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的现状及措施
2021-12-01邱晓霞
邱晓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43000)
我国年养殖猪约为30000 万头、牛约9852 万头、羊约20000 万只、禽类约21000 万羽。按照病死畜的预算,我国每年病死畜数量在16 亿只左右,特别在重大疫情的情况下还会高于这个数字。而我国现在的无害化处理厂数量少,2017 年统计我国实际无害化处理数量3000 万头(只),处理病畜不到总病死量的1%,所以我国病死畜在处理能力上完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为了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操作技术,我国农业农村部出台《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处理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并不愿意采用规范的工艺进行处理,主要是处理技术成本高,而我国病死畜的补贴不足,造成很多病死畜处理厂都处于停产状态。为了保证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本文就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中的困境进行总结,提出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可行的运行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的健康。
1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的现状
1.1 我国病死畜发展历程
我国在2014 年开始进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试点,在全国19 个省开展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处理了642 万头生猪,发放补助7354 亿元。在212 个试点的养殖区内建设了50 个处理厂,覆盖73 个县市区。在处理技术上主要采用化学处理、发酵处理、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的方式。政府以奖代补给的方式给与无害化处理厂40%的建设投资补助,减少成本对处理厂运行的影响。无害化处理厂建立初期,为进行市场化运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证处理厂运转。在试点运行后我国逐步开展全范围的布局,计划到2019 年畜禽无害化处理已实现全国覆盖。
1.2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技术
1.2.1 传统处理技术
传统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是掩埋、堆肥、焚烧、化学处理畜禽尸体,传统的处理方式成本低廉,工艺技术简单。直接焚烧法是利用焚烧炉对畜禽尸体进行高温分解,对产生的高温烟气经过二次氧化,剩余的灰渣排出后掩埋。焚烧法一次可以对大量病死畜进行处理,收集的热能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深埋法是将畜禽尸体进行消毒后,在远离人群聚居地进行掩埋,对地表进行消毒后,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将病死畜禽及病原菌分解净化,实现无害化处理。由于此方法操作简单且经济实用,应用范围广泛。但深埋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缓慢,一些未被及时分解的病原菌在土壤中扩散,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传染性较强和病原抗性较强的病死畜不适用这种方法;化学处理法是对畜禽尸体加入促进有机质分解药物后,加快病畜尸体腐烂降解的过程。该方法处理成本低,处理数量大[2]。因为采用密闭设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但这种方式在北方寒冷地区并不适用。
1.2.2 现代化处理技术
现代化处理技术主要有高温生物降解法、焚烧碳化法、湿化生物转化法等。高温生物降解法是指向病死畜禽尸体中加入具有分解有机物作用的生物酶,经过机械粉碎,在密闭容器中经高温发酵,形成有机物,可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病死畜禽体内的病原菌经过高温发酵而被杀死。但在前期生物处理及粉碎时温度低,不能保证病原菌完全被杀灭,同时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污染环境。焚烧碳化法是将病死畜禽尸体经过500~700℃高温焚烧,分解成为含碳有机化合物,产生的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氧化燃烧,最大程度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湿化生物转化法是应用化学处理技术研发而成。具体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病死畜禽尸体经过湿化、蒸熟、搅碎、打磨,烘干等操作,深加工成为新型产品。由于新产品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可用于蝇蛆养殖业的饲料研发,还可以与粪污等物质混合发酵,加工成为有机肥料[3]。
2 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认识观念问题
我国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较晚,主要在大型养殖场进行推广,而小规模养殖场因为病死畜数量少,一般没有无害化处理体系,但小规模养殖场的病死畜总量占全国数量的95%。因为各地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小的企业采取掩埋、焚烧等传统的病死畜禽处理方式。加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技术宣传力度不够,中小型养殖户思想认识不到位,养殖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下造成病死畜处理率低下。而病死畜的技术工艺要求高,养殖企业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作为地方政府要重视病死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进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进程。
2.2 管理难度较大
我国虽然在畜禽养殖上规模化不断提高,但散养式或家庭养殖占主导地位,小户养殖较为分散,无法做到集中处理。在没有集中收集处理的情况下,养殖户只能掩埋处理。而规模化养殖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认识不够,在成本的影响下不愿意进行无害化处理。我国病畜卫生管理主要在基层,而对病死畜禽的监管主要依靠畜牧兽医站,而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短缺,工作人员大部分都自己搞经营,无暇顾及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镇畜牧兽医站因无执法车辆、执法相应的权限,造成执法工作有心无力。作为主管部门要下沉管理职能,完善管理体系及提供体系运转的物质保证,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管理人员的待遇。
2.3 处理效率低下
随着畜牧产业整体发展,我国畜牧经济不断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重大疫病、检验检疫、养殖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导致病死畜禽量有所上升,而我国初期建设的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都是采用传统的工艺,单次处理速度、效率和数量不能达到生产要求,造成大多数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效率仍较低,难以完成较大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处理量。所以,作为地方无害化处理企业要不断优化处理工艺,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方案,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保证处理质量。
2.4 技术问题
当前,传统的无害化处理工艺大多只是考虑到将病原菌杀死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并没有将节能减排和病死畜禽尸体的综合利用技术应用到无害化处理中。所以要全面推广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在国外,新型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较多,如炭化处理法、水热液化处理法、冷冻法等。这些方法不仅在杀死病原菌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而且综合考虑成本降低、提高三废利用率、节能减排等问题,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4]。所以,在新型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上,对不同病死禽畜种类、物料配比、反应条件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研发出更加环保、节能的新型技术。
3 小结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为保证生物安全,我们要加大相关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建立无害化处理机制,保证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工作,支持鼓励企业提高新型无害化处理技术应用。同时要提高行业资本投入量,稳固行业的正常发展。建立市场运营模式,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