着共同的特性,让学生自主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练习的时候让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先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是什么,做练习的时候教师积极引导,能够将平面图形进行有效地展开,让学生看到图形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其形成审题能力,教师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与课本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比较,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把它对折起来形成长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想象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如一些建筑、树木、蝴蝶等也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进行图形的模拟画法,形成重要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审题思维的拓展性。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生成思维导图
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为教育环境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教育空间,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审题方面感受已知条件的直观化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对已知条件进行形象的展示,通过各种感官的有效刺激,能够让学生对审题内容产生兴趣,并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与已知内容进行连接、推理、分析,逐渐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重要的思维导图模式。这种思维的不断拓展形成图形思维的表达形式,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题观念,加强审题练习,逐渐推敲出知识的主干线。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串联起来,逐渐能够更好地将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积极的绘图,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审题理解能力,也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够更好进行实际与理论的结合。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学生很难对面积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教学导入部分让学生进行手工测量,课本的边长和课桌的边长,能够看出他们的面积有什么区别吗?通过面积基本概念理解能够让学生进行空间的思考,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图形面积的比较,有的图形在差距大的时候,我们通过比较能够看到面积的不同,如果两个图形相似,相差小时,我们需要通过切割的方式,把它变成相等的小正方形,从而能够找到它们面积不同的地方。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面积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面积形成需要物体表面观察和测量,然后延伸到面积的计算与应用,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能够进行面积的自我表达。这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共同探究面积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练习比较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进行小图形的切割,拼凑成图形面积的具体表示,通过情境的想象和思维导图的利用,更加直观地了解习题或已知条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多阅读,加强对关键词的理解、加入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联系生活,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多媒体设备,生成思维导图等策略,开展各类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