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村脱贫计划实施
2021-12-01彭书华
彭书华
(四川省凉山州农业农村局 615000)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型畜牧企业来到凉山州建厂兴业。以生猪为例,铁骑力士集团100 万头、新希望集团30 万头、四川七环公司30 万头、成都巨星公司20 万头等。其中最多的当属养猪业,“公司+农户” 的模式更是全面铺开,为畜牧养殖业在农村推广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1 养殖业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1.1 “公司+农户” 模式在农村养殖中的应用
近二十年来,各行各业不断探索新经营模式,农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更是积极探索出一条新道路。以农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 “公司+合作社+农户” 等发展模式,为更有效地加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协调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主动让出部分利益,愿意为农村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兽药、生产技术等前期投入,在回收时扣除成本补差的形式发展养殖业,减轻了养殖农户无资金投入的压力,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凉山州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对“公司+合作社+农户” 这种养殖模式给出较好的评价,每一方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地在农村打开市场,壮大了生产经营规模,为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而农村在获得更多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加强了养殖技术,拓宽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1.2 坚持政府推动,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指引和政策支持是畜牧产业扶贫的主要部分,国家对农村畜牧业的扶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有效促进畜牧业在农村的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发放产业扶持周转金的形式解决前期投入问题,对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按牛、羊、生猪、家禽等不同类别,根据养殖数量给予适当奖励,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户自主创业。在国家大力推广农村养殖业的过程中,更多的农户分享到国家政策和产业增值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大批量重点养殖企业引进落地后,通过政府引导,在土地落实、税费减免、矛盾协调上给予全力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让企业安下心来发展产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1.3 饲料业在促进农村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
饲料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具有天然饲料原料的优势,与发展农村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息息相关。目前仍然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与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环境等。在大量资金注入搭配农村农业,发展农村畜牧业将会成为一件必然的事情。由于农村具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在粮食种植、养殖、生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发展饲料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饲料产业是一个联动性极强的产业,不仅发展养殖业,还可以带动乡村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饲料产业发展和养殖产业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关系。饲料产业既可以有效转化粮食,同时也能为养殖业提供饲料,为养殖业提供物质基础,将粮食转化为饲料。饲料业不仅解决了粮食销售问题,同时也解决粮食堆积问题,既为贫困地区农民创造收入,也提高了农民发展的积极性[1]。
饲料业能推动贫困地区进行更多生态种植,一方面,高效利用农村粮食,另一方面也在合理的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在粮食饲料资源方面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玉米秸秆、稻草等不仅能增加收入,更是顺应国情,做到废物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1.4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是带动农业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最好平台,国家在乡振兴战略中首先提出“产业兴旺” 的前置条件,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相续出台,农业产业发展大有可为。为鼓励发展现代农(林)园区,凉山州专门出台了《中共凉山州委办公室、凉山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试行)的通知〉》 和《凉山州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等文件,2020 年将融合各类财政资金1.65 亿元用于园区奖补。
2 养殖业促进农村脱贫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养殖业促进农村脱贫计划实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旧的和新的问题,探讨这些存在的问题,对解决养殖业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脱贫计划的实施意义重大。
2.1 养殖方式传统落后
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受地理因素、信息差和科技等方面的限制,农户对养殖业的观念仍然没有转变,保持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效率十分低下,获得的经济效益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村养殖人员接受养殖知识程度少,其次由于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依赖于天然草地饲喂,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补饲催肥,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对现代养殖设备的利用率低,用于购买饲养设备的资金少,管理粗放,饲养环境恶劣,粪污长期不处理随意堆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牲畜也容易发病,牧草资源利用率低[2]。
2.2 规模化程度低
在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发展不平衡,在农村规模化养殖程度低,防疫意识薄弱,在饲养中没有按要求给牲畜进行防疫,疫病发生的风险极大。尤其在寒冷季节,牲畜圈舍普遍简陋,保温条件差,加上缺乏营养,牲畜容易得病,死亡率很高,规模化程度极低。
2.3 品种改良缓慢
由于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新技术应用上推进缓慢。虽然凉山州已建成很多肉牛和生猪人工授精站,但由于管理经营不善,技术不到位,配怀率低,很多人工授精站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养殖业促进农村脱贫计划实施建议
3.1 科学制定养殖规划和实行方案
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独有的自然环境、季节气候、资源情况等制定合理的计划,根据不同地区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畜牧业。特别是利用异地搬迁后大片的闲置土地资源优势,引进大型畜牧龙头企业进驻,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2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
要改变凉山传统落后的面貌,只有在技术革新上下足功夫,认真对人工授精技术、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种植技术、科学饲养技术等进行认真推广应用,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动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3.3 加速规模化养殖程度
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更新设备能有效防止疫病发生,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招引大中型畜牧龙头企业进驻当地发展,利用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畜牧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进程[3]。
4 小结
脱贫计划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凉山州畜牧业养殖促进农村脱贫计划实施的几个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了目前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农村更多地区畜牧业发展起到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