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群文阅读,提升初中生“高阶思维能力”

2021-12-02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育才中学钱富

家长 2021年26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批判性群文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育才中学 钱富

群文阅读发展到今天,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过去的“浅”阅读上,并没有向当下“新高考”要求的“深”阅读前进,从而影响了初中生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群文阅读“走进”了课堂,它的自由、开放以及灵动的阅读模式让师生眼前一亮:教师改变“墨守成规”的指导策略,摒弃“固步自封”的阅读理念,创新群文“结构化”阅读模式,促进阅读向“有方向”“出质量”“上档次”的方向前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求解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新境界。

一、群文阅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构想

有学者说:“自从‘群文阅读’理念进入语文教学领域,让人眼前一亮,引起了教师及学生的关注,教师为之欣慰,学生为之欣喜。”由此,阅读不再是单篇课文或文本的低效阅读,而是多篇或者一“群”文本的高效阅读,这样就使课堂容量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增加了,阅读教学正在朝“海量阅读”的方向前进。只是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在理论上的“固步自封”,导致他们的学习始终停留在起始阶段,他们认为只要把多篇主题类似的文本放到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质”上的提高,忽视了阅读应该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拓宽教学视野,为群文阅读呈现方式的创新打好基础。

群文阅读,就形式来说,它与其他多文本阅读存在差异性,不是若干不相干文本的偶然“组合”,而是几篇或者多篇议题方面较为接近的文本的有意识“合作”。就阅读效果来说,它不一定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而增加阅读量,它更注重学生对文本阅读“质量”的提高,以及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能力方面的变化。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部分教师在指导策略方面还存在“墨守成规”的思想,认为只要让学生搜集相关文章补充主题文章就好了。因此,这种毫无新意而又略显形式主义的指导策略,导致初中生群文阅读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创新群文“结构化”阅读呈现方式势在必行。

二、群文阅读“结构化”呈现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关注写法,确定议题“有方向”

说到议题,它不是文本的主题,也不是体裁,更谈不上是题目,它只是几篇或一“群”文章中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某一个话题,或者是这些文本材料在文章结构上的某一个规律,或者就是作者写作手法上的一个特点而已。它来自文章内部一种“若隐若现”的思想主线,而不是文章外部一眼就可以“洞穿”的表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议题的确定,一般来说,范围愈小,“方向感”愈明确,便于学生讨论。

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三篇文章为例说明。三篇文章的“主旨”看起来不在同一个“心境”上,有的表达“忧”,有的抒发“乐”,还有的排遣“愁”,但是它们的写法和表达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都是通过写眼前的“景”来抒心中的“情”。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张岱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其实,“借景抒情”就是这几篇文章的议题,范围较小,学生讨论赏析的思路也就比较明晰了。

或许,学生在阅读中还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读着一篇文章,思绪却跑到另外一篇文章中了,刚刚领悟到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却立刻想起了另外一篇所表达的意境。这不是学生的思想“抛锚”了,而是这几个文本中有互相关联的地方,由一条“隐线”在更深处“藕断丝连”地连接着它们,由不得学生要顾此想彼、浮想联翩。而学生如果能经常这样“浮想联翩”,其实教师和家长应该感到欣慰,学生应该为此感到幸运——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和创新。貌似思想在天马行空,实际上却是有“线”可依,看似三心二意,实际上是触类旁通,这正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特征之一。

(二)区别类型,方法灵活“出质量”

不管怎么创新,群文阅读的形式一般不外乎就是“1+X”——其中“1”就代表那篇主题文章,“X”则代表其他一篇或者多篇文章,而文章的类型大多为平行类、补充类和解文类。对于平行类的文章,可以从其文章结构、语言规律或者思想情感方面去引导、分析;补充类的文本,则是“X”对“1”的解释、补充和有效印证;至于解文类文章,则是“X”对“1”的解释和说明、更深层次的追问和理解。因此,不同类型的文本,因着引导策略不同,其出发点、训练点和拓展点也就有所不同了。

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春望》属于平行类文本,可以从思想情感方面去引导;在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和《菩萨蛮·大柏地》等诗词的搜集来补充,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完《出师表》之后,则可以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词追问:诸葛亮除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和“草船借箭”的神机妙算外,还有哪些你不了解的故事呢?这样就会像“磁场”一样吸引学生再一次回顾名著《三国演义》。

总之,不同类型的文本,引导策略一定要灵活多样,不能拘囿于一种方法而“亦步亦趋”。不仅要找议题,还要教方法;不仅要横向联系,还要纵向深入,通过几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的阅读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亦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素养的最新要求。

(三)把握分寸,合理取舍“上档次”

有人云:“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群’文章的阅读,就文本数量来说本身就存在‘超载’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握分寸、合理取舍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课堂因文本的“拥堵不堪”而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因内容的“不堪重负”而囫囵吞枣般应付而过,教师则因为无法驾驭课堂而“苦不堪言”。对此,教师应该在大量的文本中进行合理的取舍,选取简单又深刻、清爽又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的阅读朴实、多姿又“上档次”。

我们虽然提倡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接触无限的文本材料,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阅读量,但是也不能因为“量”的增加而忽略“质”的提高,更不能因此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应该把握分寸,合理取舍材料,应该在提高初中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下功夫,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高效阅读、快乐阅读、深层阅读的美好境界。

当下,既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又是能力“爆棚”的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适应这个知识时代,学习者必须具备新的“思维能力”,而群文阅读——就是最好的实现途径。它可以通过议题的选择、方法的灵活、材料的取舍等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带入一个摇曳多姿的阅读新时空。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批判性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搭建智慧“脚手架”,提升“高阶思维力”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