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篮球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1-12-02福建省晋江市华侨中学张梁
□福建省晋江市华侨中学 张梁
篮球运动对学生的技术、战术与运动素质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攻防过程中,由于运动速度与身体转换较快,常常会造成学生身体出现不同程度与类型的运动损伤,影响运动员的整场比赛与训练,严重者将会断送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因此,体育教师结合篮球的运动特点做好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于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中学篮球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类型分析
1.踝关节运动损伤分析。踝关节是篮球比赛中最常发生损伤的身体部位,主要是由距骨、腓骨远端以及胫等组成,对于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运动员做距伸等动作时,由于距鞍中比较狭窄的部位在踝穴中,将会使踝关节出现一定的松动。此时一旦产生足内收、外旋或者内翻外等作用力时,将会造成学生的踝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同时,在运动员腾空抢球或落地时,脚下如果落到不平整地面,将会造成他们身体失去平衡,身体的重量将会全部作用到内翻脚踝处,造成运动员踝关节韧带出现损伤,短时间内失去运动能力。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将会导致学生产生习惯性扭伤,制约他们的发展。
2.膝关节运动损伤分析。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损伤中也较常见。膝关节主要是由腓骨、髌骨以及胫骨、股骨等组成,通常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运动幅度,承受的身体压力较大,因此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尤其在学生进行运球、防守、进攻以及急转等多种运动动作的过程中,大多处于半蹲的位置,膝关节处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髌骨和肌肉共同维持,一旦突然出现扭转等身体活动,将会使髌骨产生较多摩擦、牵拉以及扭转等,极大地增加了膝关节处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
3.腰部运动损伤分析。腰部是身体位置变化时最先感受到压力的部位,承担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在篮球运动的断球、后仰弹跳投球以及急停转体进行投篮等动作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运动员的腰部得到伸展,导致其受到冲撞、力量不足,致使他们腰部出现关节处韧带撕裂或者失去平衡等运动损伤。运动员会因此产生腰部疼痛感,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运动。
4.指关节运动损伤分析。在篮球比赛中,快速进行篮球的转移是最直接、有效的进攻方式。传球过程不仅要求速度极快,同时也要求队员之间进行默契配合,难度较高。学生间的接球一旦出现不当,将会使指关节出现不正常受力,在外力的强烈冲击下,将可能造成学生的指关节的错位或者变形。同时在开展防守时,由于学生接球动作不恰当或者移动速度过慢,也将会使运动员在用手阻拦进攻的过程中,使手指受到侧面或者正面的力量冲击,使手指出现挫伤等问题。
二、中学篮球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心理学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造成损伤的影响因素众多,从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学生存在过分消极的逃避心理或者过于激动的情绪,使自身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意志力薄弱等反应,从而引发身体出现一定的应急保护机制。因此,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学生身体运动幅度过大,对他们产生运动负担,引发一定的运动损伤。
2.生理学影响因素分析。篮球运动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从生理学角度加以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甚至未进行任何热身运动直接参与对抗较为激烈的比赛。这样的情况会使学生身体的神经与肌肉处于尚未激活的状态下,肢体的协调性较弱,关节灵活性低。当学生的热身运动内容与运动不贴合或活动量太大,同样会对他们的身体的运动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二是运动员本身具有一定的运动损伤。学生在此前提下继续开展篮球活动,将会由于他们的身体反应性与协调能力差、肌肉力量感匮乏等造成二次损伤。三是学生的篮球动作掌握不规范、不熟练。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盲目做出高难度技术动作等,均会引发一定的运动损伤。
3.自我意识影响因素分析。自我保护意识是激活身体防御机能的基础。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产生运动损伤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篮球运动者对于运动损伤的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意识,使其在运动过程中无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未针对可能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保护,将会由于自身运动动作或者对手的运动行为产生一定的身体伤害,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4.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在篮球运动或者比赛过程中,由于组织混乱、场地管理不到位、运动量设置不当等外在影响因素,均会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得以增加。一旦运动过程缺乏有序的组织,将会使运动员在运球、传球等行径过程中出现动作随意、不规范甚至恶意中伤他人等现象。基于此情景下,造成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另外,篮球场地过于坚硬,无法有效对学生的膝关节等部位起到良好的运动缓冲作用,也将会使运动员出现慢性的运动损伤。甚至当场地出现石头、裂缝等,将会直接对学生造成伤害。
三、中学篮球训练中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实践策略
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守则意识。教师开展安全理念教育是保证篮球运动安全,减少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基本前提。尤其针对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篮球运动而言,在攻防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的肢体接触。教师强化对学生的运动安全理念教育,对于保障运动员自身安全与他人安全均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安全保护意识,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篮球教练员可以注重对篮球规则的讲解,使篮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有效树立严格的规则意识,通过积极引导,使其逐步提升体育综合素质。同时,篮球教练可以详细讲解运动中常用到的身体关节的结构,并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种有用的防护动作,使篮球运动员能够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减少错误动作的发生,从而避免由于用力不当、姿势不对等造成运动损伤。另外,教练员可以组织篮球运动员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基本技巧,并正确使用相应的保护用具,如在运动员的体力状态极度下降导致身体失衡时,可以使运动员采取向后或者向前大步跨出的方式,有效防止摔倒,避免出现身体损伤;当学生身体发生碰撞,在向后跌倒的瞬间,教师可以使运动员采取低头同时弯曲手肘等方式,尽可能将身体缩为一团,使运动员的背部着地,并且进行滚动,有效避免直臂撑地情况的发生。
2.做好热身运动,激活运动状态。教师在运动前引导学生全面热身,是有效激活运动员身体与神经系统状态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教师需要在开展篮球运动或者比赛前,引导学生做好各个主要运动部位的热身,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与肌肉的韧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比赛与转投球对于身体能量的基本要求。
3.注重设施管理,保障运动环境。篮球场地与运动器材等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是安全、有序开展篮球运动的物质保障。若篮球场地的环境设施无法充分满足运动的实际需求,将会为学生的运动过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要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教师需要足够重视与篮球运动相关的设施与场地管理,切实保障良好的运动环境。
4.加强功能训练,强化身体素质。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是防止运动损伤出现的根本。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的功能性训练,采取必要的训练措施,强化他们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促进运动员力量与速度的有效提升,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