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1-12-01杨金燚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栽种根系幼苗

杨金燚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 甘肃庆阳 745000)

城市绿化工程中需要大量的林业苗木。苗木要经历培育、移植、运输、栽种、养护等多个环节,才能够成为城市绿化工程的一部分。由于苗木已经适应了原生长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对水分和营养物质摄取和消耗也能保持平衡,在移植后,苗木对新土壤和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不强、不能适应新栽种地的供给平衡、运输过程中根部保护不当受到伤害,这些都是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相关林业技术人员针对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苗木种类,改良土壤环境,提高移植和养护技术水平等,努力提高林业苗木种植的存活率,促进城市化生态工程的顺利进行[1]。

1 造成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自然条件因素

1.1 栽种土壤对林业苗木生长的影响

土壤的pH 和结构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中性土壤有助于苗木吸收养分,健康成长。土壤酸碱性被破坏后容易使苗木根系生长紊乱,危害苗木的生长。

结构紧实的土壤一般土质黏重,保水能力强,但透气性差,很容易形成板结土质。在水分集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积水,影响根系呼吸,不适合栽种对通气性要求高的苗木品种。土质疏松的土壤透气性好,但土壤温差变化大,保水保肥功能也不强,土壤储存的养分很难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在这种潮湿或地下水位高的疏松土壤中,栽种肉质根系植物成活率相对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土壤结构、通气性、保水保肥性会给苗木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在实际栽种中混合使用不同结构的砂土和黏土土壤,给苗木提供适合的土壤环境。

1.2 气候环境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也会影响苗木生长。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苗木品种,这样既可以保障城市整体绿化景观效果,又能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播种前,需要先对培育苗木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考察研究,降雨量和光照条件都是研究分析的对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东南沿海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光照充足,而降雨量低、光照少是西北内陆地带的气候特点。根据不同品种的苗木需水量和喜光程度,选择在合适的季节和气候环境中进行栽种,避免影响其生长。

2 人为因素对林业苗木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2.1 苗木种植时间选择不当

苗木移栽过程中需要离开原有土壤、气候环境,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到苗木的根系,进而削弱它光合作用的效果。有的地区受到季节气候和温度的影响,需要根据苗木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时间移栽苗木。比如我国南方地区的5—9月,北方夏季10—15 点,这些月份和时间温度过高,不利于苗木的移植栽种。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制约苗木移栽过程,导致苗木死亡。目前,城市绿化任务比较繁重,施工单位往往不考虑天气情况对林木的影响,进行反季节移植,但受到工期的限制,苗木在起苗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及时栽种,这种周期比较长的移栽行为会导致苗木根系和土壤环境长时间分离,给苗木生长存活造成不利影响。

2.2 苗木根系保护处理不当

苗木根系是影响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有的苗木在大量移植时根系已经比较发达,移植时又需要切掉大部分的外延根系,而主干根系离开土壤后很容易死亡,对苗木的存活率造成严重影响。苗木吸收营养大多是靠树冠投影附近的根系,而苗木移栽过程中经常只保留主根,去除吸收根,容易引起苗木种植后的脱水现象,导致水分失衡。在移植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吸收根才能恢复,从而影响苗木新根叶的生长,随着苗龄增长,苗木细胞分裂能力减弱,进而造成苗木死亡。

在苗木栽植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损害苗木根系的行为,比如在向苗木种植区域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苗木根系造成伤害。种植者不能及时发现并挑选出骨干根部死亡的苗木,还坚持栽植根部受损的幼苗,这也是造成苗木栽植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移栽苗木过程中,保护好幼苗根部是保障苗木栽植存活的有效手段[2]。

2.3 苗木后期养护的影响

苗木播种成功后,对幼苗的保护很重要。刚刚种植的林木幼苗还很脆弱,需要在苗木挖掘、运输和后期的栽种等环节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避免对幼苗造成伤害,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苗木移植工作完成后,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精心管理,但当前许多园林施工单位对苗木移植后管理不善、浇灌不及时,没有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养护,导致许多苗木出现初期假死现象,很难应对大风大雨。

