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痤疮瘢痕的光电治疗进展
2021-12-02马瑗
马瑗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530000)
痤疮是慢性皮脂腺炎性病变,约有85%人群在青少年时期有痤疮病史,痤疮毛囊周围炎性受损会对美观产生影响,同时会出现瘢痕遗留,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社交障碍、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1]。痤疮萎缩性瘢痕是胶原蛋白合成及降解失衡的结果。皮肤炎性损伤导致伤口愈合病理改变,胶原合成过度或不足,生成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其中常见者为萎缩性瘢痕[2]。目前痤疮萎缩性瘢痕包括手术、药物、组织内注射、化学剥脱、微针、射频、激光治疗等。本文对近年来痤疮萎缩性瘢痕的光电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分类介绍。
1.激光治疗
1.1 剥脱性激光治疗
剥脱性激光治疗的原理为在皮肤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作用,促使皮肤水分子能量吸收后因热度过高气化而剥脱。同时热能会促使气化区下方的真皮细胞启动愈合创伤机制,促使重塑组织、产生胶原蛋白,对皮肤瘢痕的临床特征显著改善[3]。
2940nm Er:YAG 点阵激光:2940nm Er:YAG 点阵激光对水的吸收率是二氧化碳的12-18 倍,吸收率为10600nm;气化剥脱的作用深度表浅,但精准度较高,对组织的损伤性更小,虽然皮肤的紧致性和止血效果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但出现色素沉着、红斑等不良反应较低,具有短时间内快速恢复、较高的安全性等优越性,适用于肤色较深的病人[4]。
10600nmCO2 点阵激光:CO2 点阵激光的主要治疗原理为点阵式热分解,靶基为皮肤中的水,向皮肤经高聚焦镜发射不同密度的微小光斑,含水组织在能量吸收后形成若干柱状结构的微小热损伤区。正常的皮肤组织分隔微小热损伤区;角质细胞保留后促进表皮愈合酵素,可在48 小时内快速再次上皮化,但对表皮障碍功能不会产生损伤。热能同时可经微小热损伤区对真皮组织的创伤愈合进行启动及刺激,促进重排及形成胶原纤维。脉冲能量决定点阵激光的作用深度,穿透深度随着能量的增高而逐渐增大[5]。
1.2 非剥脱性激光
非剥脱性激光可在不同表皮产生显著受损,向真皮组织传递热量,刺激合成胶原纤维。与剥脱性激光相比,非剥脱性激光需要多次重复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但具有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较轻的不良反应、较低的感染风险等优越性。将冷却装置加入非剥脱性激光中,可增强保护表皮组织,降低病人的不适感[6]。非剥脱性激光同时可降低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红斑、色素沉着,改善凹凸不平,重塑基质,促使皮肤整体外观进行改善。
1540/1550nm 铒玻璃点阵激光:铒玻璃激光是萎缩性瘢痕的最早治疗方式之一,影响其临床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包括MTZs密度和能量,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7]。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虽然临床效果不如CO2 点阵激光术,但其恢复时间较短,不良反应较轻,疼痛程度较低。
皮秒激光:皮秒激光与传统的纳秒激光不同,其脉冲持续时间较短,脉宽为皮秒级,非特异性光热受损更低,生成的光声效应更多;同时可改善皮肤的色素沉重、皮肤纹理,促使机体皮肤年轻化改变,常用于皮肤色素性病变治疗[8]。皮秒激光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色素沉重、红斑、疼痛。皮秒激光的耐受性较佳,压缩脉宽后,增强了其光声效应,降低光热效应,降低周围组织的热量,同时降低靶基组织外的副性受损,更有效,更安全。
1.3 激光联合其他疗法
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是血浆组分,可经两步离心法制备自体全血,其血小板浓度是全血血小板平均浓度的3-7 倍。富血小板血浆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蛋白质以及上述生长因子可与内环境发生作用,促使合成、增殖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脂肪干细胞等,进而促使伤口愈合过程增强。PRP 可生成透明质酸,促使水分吸收,增强皮肤的弹性。
激光联合干细胞治疗:自体脂肪干细胞及其分泌因子,可促使迁移、生成成纤维细胞,刺激合成胶原,调节合成细胞外基质,生成血管,促使损伤组织再生。激光联合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较少,其对侧胶原排列更整齐,分布更均匀,显著增加了胶原沉积。
激光联合皮下分离术:皮下分离术是简单有效的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手术方式,可促使瘢痕凹陷底部水平与皮下黏连脱离,降低瘢痕下结缔组织的牵拉,液不会损伤表皮组织。但皮下分离术的复发率较高,可联合激光治疗。皮下分离术联合CO2 激光治疗,可从结构上重塑瘢痕、增强胶原新生、瘢痕松解。
激光联合皮下CO2 注射治疗:皮下CO2 注射治疗时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射至皮下,组织集聚出现碳酸,降低局部组织的酸碱度。按照波尔效应,酸碱度值下降,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降低,氧气释放,进而促使组织血流量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愈合过程加速。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射至瘢痕处,可促使纤维组织断裂,出现皮下分离术的效果。皮下注射二氧化碳治疗时生物与机械作用相结合的效果,但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射频疗法
射频疗法按照电极结构可分为点阵射频、双极射频、单极射频,具有无创性优势。单极射频可向真皮深处传送电流,双极射频的控制性更加,但在穿透深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射频的靶基是带电粒子、极性水分子,可经靶基摩擦振动或电流形成热量,适度的热刺激可促使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真皮弹性蛋白新生,促使痤疮萎缩性瘢痕显著改善。射频同时可经热效应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使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
3.微等离子体疗法
微等离子体质经单极射频激发皮肤表面的氮气分子,促使其形成等离子体高能状态,形成微活化,可轻微剥脱表皮组织,同时热效应可刺激沉积、合成新的胶原,促使广泛重塑真皮组织,对于毛孔粗大、活动性痤疮皮损等效果显著。
4.小结和展望
临床主要根据病人的自我评价和治疗前后图像评分评估治疗效果,但两项评估均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电生理研究发现,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巨噬细胞活化、细胞迁移、血管生成等各种创伤愈合过程均与生物电因素密切相关,各种弱电场、LED、激光、电流等在伤口直接作用下治疗可促进愈合伤口。Plasma 可同时解决皮肤毛孔粗大、局部肤质、活动性痤疮皮损等问题,射频对于深肤色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皮下CO2注射治疗、微针射频、PRP 等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便捷操作。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表皮受损的不良反应风险较高。痤疮萎缩性瘢痕的治疗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