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21-12-01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森林保护树苗病虫害

益 彬 焦 强

(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 甘肃定西 743000)

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森林的面积明显扩大,对于涵养水源和保护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森林的病虫害问题受到关注,病虫害的面积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防治的难度明显提升。森林病虫害的恶化让林木产量备受影响,也降低了生态环境的实际效能。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成为必然,维护生态的整体平衡,让自然生态效益可以稳步提升。

1 森林病虫害的特征分析

目前,国家的森林病虫害涉及的类型较多,呈现出复杂性特征,使得相关部门防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病虫害防治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任务,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在林业经济贸易活动频繁开展的背景下,病虫害跨地区传播获取了充足的条件,在经过自主传播和自然动力传播后,防治工作困难重重,需正视病虫害特征,以便及时地采取合理化应对方案。导致森林出现病虫害的因素较多,比如过度砍伐和长时间不合理用药等。现阶段,国家森林病虫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病虫害侵蚀的森林面积日益拓宽,占据总森林面积的较大比重;(2)大面积暴发偶发性森林病虫害造成巨大损失;(3)在物种入侵等各种因素干扰之下,危险性病虫害大幅度扩散,直接威胁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等;(4)在人工种植经济林面积明显扩大的同时,相应的病虫害蔓延速度提高,直接威胁到森林整体,制约了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5)部分地区的多种次要害虫占据主导,以致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明显变化,防治工作的难度提高[1]。

2 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

2.1 实际的防治难度大

近年来,森林的病虫害的面积日渐扩大,病虫害种类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甚至还呈现出单一问题,这就使得病虫害的威胁程度加深。分析主要原因,首先是病虫害的防治认识不足,以致相关工作的开展受阻;其次是新型病虫害的出现,使得传统防治举措无法体现出根本效力,直接影响到治理成效,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即便政府已经制定出相关的策略,社会各界也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具体行动中,但是因为多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无法落实,反映出较多的问题。

2.2 防治率较为低下

建立在森林保护基础之上的病虫害防治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经济投入不到位,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直接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率。根据相关的统计信息显示,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率年均增长2.44%,可见实际的治理成效并不理想,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林业工作者也应该关注科学防治措施的制定,让国家的森林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2.3 缺乏针对性措施

现阶段的森林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营林措施得到了加强,但是因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强,加之针对性防治措施的缺失,使得营林阶段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森林保护人员忽视了实际的土壤情况,缺乏因地制宜的理念,未能及时地采取应对方案,使得树木死亡的速度大大加快,威胁到大片森林的生长,浪费了诸多的有限资源。另外,受到专业知识的影响,很多从事防治工作的人员缺乏预判和诊断意识,难以准确地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直接威胁到森林资源的科学维护和管理。

3 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成因

森林资源属于重要的财富,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却有所减小。森林所处地域的地形较为复杂,加之生态环境复杂多变,考虑森林资源病虫害的成因,可以结合其基本的生长环境展开分析。若是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势必会影响到森林的正常生长,也会让病虫害获取可乘之机。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投入力度不足,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病虫害威胁程度也会因此加深。第一,森林病虫害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受到大自然的影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明显加深,在具体防治的过程中,极易产生顾此失彼的情况。第二,人工造林阶段,未能重视对于树苗的科学化选择,以致选取到的苗木不够优良,让病虫害的出现和蔓延获取了条件[2]。第三,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病虫害进化能力的增强,在长期用药中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以致阻碍了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很多的情况证实了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意义,若是未能采取科学的手段,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4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前期的检疫

林区的栽培种植阶段,应该重视树苗的科学选择,重视优良树苗的优先选择原则。为合理地规避生长阶段实际遭遇的病虫害风险,需要重视树苗的前期检疫,最大程度降低外来病虫害的影响,由此保障树苗正常生长获取可靠的支持,还需关注树苗繁殖材料运输管理细节,切实执行管理任务,保证能够及时地消灭树苗栽种前携带的病虫害,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加以判断,科学地分析出病虫害的出现原因,使得树苗更加茁壮成长,同时也让森林整体的健康发展得到可靠的保障。

4.2 调查和评估

调查和评估是开展实际工作前的基础,只有获取了相应的数据信息和理论依据,才能指导后续的实际行动。需要正视人工造林区域病虫害的类型,同时判断其危害的程度,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评估技术,准确地分析出病虫害的整体发展趋势,及时地解决树苗受侵蚀的问题,以免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在具体的调查评估阶段,应该适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全面地掌握病虫害资料,通过科学的归纳整理和统计,让病虫害抑制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记录,在汇报总结的时候,传播成功的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3]。

4.3 机械和生物防治

机械和生物防治是一种重要的举措,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具有较大的帮助。物理和生物防治的重点是通过实施透光抚育方案,确保林中空气能够有效地流通,同时还可真正地将病虫害树木清除,缩减病虫害侵蚀的范围,使得未受病虫害侵蚀的树木得到保护。借助高温处理和遥感技术等,使得病虫害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该类高新技术的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同时还不会危害病虫害的天敌。森林保护区中以病虫、害虫为食的寄生类和微生物等,均被视作它们的天敌,天敌能够直接地发挥出作用,科学地抑制病虫害的蔓延,在林业保护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需要注重有益生物的科学保护,还可适当引入天敌生物,以此构建理想化的系统。

4.4 植被密度调整并制定检测标准

结合大量实践证实,需要关注各种调查数据信息的展示作用,通过合理总结和分析,判断出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认识到具体的扩散规律。依照基本的调查研究可知,病虫害在森林保护区中多是在较高或较矮的区域呈现出极快的蔓延速度,可见应该将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视作重要的条件,针对森林保护区的垂直密度展开有序调整,确保病虫害防治更加到位,实现科学控制,合理地降低病虫害交叉感染率。此外,在森林保护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严谨的检测标准,建立富有实践价值的监控管理制度,合理地遵守具体的规则,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自我督促。在进行人造林的检测时,应该结合树木情况、区域情况等,在树木生长的全年展开实时观察,由此分析出基本的生长态势,记录病虫害实际情况。此外,还可随机选取部分树木进行调查,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支持,让整片森林的具体情况有迹可循。

4.5 选择适宜的林业生产方案

在林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均应该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从育苗阶段抓起,确保苗木选择合理,根据土壤和气候状况,科学地分析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对策。为了让林业稳步发展,在人工植树造林的时候,需要合理搭配具备较强病虫害防御能力的苗木,依照基本情况加以分析。人工造林应该将混交林作为重点,在科学改善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适当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工作人员还需强化幼苗筛选意识,同时落实好后续的巡查工作,对于枯死和濒死的植物,应该及时地将其清理,必要时可交送检疫部门进行检测,若是发现病虫害疫情,则能够为治理工作争取时间。特殊情况下,也可依照具体的需求运用封山育林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地控制人畜对森林植被的威胁,确保森林资源更加完整。

5 结语

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防治,还需要在树木生长、管理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采取实际的行动规范具体的过程。通过文章的概述,了解到森林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同时明确当前森林病虫害的问题,阐述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防治手段,以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得到可靠的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森林保护树苗病虫害
移栽树苗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我们的故事
研究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影
三棵桃树苗
探析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