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略下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策略
2021-12-01唐晶晶
唐晶晶
(河南省安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安阳 455000)
现阶段,互联网在工业、农业、金融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渗透。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既是我国农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策略,也是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农村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国内许多农村进行了“互联网+农业”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了多种成功模式。在借鉴这些先进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挖掘乡土资源优势,同时从资金方面、人才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确保“互联网+”战略顺利实施,让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1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互联网+”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挖掘、发展和培育优势资源,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可以以较低成本实现大范围的宣传,提高全网知名度,吸引一大批用户,解决特色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依托电商平台、物流产业,将特色农产品推广至全国,壮大特色产业。同时,注重口碑积累和品牌塑造,还能够带动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1.2 “互联网+”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正在经历着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的转变,以往高投入、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成为当前乃至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实施“互联网+”战略,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互联网具有信息开放和共享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与管理实现了可视化[1]。例如,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监测、智能滴灌系统等技术的运用,一是减轻了人工管理压力,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三是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防止土壤、水体污染问题,为生态农业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1.3 “互联网+”实现了农业资源的整合
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整合农业相关的各类资源,进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例如,近几年农村地区掀起一股“创业潮”,除了农村淘宝外,还有许多涉农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在初创期、发展期,都需要资金支持。依托互联网实现资金整合,为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提供免息小额贷款,能够缓解其资金压力,孵化龙头企业,为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支持。在一些具有乡土特色或拥有历史文化的农村,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实现文化资源整合,挖掘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打造“网红村”,在推动产业转型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显著优势[2]。
2 “互联网+”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是,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融合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要有人才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从目前来看,除了少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外,大部分农村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匮乏及农业经济模式单一化等问题,导致“互联网+”战略在农村地区未能得到有效开展。
2.1 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以往发展农业经济,主要依赖于农机设备,用机械代替人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在“互联网+”战略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来看,位于城郊或者靠近乡镇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而零散分布于偏远山区的农村,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信息化水平较低。以农村电商为例,许多偏远山村由于网络信号差,加上物流公司基于成本考虑不愿在农村设置站点,导致农村电商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2.2 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相对匮乏
近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从人工化向机械化的转变,现阶段正处于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过渡的时期,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之上的“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智慧农业,不仅要在农村地区建立起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更为关键的是培育一支既精通农业生产,又具备互联网思维的高素质队伍。目前来看,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大多在城市定居;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严重。留在农村的主要人群多是一些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水平为中小学,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加上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农村地区没有适合互联网发展的环境。由于农村地区缺少高素质劳动力,无法保障“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升级困难。
2.3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渗透,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许多农村开始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试图寻找一条全新的农业发展道路。从目前来看,农村电商是一种运作比较成熟、效益比较稳定的模式。依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及物流公司,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等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打开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3]。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农业”模式被大范围推广应用。这也从侧面说明“互联网+”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无法将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突显出来,不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持续提升。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未来必须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果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经营理念,势必会阻碍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3 “互联网+”战略下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提供了必要支持。从整体上看,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农村乘借互联网的东风,实现了经营模式的转型和经营收益的提升。但是也有很多农村由于受到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素质劳动力匮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发展“互联网+农村产业”中遇到了阻碍。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助力乡村振兴,有必要针对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探究可行的改进策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3.1 完善农村信息设施,奠定“互联网+农业”基础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首先要在农村地区建立起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夯实硬件基础。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光纤入户”工程,为农村地区实现网络全覆盖提供了支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也要利用优惠政策、申请财政支持,尽快搭建起“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平台。除了集中资金完成前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构建长效投入机制,做好农村信息设施的后续维护工作。此外,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十分重要,其对进一步发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也有一定帮助。在此基础上,将互联网平台打造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帮助农民掌握更多市场信息,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支持农业生产更好地开展;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还能够反哺农村信息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化的“互联网+农业”发展道路。特别是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或者信息比较闭塞的山区农村,很多农民因为不了解外部市场行情,不能在农业生产中作出科学决策,辛劳一年产出的农作物,却因为当年的市场收购价明显低于往年,导致连本钱都不能收回。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市场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关注农业公众号的方式,根据农业专家的推荐选择种植的农作物类型。通过把握市场规律、掌握市场行情,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增加经济收益。
3.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互联网+人才”培训
在农村地区实行“互联网+”发展战略,除了增加投入尽快建立起硬件设施外,还应着力培养一支农业生产与管理经验丰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现代化农民队伍。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和转型的过程中,让广大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可以尝试以下渠道尽快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首先,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方面熟悉家乡的环境,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有着建设家乡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他们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或者是在毕业后进入到社会上打拼,掌握了专业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近几年,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返乡创业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青睐,成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种新途径[4]。由政府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加上大学生熟悉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将会显著提高创业成功率。例如,有些农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果蔬产业。并且利用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收获后的特色果蔬产品销售到省内甚至是全国的各个地市,经营收入成倍增加。但是农村真正懂电子商务的人员并不多,这也导致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让那些电商专业、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帮助村民开通、运营农村淘宝店铺,实现生产与运营的科学分工,这对农村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部分农村还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在乡村旅游管理、宣传策划等方面发挥专业特长,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向农村有一定学历的青年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双线培训机会,帮助其掌握现代化种植与管理技术,学习“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阶段农村的年轻一代农民中,高中、中专甚至是大专学历的比例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他们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也愿意主动学习和接受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是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另外,新一代青年农民对互联网的接受度较高,开展“互联网+农民培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理想的培训成果。近年来,很多地市的高等院校与农业部门联合,推出了面向青年农民的微课程。农民只需要从手机上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免费获取培训资料。例如,有些农民想要办一个牲畜养殖场,那么就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开设牲畜养殖场需要到哪些部门办理哪些手续,这样就能一次性将各类材料准备齐全,而不用多次往返于多个部门;还可以从微课程中学习牲畜养殖与管理的相关经验,在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开设养殖场,成功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关注农业微信公众号,农户除了可学习知识、技能外,还能了解最新的惠农政策、各地成功的农业发展模式,并查询种子、粮食价格等。在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基础上,确保“互联网+农业”战略得以顺利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持续提升。
3.3 创新农业经济模式,探索“互联网+管理”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村在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要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坚持因村制宜,挖掘各村的优势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良性、持续发展。以“互联网+”战略为依托,在开发本村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多种经济发展新模式。除了目前比较成熟的农村电商外,还可以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一来实现对各类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全过程管控,农民可以用手机将农作物生长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上传到该平台上,实现农业管理的可视化,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5]。还可以支持预定模式,消费者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了解农作物的信息后,如果对农产品比较满意,可以在即将成熟、收获时,提前支付定金进行预购,对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也有积极帮助。二来可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打造绿色无公害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比于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基于滴灌、精准施肥等先进技术的田园智慧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降低农业种植中化肥、农药的用量。在此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做好绿色农产品的推广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三来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促进农业管理优化,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切实提高竞争力。例如,以往的农作物都是先收获再销售,一旦销路不畅出现严重滞销,将会使农民的经济收益严重受损。而基于“互联网+”开启农产品预售模式,在收获之后按照下单的先后顺序直接打包装车发货,让农民的经济收益有了保障。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把握好“互联网+”战略,以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为契机,以培育懂技术、有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基础,以探索多种新颖的农业经济模式为目标,在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走集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下一步,还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在调结构、增产量、提质量等方面彰显独特优势,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