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明已经饱了,为什么还是忍不住想吃东西

2021-12-02⊙张

家庭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饥饿感饱腹血糖值

⊙张 宇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有时候明明已经饱了,还有胃口再吃点儿;刚吃完正餐不久,仍然惦记着零食或甜点。其实,这种“饱了还想继续吃”的现象不一定是嘴馋,而是一种心理欺骗:大脑满足了,但胃容量未被完全填满。

特定感官饱腹感让胃喜新厌旧

食欲是人类的本能,甚至有人用“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调侃吃的重要性。对于吃饱喝足后,看见其他食物还想继续进食的人来说,这样做似乎显得自制力不足。事实上,它可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虽然感知“饱”的最直接器官是胃,但真正掌控食欲并操纵嘴巴的是大脑。正常情况下,人们感知饥饿的流程是这样的:饥饿感源于下降的血糖值,当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水平,大脑便会释放饥饿信号。进食后,随着血糖值上升而趋于稳定,大脑便会提示你“吃饱了”。实际上,此时的胃仍有进食空间。

美国宾夕凡尼亚州州立大学营养科学教授芭芭拉·罗尔斯提出了一个新词——特定感官饱腹感来解释上述“贪吃”现象,指的是由于食用某种单一类型的食物而导致食欲下降,而接触新口味的食物后会促进食欲恢复。

根据“特定感官饱腹感”原理,当人们只吃一种食物,即使它格外好吃,也很容易吃饱甚至吃腻;但如果此时端上一盘其他口味的食物或吃点零食、甜点,食欲可能又被重新激发。

简而言之,胃有点喜新厌旧,虽然它的空间还未储存满,但容易对正在吃的单一食物产生厌倦,从而产生饱了的信号;当有新口味出现时,大脑重启食欲,胃开始期待还未吃到的新食物。

相反,“特定感官饱腹感”也有副作用。如果有很多种食物选择,就会促使人体不断进食。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自助餐会让你的食量不自主地“暴涨”;有番茄酱时,薯条能吃得更多。

你的“饱”可能是假的

在感知“饱”的程度上,大多数人会将它理解为胃部已经撑满了。实际上,这可能是胃发出的迷惑信号,被称作“饱足感”,容易与“饱腹感”混淆。

易吃饱的食物提供的是“饱足感”,这种感觉的产生实际上是食物快速向胃提供了压迫感。例如糯米食品,吃时会“粘”在胃壁,胃部负担大,容易感到“饱”。但进肠道后消化很快,不一会就又感觉到饿了。魔芋、汤羹等含大量水分的食物也会“骗饱”,这些食物会快速占据胃的体积。当水分从胃流出,饥饿感就会立即出现。同时这些食物也容易造成低血糖。

而饱腹感是指在吃完饭一段时间,或者下一餐之前仍能让人不饿的才叫食物的“饱腹感”,这种感觉主要是激素产生的。

由此可见,只有吃了产生“饱腹感”的食物,才能有效控制食量,稳定血糖以及一系列与食欲和肥胖相关的激素,从而达到减重目的。但“饱足感”食物只是让胃感到压力,却不能减缓胃部饥饿的时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合理控制食欲、保持膳食平衡,才能有效避免暴饮暴食和不规律饮食给身体带来的负担。

猜你喜欢

饥饿感饱腹血糖值
控制体重 多吃高饱腹指数食物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说一说食物的饱腹感指数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饱腹感食物不是“免死金牌”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养生恪守“十不过”
不饿时吃饭 血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