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昆明地区现代化农村自建民居问题和方法探究*

2021-12-01南月慧叶惠珠赵庆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居现代化农民

南月慧,叶惠珠,赵庆玲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村庄建设应当“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并且“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然而,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而与之对应的生活环境,却频频出现发展滞后现象。从建筑设计层面来说,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农村民居相互适应,传递出强烈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情怀。这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但是现代生态科技等产业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需求,而传统的建造方式和民居设计理念不能承载这种需求和改变。如何将传统民居的韵味和现代生活的要求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适应农民生活又充满地域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农村民居建筑,是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地域广大,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区,民族风情差距甚远,民居的构造和设计方法差距也很大,对于不同的地区要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以适应新时代新需求,并且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民俗,给予设计和引导。

1 昆明地区民族融合背景

昆明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回族、白族、苗族、傈僳族、壮族、傣族、哈尼族。昆明地区人口虽然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但是各少数民族人口也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即彝族391337人,占总人口的7.7%;回族146922人;占总人口的2.9%;白族71443人,占总人口的1.4%;苗族45013人,占总人口的0.89%;傈僳族17289人,占总人口的0.34%;壮族13835人,占总人口的0.27%;傣族13101人,占总人口的0.27%;哈尼族10649人,占总人口的0.21%。可见昆明地区的少数民族相对于其他地区占比较多。

以昆明团结乡乐居村为例,乐居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龙潭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3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1006亩(其中:田34亩,地972亩),人均耕地1.24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450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1亩,主要为苹果经济林;水面面积70亩,其中养殖面积70亩;无草地、荒山荒地。该村有农户194户,人口812人,其中男性452人,女性360人,其中农业人口812人,劳动力569人。该村以彝族、白族为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793人,白族3人,其他民族 16人。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158户居住于砖混结构住房;24户居于住砖木结构住房;1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 “一颗印”民居的历史和传承

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体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又叫窨子屋。

旧时昆明的城乡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百姓都喜爱建盖经济、实惠的“一颗印”式民居。“一颗印”民居建筑的特点是由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的平面和外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一颗印”民居为一楼一底楼房,正房三间、底层一明间两次间,前有单层廊(称抱厦),构成重檐屋顶。左右两侧为一楼一底吊厦式厢房,厢房的底层一般各有两间,称为“三间四耳”[1]。

“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流行起来的“特色品牌”,“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这样就组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小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式[2]。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从天井采光。在一颗印中,正房三间的底层中央一间多作客堂,为接待客人用,左右为主人卧室,耳房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正房中间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诵经供佛的佛堂,其余房间供住人和储存农作物等。

农村的“一颗印”民居,为了适应居民的生活习惯、方便农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杂活,堂屋一般不安装格子门,这样堂屋便和游春浑然一体了。而城里的“一颗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装有格子门。“一颗印”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

3 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村庄民居聚落的空间冲突

3.1 现代车辆和传统道路、民居布局之间的冲突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发展,农民通过外出打工,开创乡村农家乐、乡村采摘等旅游项目,使收入增加。而汽车行业技术越来越先进,制造汽车的成本和汽车的销售价格都在下降。家庭小汽车开始广泛地进入农村市场,据统计,昆明地区农村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0辆左右,停车和适应小汽车通行的农村道路建设问题成为建设新农村必须解决和慎重考虑的问题。而农村民居的建设,也离不开对每户人家停车空间的规划和预期。而在节假日期间,很多城市内的车辆或村落之间互相走亲戚的车辆,使得农村对停车空间和小汽车通行道路的要求更紧迫。

昆明地区传统村庄的道路尺寸较小,因昆明地区三面环山的地势,农村大多分布在丘陵地区,山路崎岖而狭窄,又经常因为暴雨等恶劣天气而受到破坏,现代车辆对土质的山路来说重量较重,道路常常被压毁而变得更加泥泞。而狭窄的道路也给对向行驶的车流带来困扰,人们在车辆正常行驶的过程中不得不为了避让对向车而辗轧路肩,使道路进一步被破坏。

