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HCV基因型分布的Meta分析*

2021-12-02张振华刘忠萍孙秋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性传播样本量基因型

何 勇,张振华,刘忠萍,伍 宵,孙秋林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约有7100万慢性HCV感染者[1-3],2019年发表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估计我国有1000万HCV感染者[4]。2005年Simmonds et al提出了HCV基因型命名共识,现HCV主要可分为7个基因型和多个亚型[5,6]。HCV基因型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性,1型和2型在全世界广泛分布,3型常见于亚洲、欧洲和美洲部分国家,4型常见于中非和北非,5型主要见于南非,6型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我国香港地区和南部地区[7,8]。在我国北方地区,HCV基因型以1b型和2a型为主,在我国南方地区,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2型、3型和6型也占较大的比例,而在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1b和2a亚型逐渐减少,而3a、3b和6a亚型逐渐增多[9-11]。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对治疗的应答率不同,且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也不同[12,13]。本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以了解中国HC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www. wanfangdata.com.cn/)和NCBI数据库(http://www. ncbi.nlm.nih.gov/pubmed)中自1992年1月~2017年5月有关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文献,中文检索式为:“丙型肝炎病毒” 或 “丙型肝炎” 或 “丙肝” 和 “基因型”,英文检索式为:“HCV” or “hepatitis C virus”and “genotype” and “China”。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纳入标准为:①关于中国HCV基因型的分布或检测;②明确指出样本人群所属的地区;③明确说明样本人群的民族和感染类型;④样本量超过10人。排除标准:①样本人群所属地区不明确;②样本人群为非中国人群;③数据重复或者有误的文献;④HCV基因型未具体分型到1~6型的某一型。

1.2 数据分类 按照地区、民族和感染风险的不同,对纳入文献进行分类,并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中。HCV基因型分为1型、2型、3型、4型、5型、6型和混合型。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包,对不同地区、民族和感染风险人群HCV基因型分布采用横断面研究的Meta分析,计算出不同HC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当比例比较大(如0.8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自万方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检索出2169篇关于HCV基因型的文献,最终纳入507篇文献,共有78502例HCV感染者。未检索到有关西藏地区HCV基因型研究的文章,未予以统计分析。

2.2 中国不同地区HCV基因型分布 根据HCV基因型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分为四个HCV感染区域,将长江以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划归北部地区,其中宁夏样本较少,基因型分布与北部其他地区不同,未列入北部地区;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台湾、香港、澳门、海南划归东南部地区;将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划归西南部地区;将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划归西部地区。中国北部地区主要为1型(52.7%~79.7%)和2型(13.9%~44.9%);东南部地区主要为1型(51.7%~79.0%),6型在香港(31.3%)、广东(23.1%)、福建(21.8%)、澳门(20.6%)地区分布较多;西南部地区主要为1型(19.7%~73.4%)和3型(13.4%~58.5%),其中3型(58.5%)在云南省属全国最多;西部地区主要为1型(27.0%~66.8%),也有较多的2型(11.8%~32.1%)和3型(12.8%~45.8%,图1)。

图1 中国HCV感染基因型分布特点 中国HCV基因型分布存在南北和东西差异,并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2.3 中国不同民族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汉族人群HCV的基因型主要为1型(62.9%),朝鲜族人群主要为1型(56.2%)和2型(42.2%),其2型比例显著高于汉族的22.4%(P<0.001)、维吾尔族的13.1%(P<0.001)、哈萨克族的18.5%(P<0.05);维吾尔族人群中HCV基因型以1型为主(68.8%),其3型比例为16.6%,显著高于汉族的9.4%(P<0.001),而与哈萨克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壮族和哈尼族人群主要为3型和6型;回族、藏族、东乡族人群主要为1型和2型,因涉及的文献仅1篇,未进行Meta分析(图2)。

图2 不同民族感染HCV基因型分布(样本量单位:例数) 不同民族HCV基因型分布与民族聚居地的基因型分布相符,比如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主要在新疆地区,两者基因型分布相似,壮族和哈尼族主要在广西和云南地区,两者都是以3型和6型为主

