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2021-12-02李育红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观赏者国画线条

李育红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精神、品质等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涵盖在了传统文化中,如此优秀的素材本应该是国画创作非常宝贵的资源,却未能使二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国画、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站在世界舞台上,二者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个体,而是我国的明信片。当前“创新”是新时代的代名词,二者在不断创新中迷失了方向,慢慢地偏离了主轨道,国画中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对于国画发展、传统文化继承都非常不利。而本次针对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二者更好地融合寻求适合的路径。

一、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影响着国画创作

我国国画与西洋画比较,其特点鲜明,主要是由于有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合在内。国画创作受传统思想影响,重在写意,而非写实,西画注重形似,国画重神似,表意境,这与古代哲学思想完美契合。国画创作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道家思想中提倡的是天人合一。在国画创作过程中以画传情达意,对深层次内涵表达这是重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非常著名的国画梅兰竹菊其表达的是君子品质。所以说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给予了国画创作较大的影响,我国很多国画创作家在创作时,总会习惯性地留有空白,或者是提诗、盖方印,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二)国画创作反作用于传统文化

国画创作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样国画创作也在影响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每个朝代都会有其具有代表性的名人画家,而这些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对当时人们的审美理念带来影响,而这些作品在传承与流传中,对于下一代审美情操同样也会影响,这些都将成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画创作在不断改进与创新中发展,也可以说国画归属于传统文化内,国画从一定程度上是随着传统文化发展而发展的,国画生命力不息,表明了传统文化生命力也是非常旺盛的。

二、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处分析

(一)传统意义的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线条是国画创作的基本元素,充分表现了物体的形象与优美的轮廓,为此线条在国画创作中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国画的表现力。而在传统文化中笔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线条又是笔墨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书法的时候,线条同样是关键,但与国画创作中线条表现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国画创作中的线条多是意向形态表达,通过粗细、长短、曲折不同的线条,将物体具象化,增强其感染力,而转换线条往往又会表达出国画创作者不同的情感[1]。在我国众多国画作品中,线条往往都是非常自然且朴实无华的,主要是由于受书法艺术影响,由开始的纂隶转变为了行草,自如流畅的线条更好地将物体质感表现出来。例如由顾恺之创作的非常有名的《洛神赋图》国画作品,其用笔之处细劲且古朴,如同蚕丝一般,不管是对山河的体现,还是对树木怪石的展示,都主要是以线条作为了重点画法,既将古朴、自然之感充分表现,同时又代表了我国早期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一个特色。

(二)传统意义的留白在国画中的运用

西方创作的绘画侧重点在于形,虽然对于观赏者欣赏态度也非常重视,但是往往将整幅画画满,未留有给予观赏者遐想的空间。而我国国画与其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影响之下,创作者在创作初始便为欣赏者留有想象空间,国画中以留白为具体表现。传统笔墨文化留白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国画创作留白地位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创作过程中留白处理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感,极易使欣赏者与创作者间产生共鸣,进而突出国画创作的唯美意境[2]。例如由张灵创作的《招先图》国画,其就将国画与传统文化留白有效融合,画面中明月下留有空处,整幅画中仅仅只有一少女、几支芦苇,剩余部分全是留白,而这便是此作品的主题体现,物象占比相对较小,留白占据较大空间,使观赏者感受到的是空旷,仿佛要看穿整幅画的感觉,少女带来的神秘感,大片的留白,给予观赏者无限遐想,好像要有一件传奇的事件正要发生,使整幅画充满了神秘色彩。

(三)传统意义的画境在国画中的运用

西方绘画往往观察细微,描述的是真实事物,创作时也会考虑到画境,但与国画创作中所追求的意境不同,可以说没有国画意境更加深邃。传统文化与国画结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境,国画创作过程中对于境的营造,主要是为了能够给予观赏者体验的增强,感受国画作品中传达的气魄,进而使观赏者思想、情感反思,与创作者产生精神共鸣。而国画的创作中,笔墨元素的融入能够使国画意境的构建更加充分。而此意境主要来源于内心,换言之是国画创作者情感意境的体现,作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国画作品的创作之中[3]。

例如由倪瓒创作的国画《六君子图》,此画重点在于对江南秋景的描绘,将观赏者的视线带入到远方,画面中远山、远树、湖水的创作,都采用的是笔墨,给人一种空寂荒凉、清新之感,此作品一方面体现的是创作者超然脱俗情感,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三、国画创作中导致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知

为了能够将国画以及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国家将其融入了教育事业中,给予了当代青少年更多接触国画、传统文化的机会。但是当前很多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认识存在偏颇,特别是在关于艺术生教育方面,对于国画的练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从精神层面领会到国画绘画的精髓之处,进而导致作品的创作缺少了神韵,显得空洞,无内涵与意境。虽然随着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国画创作方面的教学也在不断改进,但是绘画中依然是以成绩作为了重点,如果学生文化课成绩还不错,艺术提档线刚刚及格也是能够通过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当前对于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学习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认知。

(二)盲目吸收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国画的融合,并不是说一味地借鉴,而是应该将有价值的一部分提炼出来,找到精华之处进而融入其中,这样才能为国画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但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心理非常浮躁,而国画的创作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与琢磨,当代人在创作国画时缺少了一丝沉稳,盲目吸引传统文化,对于接收到的文化不做任何甄选,直接用于国画创作。另外很多现代国画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分辨能力较差,不能做到正确的取舍与借鉴。另外我国国画创作中对于国外文化借鉴时较为盲目,对于本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进而使国画的创作失去了特色,反而杂乱无章。

四、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建议

(一)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高考文化成绩

艺术生作为国画创作重要的传承者,在录取的时候应该适当提高其文化课的成绩占比。

虽然当前全国范围内各大艺术高校对于文化成绩比较重视,但是在入学的时候仍然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所以美术生文化素养要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应该从生源着手抓起。针对艺术生的考试中,既要关注到文化成绩,又要兼顾到专业分数,二者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充分的考虑,将美术专业学生整体素养提高,这样才能够从根源解决国画与传统文化融合时人才文化内涵、专业素养较低的问题,确保每一位艺术生都能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正确取舍传统文化

虽然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瑰宝,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文化都可以有效地融入国画的创作之中,这就需要国画创作者具备敏锐的判断力[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正反两面性,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不能盲目轻信,毫不节制地全部吸收,要懂得如何去做到正确取舍,认清传统文化本质与内涵,深挖华丽外衣里面的精髓之处,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作品充分借鉴的同时,将一部分消极思想摒弃,进而创作出与当代人喜好更加相符的国画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国画本身文化内涵以及艺术气息,而且将具有正能量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消极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淡化。

(三)加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我国很多著名的国画作品中,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极其浓厚,其不仅仅是借鉴了前辈们优秀的国画作品而创作出来的,而且还涉及了语言方面的知识,例如国画中古诗词的融入,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另外还有作品中的年画、剪纸、戏曲、舞蹈等,都涉及了其他的学科,所以国画创作、传统文化的融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知识的汲取,而是将视野不断拓展,实现与其他各个学科的有效融合,在创新与融合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又要注意保留本质,引领当代人思想、审美新潮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画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理念,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说国画代表的是国家艺术形象。所以在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融合中,要重视艺术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懂得取舍,实现各个学科间的有效融合,使国画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重放光彩。

猜你喜欢

观赏者国画线条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线条之美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国画欣赏
精致线条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