昆明地区农村民居大门一般尺寸较窄,在1.4m左右,与小汽车的标准通行宽度3m相差甚远,传统的门槛较为适宜车辆通行较少的传统生活,但是对于车辆通行较多的现代社会却是障碍,在这种背景下,当地居民不得不对传统大门进行改造,很多农民把大门改成宽阔的柱墩和铁质门的样式,简单却有失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一颗印”式民居,内庭空间狭小,在勉强停下一辆车后,就没有足够的晾晒空间和活动空间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现代社会便利的工具小汽车和传统民居空间之间的冲突。

3.2 现代生活家具、设施和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的冲突

传统的生活设施,在厨房空间内有灶台、柴火放置区、切菜桌、小灶台、小桌板和橱柜等,所以厨房空间除了在角落砌筑灶台外,尺寸上和其他居住空间差别并不大。传统的厨房空间并未考虑到人们切菜、洗菜、炒菜的身体尺度和厨房家具的关系,所以灶台和切菜区等尺寸较小,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3]。

卧室区的设计也和现代人生活要求的大面积采光和通风空间相左,传统的“一颗印”空间的厢房采光较差,南向日照和光线被耳房遮挡较多。每日的日照时间不足,冬日卧室较冷,不符合现代绿色建筑的标准。而传统的客厅空间也没有放置电视等家具家电的位置和空间,传统的客厅为厅堂式,正中拜访祖宗牌位等,讲究对称,还有八仙座椅板凳,尺寸较大,不适应现代低矮的沙发和电视空间。

3.3 现代盥洗方式和传统民居给排水问题的冲突

厨房的给水问题也和现代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很多农户家只有一到两个自来水口,一般设计在厨房外侧和淋浴间。而厨房内部并没有自来水口,农户需要用水缸水桶等取水工具进行二次取水才能使用,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与此相对,厨房的排水问题也比较突出,一般农村距离城市较远,无法接入城市的污水管网系统,多采用明沟等方式排水,还有的农民在自家的院子里挖出一个大坑,用来排水和倾倒垃圾,但是排入的水量有限,严重影响了农民正常用水的水量和次数。更有的农民直接将洗衣水等倾到在院子里,靠水的自然蒸发来排出废水。

而农村的厕所为了节约水源和适应不便利的排水工程,多采用旱厕,在夏天的时候容易招引虫蝇,降低农村的卫生条件。

4 农村现代化民居设计方法解析

4.1 道路和停车设施有机建设

乡村的振兴必须要考虑人们现代的生活方式,打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农村,才是真正将农村搞活,让农民享受到现代社会的科技建设及建筑科学发展带来的好处,真正享受到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新农村带来的舒适感和便利感,从而使农民更爱农村、更有归属感和为农村奋斗的动力。以汽车为关键点的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从政府层面发起主导,结合农村产业、农民团体和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建设符合小汽车通行的农村道路,让农民的生活更便捷,让农民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效率。

在建设合理的适合车型道路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农村停车场或停车空间的建设。主要建议和方法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建设村落内部的公共停车场。可以利用村落周边的集中硬质铺地或渗水砖铺地建设村落停车场,这样可以实现村落内部老人和小孩的人行分流。而且集中的停车场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场地,使得民居内庭空间完整而不被占用,内庭空间可以更好地适应家庭娱乐和晾晒等活动,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民居内庭空间,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也较小。在过年过节时期,乡村之间走亲访友也可以在公共停车场找到合适的位置,不再出现乡村之间走亲戚没地方停车或者不规范停车而占用道路的现象。

第二点是设计入户停车。入户停车应结合新建住宅设计,把停车空间设置在北向架空层,这样可以避免占用获得充足日照的庭院,也避免了车被日照风吹。为避免对传统民居、传统建筑的破坏,在民居的设计和建造中,应尽量将停车入口和人行入口分开,人行入口仍然延用传统的样式,突出地域特点和本土文化特征。停车入口则可以结合建筑立面设计,突出建筑的整体美感,门洞尺寸可以设计较大些,结合村民对建筑采光和日照的需求,和窗户洞口的设计形成统一的整体,做到不突兀、突出传统性的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结构优势和空间优势。

以上两种设计各有利弊,可以结合设置,部分村头停车场供走访亲友车辆停放多的时候使用,入户停车应结合民居户型设计,尽量少地占用有阳光的庭院,保持庭院的完整,减少对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4.2 传统空间合理演化以适应现代生活设施的要求