2.4 不同感染途径人群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不同感染途径人群分为血液相关人群、静脉吸毒人群、性传播人群和母婴传播人群。分析发现静脉吸毒人群HCV 3型的比例为31.1%,显著高于血液相关人群的4.5%(P<0.001)、性传播人群的24.1%(P<0.05),6型比例为26.7%,显著高于血液相关人群(4.1%,P<0.001)或性传播人群(15.1%,P<0.001,图3)。

图3 不同感染途径人群感染HCV基因型分布(样本量单位:例数) 静脉吸毒人群HCV3型和6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人群,性传播人群HCV基因型分布与静脉吸毒者相似,也有较多的3型和6型,考虑可能静脉吸毒人群多通过性传播感染他人

2.5 HIV/HCV混合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单纯HCV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在HIV/HCV混合感染者中3型和6型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P<0.001,表1)。但是,在对云南省单纯HCV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感染的HCV基因型分析时发现,两组之间仅6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8,资料未列出)。

表1 两组HCV基因型分布(%)比较

3 讨论

HCV基因型的分布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区域和人口差异,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民族、不同人群的HCV基因型分布可能也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我国北部地区主要以1型和2型为主,而在邻近地区如朝鲜半岛和日本,HCV基因型也以1型和2型为主[14]。3型和6型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该地区与东南亚地区毗邻。已有研究表明6a型在越南多见[15],并主要通过静脉注射吸毒快速传播[16]。到中部地区,3型和6型的比例逐渐减少[17]。研究发现江苏镇江地区静脉吸毒人群感染的HCV3型和6型可能起源于云南、广西和广东地区,故推测随着人口流动,HCV3型和6型逐渐向内陆迁移。新疆地区HCV3型的比例较高(16.6%),其周边地区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塔、阿富汗、巴基斯坦的3型的比例分别为35.0%、7.7%、62.0%、79.0%[7]。3a型可能通过静脉吸毒在这些地区传播,并从新疆向大陆其他地区传播[18]。因此,中国的基因型分布受到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汉族人群分布广泛,HCV基因型主要为1型(62.9%)和2型(22.4%),也有3型、6型等其他基因型。朝鲜族人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且邻近朝鲜半岛,基因型分布特点与这些国家的分布特点相符合,主要以1型(56.2%)和2型(42.2%)为主。新疆地区与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多国接壤,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多民族聚集,维吾尔族人群和哈萨克族人群感染HCV基因型的分布受到多地区和多民族的影响。壮族和哈尼族人群主要在广西、云南和贵州等西南地区,分型以3型和6型为主,符合该地区的分布特点,但纳入的样本量较少,缺乏大样本量的统计。

既往研究表明[19,20],HCV基因型分布比例与感染途径相关,静脉吸毒人群感染HCV基因型3型和6型的比例较高,献血人群感染HCV1型和2型的比例较高。本研究通过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3型和6型的比例也高于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相关人群,这可能与公用注射用具有关。性传播人群中也有较多的3型和6型,考虑性传播人群受到静脉吸毒人群的影响。

HCV/HIV混合感染人群中3型和6型的比例高于单纯HCV感染者,可能与感染途径相关。但在云南省两组人群3型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3型在云南省普通人群流行比例也较高有关。因为3b型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后SVR较其他基因型差,HCV 3b型或者合并HIV感染,均可加快肝纤维化的进程[21,22],应对这部分人群予以重视。

研究发现,我国HCV基因型在北部地区主要为1型和2型,南部地区主要为1型,3型和6型多流行于南方,西部地区主要为1型,也有较多的2型和3型。汉族主要为1型,2型、3型和6型均占一定的比例,朝鲜族主要为1型和2型,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感染3型较多。静脉吸毒人群和性传播人群有较多的3型和6型。HCV/HIV混合感染者3型和6型较多。

猜你喜欢

性传播样本量基因型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概化理论最佳样本量估计新方法:兼与三种传统方法比较*
网络Meta分析研究进展系列(二十):网络Meta分析的样本量计算及精确性评估
临床研究样本量的估计方法和常见错误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浅析自交与自由交配中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
数学工具在自交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