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

2021-12-02朱雅婷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杀口腔疾病口腔科

朱雅婷

(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537000)

口腔疾病多选择外科治疗,开放性的操作环境,势必会加大口腔感染风险。如何在现有认知下,尽可能地防控各类可致口腔感染风险发生的要素,就成为口腔科医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床认识到,导致口腔治疗期间感染的主要原因,离不开“人”、“物”因素的驱动。细化人员要素,如感染防控意识不佳、操作不规范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医源性感染,并加重自身职业暴露风险。物品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消毒质量、环境隔离、废弃物处理等。总而言之,做好口腔治疗期间的感染防护,对患者、对内部医务人员百利无一害,开展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意义积极。

1 重视口腔医院感染防护研究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一个理想的治疗环境,降低其治疗风险,保障理想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符合临床以人为本的医疗精神。(2)避免医源性感染,就是提升本单位的医疗质量,提升本单位的医疗口碑;同时患方得到理想的疗效获益,能够显著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率。(3)良好的感染预防质量,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风险,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4)重视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工作,符合国家“合理控费”的医改精神。

2 口腔医院感染事件的影响因素

2.1 医务人员认知

口腔疾病的治疗专业性较强,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风险多,若医务人员的抗感染意识不佳,医疗活动不严谨,出现个人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只会导致患者感染风险进一步提升,也将自身暴露在感染环境中。李刚等[1]研究发现,公立医院口腔专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仅为76.92%,对HIV感染的典型口腔表现知晓率更是低至61.54%,上述问题在民营医院口腔专科更为严重。王晖等[2]进一步调查了初入口腔科的医务人员抗感染意识,发现其抗感染认知普遍低于高年资人员,且该研究总结得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均系医务人员抗感染意识的影响因素。

2.2 器械污染

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需要使用到各类器械。这些器械的结构复杂,且应用场景往往在口腔内部,多与体液、创面有所接触。若器械消杀不到位,将直接导致患者治疗途中感染风险提升。我国口腔专科少,且医疗资源的配给不到位,是临床“就医难”问题集中的主要科室。口腔疾病的治疗多为日间手术,患源周转率高,这就导致口腔科器械使用需求量大,对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杀效率是一项巨大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极易出现器械消杀不过关等问题,增大医源性感染风险。黄婉灵等[3]研究表明,器械消毒质量是影响口腔科患者交叉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该问题值得关注。

2.3 环境污染

覃沅华[4]提出,口腔感染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环境污染未予合理控制。口腔疾病患者基数大,而医院寸土寸金,即使是在大城市、大规模的三甲医院,口腔专科也多呈现“小诊室”的就医格局,人员密集;一旦环境发生污染,有较高几率导致大面积的医源性感染。环境污染主要有医患交流时的飞沫传播,及治疗期间的体液污染、高速手机工作中引起的气雾传播等。上述“医务人员认识”影响因素存在下,会导致日常环境消杀工作不到位,诊室内致病微粒漂浮,一旦被易感染人群吸收,就会引发感染,加重医疗负担,导致医疗纠纷。

2.4 职业暴露

常见的口腔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有个人防护用具穿脱不到位、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前者很好理解,防护用具穿脱不到位,人员将失去用具预期的防护效果。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有可能导致废弃物在回收、运输、毁形等途中,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划伤,造成与感染源的直接接触,进而导致感染。郑娟等[5]重点强调了职业暴露系口腔科交叉感染的源头之一,并提出重视手卫生、加强环境保护、规范器械消杀等对策,实现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目的,能够有效保护宝贵的医疗资源。

2.5 制度不健全

制度不健全问题一般出现在综合医院的口腔专科,本文在此处提出,亦具备一定警示力。张玲等[6]研究强调,建立健全口腔科抗感染制度,是提升专科质量控制的关键。朱晓琴[7]亦认为,完善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口腔专科的管理缺陷,是一项必要与基础的工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领导层对口腔科室感染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口腔科沿用常规抗感染制度,专科针对性不强;甚至机构内缺失抗感染制度,导致具体工作内容无制可循。另外,仅有抗感染制度,缺失配套的绩效考评与监督机制,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佳、工作内容可能存在随意性风险。

3 对策

3.1 提升医务人员认知

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的途经多样,但最常见、最直接有效的对策,是通过内部培训改善医务人员抗感染认识。如郭三兰等[8]研究肯定了培训对提升医务人员认知的重要性,也强调培训要遵循“走出去”与“迎进来”相结合的对策。“走出来”即为骨干医务人员提供外派学习的机会,学会前辈单位的抗感染心得体会,打开学术视野,学成后肩负起本单位的教学规培任务。“迎进去”是指培训主体应该为外界权威教学组织,可以是兄弟单位在该研究领域的前沿专家等。“迎进来”解决的是当下口腔治疗抗感染质量不佳的对策,“走出去”解决的是未来院感防控人才与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二者应当强调两手共抓。

3.2 器械绝对消杀

通过培训加强消毒灭菌护士对口腔治疗器械的消杀水平,规范消杀标准,遵循“一人一用一灭菌”的管理标准,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保障消杀后无菌物品包装合理、灭菌达标。定期检查无菌器械保存环境是否密闭无菌、是否在有效期内;一旦过期,立刻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消毒供应室内,不可因口腔治疗任务繁重、器械周转率快,而指派未经培训的一口腔科护士前往“消毒供应室”帮忙消杀,杜绝因专业性问题导致的器械消杀质量不过关。

3.3 加强环境管理

保障口腔治疗室内布局合理,每日早晨开窗通风,其他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避免致病菌漂浮于空气污染环境。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物表消毒工作,规范每日的紫外线消毒行为,常接触物表加时消毒,避免无效消毒距离、过短消毒时长等。正常工作中,若遇体液、血液污染,及时予以消毒擦拭。个体治疗结束后,更换一次性避污膜;遇血液、体液污染时,用一次性的消毒湿巾擦拭该部位。尽量做到四手操作,护理人员做好口腔体液的抽吸护理,降低可能包含致病菌的气雾产生。

3.4 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规范个人防护用具的穿脱,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定时考核并要求人人通过。实际工作中实行医护互检机制,并将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口腔治疗期间产生的废弃物合理回收,成立专门的医疗废物管理部门,提升医疗废物管理质量,降低医务人员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误接触几率,降低交叉感染可能。

3.5 建立健全抗感染制度

口腔治疗部门需要构建一套专门的抗感染制度,契合口腔治疗的全程质管需求。另外健全配套的绩效管理与监督机制,约束医务人员遵守口腔治疗抗感染制度。关于绩效管理需注意的是,不可一味强调“以罚为管”,这样只会导致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工作中要注意奖罚并重,尤其关注精神激励,实现科学的绩效激励。

4 小结

口腔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可致感染发生的因素。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一一识别感染风险,追求管理上的“对症治疗”。未来,笔者还将继续关注口腔疾病治疗期间的感染风险预防措施,更好地追求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进步。

猜你喜欢

消杀口腔疾病口腔科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疫情防护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骨性Ⅲ类错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蜘蛛侠”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