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的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021-12-02李海梅周月兰罗必泰林丹英

今日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感染者表型核酸

李海梅 周月兰 罗必泰 林丹英

(南宁中心血站,广西 南宁,530000)

艾滋病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经相关研究表明,HIV 感染可以直接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增加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感染者的病死率[1]。此外,该病毒的传染途径较多,血液、母婴和性接触均可造成AIDS 的传播,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遏制AIDS 传播的关键在于提高HIV 的检测率以及对感染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HIV 的检测方式主要以实验室检测为主,包含HIV 抗体检测、病原学检测、HIV 核酸检查和CD4+检测等多种方式[2]。现笔者就艾滋病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HIV 的检测率,遏制AIDS 传播提高相关参考。

1.HIV 抗体检测

HIV 抗体检测多为初筛试验,主要可包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以及HIV自行检测等多种方式,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标本的采集、试剂选择和处理、温度调控、操作人员技术等多个方面均可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故而为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率还可对HIV 抗体进行补充试验[3]。目前,HIV 抗体确证实验是对样品中血清学检测为HIV 抗体呈阳性反应结果的最终评价,其方式包括免疫印迹法(WB)、条带免疫印迹法(SIA)、免疫荧光法(IFA)和放射免疫沉淀法(RIPA),其中WB 是国内HIV 抗体确证实验的首选方式,在晏征[4]等研究发现,对3494 份HIV 抗体筛查有反应标本进行WB 确证试验发现,HIV-1 抗体阳性标本1822 份(52.15%);HIV 抗体不确定标本416 份(11.91%);HIV 抗体阴性标本1 256 份(39.95%),由此可见WB 法作为HIV 抗体检测的“金标准”,其稳定性、特异性、准确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可以准确判断AIDS 病毒感染。

2.HIV 病原学检测

HIV 病原学检测可分为p24 抗原检测和病毒培养两种,其中前者可将HIV 的感染窗口期缩短至近1 周,在HIV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国外多将其用于献血人员的筛查,然而该检测方式敏感性较低,只适用于部分早期感染患者和AIDS 晚期患者,临床的应用并不广泛;而从HIV 感染者的细胞、组织和体液中分离出的病毒是感染确认的最可靠诊断,对不同阶段的感染者HIV 的分离率可高达90%以上,但该实验的实施需要在生物安全P3 级的实验室进行,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目前仅限于研究中使用。

3.HIV 核酸检测

3.1 HIV 核酸定量检测

当人体感染HIV 后,病毒会在体内快速复制,通过对血浆的检测可以测定病毒载量(VL),并且从病毒RNA 中提取核酸,通过扩增或放大信号可以使其检测范围大约控制在40~107 拷贝/ml,提高VL 测定的准确性,经段星[5]等研究证实,血浆病毒载量在5000 拷贝/ml 以上时,核酸定量检测试验对于HIV-1感染阳性样本是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此观点已被正式纳入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如今,临床常见的定量检测方式包括反转录P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和支链DNA信号扩大系统。反转录PCR 属于目标核酸扩增法,是血液筛查和HIV 病毒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定量检测方式,其中雅培Real time HIV-1 PCR 和罗氏Cobas Taq-Man 两种检测方法应用最广泛,它们均由制造商提供专有的自动血浆RNA 处理器和扩增/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整个时长大约需要6~8h。NASBA 同样属于目标核酸扩增法,主要是借助系统内的混合酶系统体外模拟反转录病毒在细胞 内的复制过程从而进行测定,该方式在A~G 各亚型中均有较高的反应性,且适用各种抗凝剂,但在样品的提取和反应的测定过程中需要依赖大量手工操作。而支链DNA 信号扩大系统属于直接检测法,无需对RNA 进行提取和纯化,单纯通过被检样品和外部标记的反应强度来确定病毒RNA 含量,不仅具备较高的敏感性,还可重复操作;但因缺乏内部质控,难以有效控制在提取和加样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并且对血清和血浆以外的其他体液样本无法检测。

3.2 HIV 核酸定性检测

HIV 核酸定性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同时在感染HIV 的母亲所生育的孩子感染情况的辅助诊断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该项检测方式,具体可分为原位杂交、定性HIV 前病毒DNA 检测以及HIV-RNA 检测三种手段,其中前者的敏感性较低,而后两者的敏感性较高。经罗慧景[6]研究证实,对217 份HIV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待检足底血干血斑(DBS)样本分别采用In-house 方法与商品化雅培RealTime 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定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式的一致率为98.6%,Kappa 值为0.835,95%CI 为0.652~1.000,P<0.05,由此可见,定性HIV 前病毒DNA 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CD4+T 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在麻秋英[7]等研究中发现,HCMV-DNA 阳性的HIV/AIDS 患者,其CD4+T 淋巴细胞水平较血尿阴性患者明显降低,由此可见,HIV 感染人体后最先攻击的是CD4+T 淋巴细胞。临床对此细胞亚群的检测方式主要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为主,该方式可以直接获取CD4+T 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从而了解感染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程进展[8]。目前临床将HIV 感染的CD4+T 淋巴细胞的数目大致可分为≥0.5*109/L、(0.2~0.5)*109/L 和<0.2*109/L 三个等级,对于确定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可能发生的临床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9]。

5.HIV 耐药检测

随着我国艾滋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已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则伴有单一或多种耐药菌株开始传播,故而耐药性检测现已成为HIV 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临床较为成熟且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实验方法包括HIV 基因型耐药检测以及表型耐药检测。前者是通过检测病毒耐药性的相关序列来判断病毒株的耐药情况,具体包含DNA 序列分析法、分子杂交分析法、干血斑技术等,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具有简单、快速且费用低的优势,而干血斑技术作为一种易采集、易保存、生物危险性低等方式,在实验设备较差的偏远地区以及难采血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上述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如何合理、正确的解释检测的突变结果,评价对HIV-1 耐药性的作用则成为临床需要考虑的问题。表型耐药性检测主要是用于检测病毒在各种抗逆转录药物浓度的生长能力,通过检测抑制50%和90%病毒复制的药物浓度,再将重组病毒与野生毒株的药物浓度进行对比,从而对耐药性进行判断,目前,临床常见的检测方式包括基于真病毒的表型耐药性检测、基于假病毒的表型耐药性检测、快速耐药性表型检测以及虚拟表型检测等[10]。

6.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适用于AIDS 诊断的检测技术较多,除了上述的HIV 抗体检测、病原学检测、HIV 核酸检查、CD4+检测技术及HIV 耐药检测外,还可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测和耐药性监测等多种检测方式进行诊断,不同的检测方式均具备各自的优势及劣势,但相比之下,HIV 核酸检测的方式具有窗口期短、灵敏度高的优势,对于AIDS 的早期诊断、病程检测、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等具有较高的意义,而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应以提高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降低漏检率、加快检测速度、确保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还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满足基本医疗机构的检测需求为主要目标。

猜你喜欢

感染者表型核酸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测核酸
全员核酸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