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中存在污染问题及防控措施
2021-12-01周卫东王志葵
周卫东 王志葵
(1,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66200;2,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 26620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促使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畜禽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逐步加快。与此同时,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业日益严重,因为畜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不仅影响畜禽的正常发展和经济效益,还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如何解决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
1 养殖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据测算,一个饲养1000 只家禽的养殖场每年可以产生36t的粪便,如果再加上冲洗消毒排出的废弃物,数量非常可观,粪便中不仅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还有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恶臭气体和残留物,最重要的还会携带寄生虫、病毒和细菌等感染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畜禽生产的粪便,会严重恶化畜禽的生活环境,经过长期蓄积和渗透还会引起周围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甚至会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
1.1 空气污染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仅能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并且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同时,饲养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粉尘和霉菌等,这些有害物质长期存在养殖环境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时刻危害畜禽和人类健康。
首先,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直接刺激畜禽呼吸道黏膜,引起畜禽发生呼吸道疾病,并且畜禽长期处于有害气体超标的环境中,体质逐渐变弱,不仅引起食欲下降和生产性能降低,还会减弱对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容易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然后,畜禽养殖环境中空气被污染后,空气中含有的病原体传播给健康畜禽。因为通过空气环流作用大多被污染的空气仍然在养殖场上空停留,被风机吸入健康畜禽舍内,引起疾病的交叉感染,进而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疫病难以控制。对于饲养人员来讲,空气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可以刺激支气管和肺泡产生职业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和鼻炎等[1]。
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周围控制质量下降,如果养殖场距离居民区较近,有害气体也会严重影响居民区的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1.2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据测算氮和磷的含量占到粪便总量的1.6%和1.5%。虽然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这些营养物质,在种植过程中也必须施肥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但是如果给土壤施入大量的畜禽粪便后,会引起土壤中的氮和磷含量超标,不仅促使庄稼疯狂生长,而不开花结果,严重的还会造成土壤板结,致使土壤中的其他营养元素缺乏或失去平衡,进而降低粮食产量和质量。
为了预防畜禽感染细菌性疾病,通常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原型后代谢产物会形成残留在畜禽体内,不仅引起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大部分残留物质会随着粪便排放到自然界中,如果没有经过熟化的粪便直接施入土壤中,粪便里面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有机物会污染土壤,虽然对植物生长和生产没有什么危害,但被植物吸收后会残留在组织中,经过食物链的作用,最终被人类和动物摄入体内,引起耐药菌群的产生,给今后疾病治疗带来难度,并且长期蓄积还可以引发中毒症状[1]。
1.3 水源污染
畜禽场每年产生的粪便和废弃物数量可观,这些需氧腐败有机物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湖泊、水渠、小溪等,给水源造成的污染远大于农业和工业污染。因为粪便中氮和磷可以在土壤中转化成硝酸盐和硫酸盐,渗透进入地下水后可以促进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植物根系缺氧腐烂,进而引起水生动物缺氧发生大量死亡。这些物质在水底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氨气等恶臭物质,造成饮水污浊和水质的大幅度下降,进而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引起植物倒伏、晚熟和绝收[2]。
1.4 生物污染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发展,疫病压力越来越大,病毒频繁发生变异,成为制约畜禽养殖的重要因素,并且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状况。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和禽结核和弯曲杆菌等都是主要的人畜共患疾病。并且这些病菌普遍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对畜禽和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没有经过处理的粪便中还含量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仅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还会成为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2 防控措施
2.1 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级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做到科学规划和设计,粪便和废弃物的处理费用应不少于总投资的10%。对于规模化畜禽场要统筹规划分批进行改造和治理。对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废弃物的堆放和处理做出一系列的要求。不同地区根据国家及环保的法律法规规定,根据本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污染措施,进而为治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提供保障[2]。
目前我国在治理污染方面虽然有原则性规定,但在控制饲养数量和农田施入肥料数量没有严格规定和要求。建议不同地区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植物种类来规定畜禽养殖数量。另外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只是停留在标准层面和行政法规,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威慑力不强。并且一些执法部门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大部分养殖场不能自觉遵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因此,应逐步完善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全民防治污染意识,形成良性循环和督促机制。
2.2 科学养殖减少粪便污染
畜禽养殖场在保障畜禽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理想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排放粪便的数量,按照环保、节能和效益同步的良好发展模式,来从源头上减少畜禽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3]。
增加遗传育种投入,研发出节省粮食的畜禽品种,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饲料营养价值,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同时采取饲料膨化、制粒、热喷等高科技,不仅能改善饲料品质,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氨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的含量。还可以在垫料中添加除臭剂和酶制剂,可以吸附、抑制或分解粪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3 有效处理粪便和废弃物
厌氧发酵法是在厌氧环境中对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生成甲烷等物质,不仅给广大农民提供清洁的能源,还可以生成大量无害化肥料。但需要的处理池体积较大,只能就地处理和利用[3]。
3 小结
在实际生产中应将畜禽粪便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粪便发生二次污染。其中种植业也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植为畜禽提高饲料资源,而畜禽粪便又成为种植业的良好底肥,实现种养结合,互相依靠和利用,这样可以组成良好的生物链,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再利用,促使饲养过程中没有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粪污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保障畜禽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环境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