传统空间的合理演化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民居进行改进设计,让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活设施与民居完全融合在一起,使民居有更强的发展动力、生存动力[4]。将传统厨房空间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用可燃气体作为厨房清洁能源的现代生活。柴火空间和灶台应适当保留。厨房的尺寸应根据现代的洗碗橱柜、电饭煲、微波炉、烤箱、洗菜池等家具家电以及人体的尺寸合理设计,考虑到把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引入厨房,结合人的互动尺寸可将其设计成1.8m宽的狭长空间,根据场地的大小,可适当地更改长度[3],或根据原有尺寸设计成厨餐分区的综合性厨房,以方便使用。

卧室空间具有重要的使用功能,应根据场地,适当地加大天井空间,减少侧房对卧室日照和采光的影响,也可以结合传统,在加大的天井空间内摆置盆栽等景观。会客厅和厅堂设计成相互连接的两部分,这样既能保证传统风格,又能给家人和客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5]。

厕所尽量设计成一户多厕,用冲水厕所代替旱厕,将卫生间室内化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冬季恶劣天气给村民室外如厕带来的不便和感冒等健康风险。结合农村生态特点,将冲厕水统一处理,设置中水站,中水经过处理后可用来冲洗厕所、喷灌绿化和清洁道路,并且减少了旱厕清理的麻烦,给村民带来极大的便利。

传统民居空间经过合理的改进,向着智慧型民居发展,不仅使用方便,还增强了村庄的生态性和活力。

4.3 传统民居尺寸进化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总体来说,昆明地区的农村传统民居房间尺寸较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迅速发展更新,村民们的自建新房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大、更宽敞的品位要求[6]。从而失去了传统民居的集约精神和节约品质,更有农民不惜用牺牲院落的代价,让房屋变得更高、更大、更宽。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既失去了传统民居的风格,又与现代生活中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相违背(过于宽敞高大的空间到使房屋的热工性能低下)[7]。因此,建立合理的尺寸观,是传统民居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现代城市住宅的室内高度其实完全可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空间的需求,可在参考城市住宅尺度的同时,适当地加高主要使用房间的净高,对于次要使用房间,以经济节约为原则去设计,净高达到2.8m至2.9m即可。

5 结束语

旧时代不适用的物品一直都在被淘汰,新时代发明创造的新物品一直都在给人们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大到旧城演变成新市区,小到电视、手机等用品的迭代。如果我们的农村民居不根据时代的变化不停地演进,那么最终的结局也是被时代遗弃。

5.1 政府编制乡村建筑设计指导手册

农村民居的建设主体是农村群众,但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城市生活现代化认识不充分、不深刻,对民居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了解不深刻,所以,只依靠农村群众按照自身的意图修改建筑,常常出现过度追求房屋高大、数量多,而没有细致地研究现代生活方式和建筑之间的关系,造成一些农村民居设计上的误区,从而导致农村住宅现代化进程缓慢,浪费人力、物力,同时造成人们对农村生活不够现代化的不满。因此,政府应该组织专家、编制文件、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让农民在建设自家住宅的时候有所参考,帮助和引导农民建设更先进的农村民居。

5.2 农村民居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相互配合

完善的农村现代化,不仅仅是指农业的现代化,还应当保护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农村居住环境的现代化、农民民居建设的现代化。而以上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农业的现代化必然导致农民对生活状态更高层次的追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居住环境和设施的现代化。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促进农民民居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也是农村留住农业建设人才的前提,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所以,农村产业发展应当和农村民居现代化建设相互配合。

5.3 农村民居现代化建设具有内在驱动力

农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都是围绕“安居乐业”展开的。农民热爱土地,对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有浓烈的情感。而农村民居相对城市住宅来说,建筑密度低,有适合晾晒的庭院,有足够的居住空间,方便农业生产活动,有其特有的优势,因此很多农民更倾向于住在农村。农民对自己的住宅有着本能的更新、改造、优化的内在驱动力。农村住宅的现代化,在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美化了农村的环境,实现了农村民居现代化的更新,是对农民建设农村内在驱动力的一种肯定和加强,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民居现代化农民
耕牛和农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民居摄影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