2.4 园林技术人员水平低

我国城市绿化管理中,许多苗木移植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缺乏对移植苗木生长习性的充分了解,从而在移植过程中对苗木的处理不当。比如技术人员没有及时修剪损坏的根系和树冠,阻碍了栽种后苗木的正常生长;起苗时,对实际情况勘测不准,伤害苗木根系,运输过程中没有给根部喷水,给苗木枝干和茎叶喷洒抑制蒸腾的药剂等保护措施。

3 预防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措施

3.1 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环境

苗木在移植过程中生长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新栽植环境的土壤肥力、酸碱度、通气性、保水性能都可能造成苗木死亡。林业苗木的种植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较高,中性土壤是适合大多数苗木生长的优质土壤,十分有利于苗木吸收水分和营养,促进苗木的健康茁壮成长。如果需要栽种的苗木土壤pH 不达标,就会限制苗木根系的发育,进而减缓苗木的生长,甚至造成苗木死亡。因此,在种植林业苗木时一定要选择酸碱度适中的土壤。

土壤的结构也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松软的土壤结构透气性好,有利于苗木根部呼吸,但在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苗木不能储存充足的养分。这种结构的土壤种植肉质根系幼苗比较容易成活。或者在树木移植完成后,对土质有机物进行分析,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选择最佳肥料品种,在合适的时间给苗木浇水施肥,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给苗木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土质紧实的土壤透气性差,保水能力高,容易发生板结积水现象,从而影响苗木生长。种植时可以通过给土壤中添加一些有机肥、粗砂和碎树叶等,改良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完成后,严防种植路段遭受重物碾压,在行道树种植中使用树篦子,可以保持土壤的良好渗透功能。在苗木种植时,应该根据苗木的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才能有效保证林业苗木的存活。

3.2 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对苗木种植的影响

种植地的气候环境是林业苗木种植必须考虑的因素。首先,看降水量和温度是否满足栽种树木的生长需求,再在当地选择合适的土壤环境。其次,掌握好种植时间,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选择恰当的种植时间。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阶段,苗木生长和代谢能力都强,冬季相对微弱,或者直接进入休眠状态,是移植栽种的最佳时间。再次,综合考量降雨量、温度、湿度和pH 等因素对离开原生长环境的苗木种植和维护管理带来的影响。

移植时间关系着苗木的成活。移植后的苗木需要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并需要保持养分吸收和消耗的平衡状态。气候干燥地区在春季移植比较好,这时苗木还没有枝芽,树液已经开始流动,苗木蒸腾作用小,土壤中水分也比较充足,利于移植苗木的生长。等新栽植的树苗生长势头良好后,完全可以在干燥多风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3.3 加强移植苗木的养护管理

苗木移栽后,需要及时补水增肥,这就需要园林绿化工作人员根据幼苗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还要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定期浇水,施加合适的有机肥料,提升土壤质量使之满足幼苗生长需要。定期修剪枝叶,保障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提升林业苗木的生态功能。苗木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植物表皮和根部,对根系和外部结构进行恰当的包装,减少对根系和树皮的伤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苗木移植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检查苗木质量,去除生长不良劣质的幼苗,减少对栽种土壤和气候环境资源的浪费,给其他苗木提供优质的生长空间。把种植区域内的杂草、垃圾清理干净,向土壤中施加一些草木灰或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根据植物根部情况合理设置嫁接孔和土壤深度。移栽成功后,做好苗木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根据苗木生长时期调整通风,定期补充水分和有机肥,为苗木生长提供足量养分。相关科研院所还要加强林业工作的研究,研制出适合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种植的新品种,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对林业苗木的需求。穴植法是最佳苗木移植方法。苗木栽植时,人工挖掘树穴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有利于后期树木快速生长。起苗时前先浇水,保障起苗时土壤松软不伤害根系。根部土球也要保持完整[3]。

3.4 精心选择适合的苗木类型

在移栽过程中,农林技术人员要根据新栽种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在了解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技术人员要学会识树,了解苗木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进行林业苗木种植。另外,苗木的生长状态和形状特征要符合城市绿化建设的景观特征,考虑整体生态建设的协调融合性。

5 结束语

土壤、气候、人为原因都是影响林业苗木种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移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苗木移植方案,选择栽种地环境的苗木品种,改善土壤墒情,加强移植和保养管理,提高农林种植技术水平,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栽种根系幼苗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希望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有 时
不同播期对甘草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咖喱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