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猪病的治疗及用药方法探析

2021-12-01高照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病疾病诊断病原

高照梅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000)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养殖产业,尤其是注重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生猪养殖结构的调整,适度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由于引种频率增加,造成新疫情爆发的概率大大增强。尤其是2018 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主要是因为不科学的交易和引种所致,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后,猪肉价格升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另外,除了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外,各种二类三类传染性疾病(如弓形体病、链球菌病)也呈现升高趋势,且表现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加大了疾病诊断难度。

1 猪瘟

1.1 疾病诊断

临沂市某乡镇的一个养殖场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疾病,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2℃,高热不退,并出现便秘腹泻症状,体表皮肤尤其是耳朵、腹部、四肢内侧出现出血斑块,越小的猪发病过程越短,造成的死亡率越高。该养殖场共养殖断奶仔猪33 头,发病10d 左右,所有的患病猪都出现临床症状,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兽医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养殖场存在疑似发病情况,立即赶往进行认真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养殖场存在违法引种行为,养殖环境普遍较差,卫生环境不良。结合具体的发病现状,兽医初步判定为猪瘟或链球菌感染,随后进行认真、细致的病理解剖,发现脾脏组织存在典型的梗死病灶,与猪瘟病理变化十分相似。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抗体水平监测,发现引进的猪没有接种相应疫苗,抗体水平普遍较低。使用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ELISA 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发现猪瘟呈阳性反应,判定猪瘟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1.2 紧急处理

该种疾病属于一类重大的动物疫病,流行后通常不需要治疗,对养殖场进行严格封锁,立即扑杀养殖场的全部发病猪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1],并做好养殖场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并加强受威胁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其他猪群的抗体水平和发病情况,防范病毒进一步扩展蔓延。受威胁的养殖场紧急免疫接种猪瘟灭活疫苗。发病养殖场进行为期49d 的封锁,严格检疫,确保安全后才解除封锁。

2 猪链球菌病

2.1 疾病诊断

发病养殖场共养殖育肥猪28 头,虽然养殖规模较小,但养殖户的疫病防范意识较强,每年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养殖场中突然出现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过程较短,大多数患病猪呈现败血症经过,死亡率在59%左右,并且该类疾病传播速度较快,5d 内有28 头育肥猪全部出现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养殖户使用大剂量的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治疗,随后更换了头孢噻呋钠、氨苄西林配合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一旦停药病情会加重发生。看到药物治疗效果变差后将病情上报,兽医根据养殖场的整体发病症状,初步判定为链球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随后进行认真、细致的病理解剖,发现大多数患病猪存在不同程度的败血症经过,脏器器官存在广泛性的出血现象[2],尤其是肺脏病变最为明显,大多数患病猪都呈现融合性肺炎经过。个别患病猪的关节出现肿胀,将肿胀的关节横切后,从中流出黄色液体,常常夹杂少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某些关节腔严重坏死。采集病灶进行分离鉴定,检测出革兰氏阳性染色呈短链或长链排列的球菌,随后进行分离培养,能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并呈现典型的溶血现象,常规生化鉴定符合链球菌的特征,在病原诊断的基础上筛选出敏感抗生素。

2.2 治疗措施

确诊后对养殖场的患病猪立即进行紧急治疗,选择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5ml/kg 体重,每天2 次,连续使用3d,在患病猪饮用水中添加60%的盐酸大观霉素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剂,每升饮用水添加0.8g,连续使用5d,每天使用一次,通过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养殖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防范该种疾病,注重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的有效清理,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抗体水平监测,确保抗体达标。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

3.1 疾病诊断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血液中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种疾病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母猪是该种疾病的主要易感群体,仔猪感染后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病原主要经血液传播,吸血昆虫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采食欲望下降,便秘腹泻,并且在体表皮肤会出现淤血斑点,用手轻轻按压淤血部位不会褪色。大多数患病猪的发病过程较快,不能正常行走,失去运动能力。解剖观察能发现血液不能正常凝固,血液颜色呈现淡粉色,脏器器官存在严重的病变,其中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脾脏表面存在黄色坏死病灶和丘疹样出血结节,肝脏显著肿大,外观呈土黄色[3]。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逗点状、月牙形或卵圆形的多种形态病原,选择使用吉姆萨染色剂充分染色后放置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多种形态呈现天蓝色的附红细胞体,由此可以判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3.2 治疗

确诊后将患病猪单独隔离,选择使用贝尼尔进行肌肉注射,使用剂量为5mg/kg 体重,将其配置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d。另一侧选择使用恩诺沙星增效剂、地塞米松、利巴韦林、酚磺乙胺、安乃近,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使用3d。按照50kg 体重计算使用剂量分别为125mg、5mg、0.1g、0.5g、3g。按照上述原则,3d 后患病猪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少数病程相对较长病情严重的患病猪治疗无效死亡。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多种病原的侵染引发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具体养殖管理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猪群采食情况、临床表征,妥善合理的疫苗接种。一旦出现疑似发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妥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体病疾病诊断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