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2021-12-02杨彩媚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危重科室病情

杨彩媚

(凌云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199)

转运是为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常见的一种方式,如院外转运、院内转运,院内转运是将患者从一个科室转移至另一个科室,通常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1]。急诊属于一种综合科室,无法为患者提供长期有效的临床治疗,而其又是面向患者的首要科室,因此急诊在接诊了危急重症患者后,先通过基础急救措施及相关治疗稳定患者病情,当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各方面指标水平稳定后将其转移至对应疾病的相关科室,由科室针对患者病情进展、机体功能等多方面信息给予对症治疗及临床护理[2]。在急诊及临床科室转移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即为院内转运,但在转运途中易受到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发生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从而增加患者后续治疗难度,影响预后,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3]。因此针对院内转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转运风险,保障危重患者生命安全,提高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本文现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1.院内转运危险因素

1.1 病情因素

危重症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且变化较快,因此临床医护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患者病情进展,难以预测病情变化,无法准确把握转运指征及时机,从而存在较大风险,在转运途中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如拔管、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出现窒息心跳骤停[4]。临床学者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调查后发现[5],其中最常见的为低通气、低氧及低血压,并且主要可分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如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及颅内压增高等。

1.2 设备因素

在进行危重症患者抢救及治疗时,临床常需要一些急救设备及药物来稳定其病情及生命体征,因此若缺少相关急救设备或药物,则在转运时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状况无法及时给予急救措施、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因此可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在转运途中若选择的转运工具不恰当可导致患者颈部及四肢受损,增加坠床、缺氧、导管脱落等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6]。根据相关报道分析发现[7],目前我国临床在进行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约1/3的不良事件与急救器械有关,常见的器械故障原因为氧气供应不足、监护设备失灵、负压吸引器吸力不足等。

1.3 转运人员因素

转运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临床长期有不断新鲜血液融入,因此在各个科室都会存在实习护士、实习医生及临床经验较少的护士,因此在转运途中由上述医护人员陪同可受到临床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低下、慌张害怕等影响导致无法及时、准确作出判断及处理,从而耽误患者治疗。②转运前准备不充分,预处理不善,转运人员未选择合适的转运路线,从而导致转运时间延长,未提前与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沟通,转运交接过程中存在信息交接不全或疏漏,双方职责不明确,转运人员未充分告知患者相关情况,临床护理人员未充分了解患者基本病情[8]。

2.护理干预

2.1 转运前

①转运前检查相关急救器械,确保所有器械均能够正常运行,并根据患者病情携带相关急救药物及备用药物,检查患者相关导管情况如引流管、尿管、胃管并妥善安置,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应用持续微泵输入者需确保转运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备用线及微泵电源。②转运前与接治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简单告知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等信息,由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并提前安置好病房,设置相关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急救车、输液泵、吸氧装置等。③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主要评估依据为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相关检查指征,根据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护理意外采取相关措施,并给予高风险危重患者预处理措施[9]。

2.2 转运中

①建立院内转运小组专门复杂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工作,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带领护士长及多位高年资护士组成,定期展开相关知识及急救措施培训,使小组成员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在转运途中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准确地判断,且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关护理措施。②护理人员始终处于患者头部,便于及时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给予重点观察如颅脑损伤需观察瞳孔变化、对光反射情况及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外伤患者需观察伤口包扎就敷料渗透情况;骨折患者需观察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症状;内出血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水平,观察是否存在大出血引起休克[10-11]。

2.3 转运后

将患者成功转运至科室病房后,由转运人员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告知其患者病情、给予的急救措施、治疗药物,异常临床检查结果,患者携带的相关导管,并由转运护士带领病房护士评估患者情况,检查皮肤完整度,观察导管、静脉通路等通畅情况,交接结束后双方签字确认[12]。

3.小结

院内转运是将急诊危重患者转移至病房接受明确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在转运途中可受到患者病情、设备及转运人员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出现低通气、低氧及低血压、坠床等安全事件,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后。根据危险因素从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三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转运前重点为患者病情评估、检查相关器械、科室之间做好沟通工作;转运中重点为建立专业的转运小组、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疾病进行重点观察;转运后需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导管、静脉通路等情况与病室护士进行交接。在整个院内转运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配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急救操作技能均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医院需重点进行护理理论及技术研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危急时间紧急处理预案并建立转运指挥系统,确定安全转运工作程序,从而降低院内转运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为急诊危急患者建立有效、安全、良好的院内转运体系。

猜你喜欢

危重科室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