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研究
2021-12-02刘兆荣
刘兆荣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水利局许家湖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6402)
目前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我国社会加快建设力度的同时,相关部门给予农业方面的政策调控和科研项目也日渐增多,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有机管护是现阶段全面推动我国农业效益的重要突破口。在次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坚持政府的主导和号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不断探索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护机制的和提升办法。进一步调动群众务农的积极性,以及全面提高农户务农经济收益,进一步促进地方区域的发展与建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资源的支撑与保障,基于我国地形地貌的显著特点,我国领土较大部分地区土壤土质较为干旱,因此在进行农田农业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实施使用过程当中可以按照原先计划的相关方案去落实,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可以真正的服务于农户,着力解决农户在务农生产过程当中的水资源紧缺或者使用不便利的问题。
1 建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原则
水资源是民生工程当中的重要问题,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内容。因此在进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时应该对当地区域的水资源分布与储量进行系统分析[1]。根据相关需要全面提升当地区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率。同时,在进行灌溉的过程当中采用一些现代化先进机械设备,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无效流失,不能保证水资源的较高利用率。比如在以往的浇灌现状中,人们往往会采用漫灌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维护农作物生长土质,也对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浪费。所以在建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作管护机制时,应该坚持保护水资源的基本原则,将有利于高效节约水资源的水利设施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之上,稳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1]。
2 建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目标
想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必须在建设之前通过科学严谨的调研分析,制定一个合理任务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有计划、有方案的进行落实。农田水利工程归根结底是机械与人工的有力结合,进而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辅助。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使所建设的水利工程投入到真正的农业生产使用过程中去,并且对于相关设备与使用权限设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在前期建设与后期维护过程当中,确保有充足资金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修建,进而全面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2]。
此外,在具体的落实过程当中,应该在管护制度、资金筹措以及平常生产过程阶段的维修和养护环节进行合理的规范制定,以保障灌溉农田的水利机械设备可以安全稳定发挥作用。此外,对一些水路网络、河水资源投入计量监测设备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与统计,对于存在的细微问题及时维修和养护,确保水利灌溉畅通无阻。并且,为了进一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在解决目前现状当中存在的管护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时,应该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的归属权全面彻底的解决建设管理和实用之间脱节的问题、对水利工程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的问题、责任人与权益人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在建设管护的过程当中投入资金欠缺等一系列综合问题[2]。
3 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建立过程当中的重点工作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明确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对相应的水利工程管护主体颁发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书,对水利工程的主体产权进行法律约束与保护。从进而从管护的大单位上率先进行责任划分,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相关管护团队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且在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明确水利工程管护措施,积极营造出一个节约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良好管护氛围。
其次,应该着手加强村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资源是民生建设工程当中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区域相关产业链同步发展。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建设过程当中,应该牢牢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先从基础水利服务设施做起,对基础水利设设施从物资保障上做到一系列的可靠供应。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人配备固定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在进行基层水利服务建设过程当中,结合建设需要对相关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建设和使用需要。并且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责任进行细化,对于具体施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技术及时培训,根据新时代环境之下的相关科研成果进行长效建设方案的制定[3]。
此外,在具体的管护模式上应该结合以往管护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程管护办法。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可以充分提高水利工程利用率的管护措施,首先可以与需要用水的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样就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户群体进行系统化分析与调控。因为农户在使用水利工程过程当中,对于一些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操作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在具体投入使用过程当中应该投入一支指导水利工程使用的专业服务队伍,对相关农户进行技术推广,从而降低水资源浪费,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效能。在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过程当中,对建设和需要养护的经费制定相关补助政策,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工作中的基础物资保障[3]。
4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具体策略措施
4.1 加强管护队伍的组织和领导
首先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过程当中应该将这一重要任务加入到具体的议事行程当中,对其相关管理人员加强组织和领导。建立队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将管护模式有效转化为责任机制。通过具体调研和分析,结合实地农户需要情况,制定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工作的方案。对于需要完成的既定任务进行明确,并且提出相关具体要求,对享有权利和相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细化分工,并且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在固定周期内的使用和养护也制定出明确的落实方案,实实在在的把农田水利管护工作落到实处[4]。
4.2 建立管护监管制度
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长效运行管护工作过程当中,应该建立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对不同区域水利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研究与分析。不断发现使用中水利工程的优势和劣势,对于优势进行广泛化推广、对于劣势不断优化与改善,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当地区域农作物良好生长。在具体监督考核过程当中,可以将相关水利工程使用情况结合当地农户农业收入进行收益率的计算。并且根据这一绩效将上级领导部门所投入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确保政府所扶持和投入资金在建设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具体工作中,可以发挥最大的利用效能。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在监察评估过程当中所发现的农田水利工程工作状况不良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和严厉问责,在一定周期内通过制度和规章的调整、人员编制的补充或精简得到进一步改善[4]。
4.3 建立农田工程管护示范点
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是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农业涉及面较广,因此我国相关发展政策对于农户及农业发展投入了较多的关注力度和资金配比。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各地方区域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和长效运行、管护建设工作时,应该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形势,着重抓好一个示范点的探索、研究与建设,并且通过不断努力将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先进技术,全面总结、广泛推广,争取将积极探索出的新办法、新机制,在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之上,更大区域的投入到生产应用之中。此外,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的进步,相关措施和办法也可以结合新时期相关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公众号、门户网站等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有效宣传与推广。此外,在具体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采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使用农户的意愿给予充分尊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而让各区域农民群众真正的树立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的主人翁意识。
4.4 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统计与共享
管理一般来说是信息的充分调查与传播,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长期运行管护机制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日常的具体运作信息进行真实有效的记录,进而为日后进一步提升管护技术以及科研突破提供重要参考性依据。相关管护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对所辖区域内的农田水利工程,比如,水源机电泵站、计量监测设备、电力配套设施、输水管网、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及附属设施等,进行充分的熟悉和了解。同时,建立工程经费投入、推行效果等具体内容的详细记录。对每一个农户在进行使用水利工程设备中的细小参数建立全面的工作档案。并且结合新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将这各项档案在农业水利工程管护工作需要中进行资源共享[4]。
结束语: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同步注重农业生产中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在对小型农田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时,应该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和地形地貌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效计划的进行管护,以保护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为基础原则,完善相关制度和落实方案,从而提高我国小型农田的作物生产力,进而推动地方区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