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推动重楼产业规模化发展

2021-12-01李晓华黄凤芹

云南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重楼农户

李晓华,黄凤芹

(龙陵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云南龙陵 678300)

龙陵县地处滇西龙川江和怒江之间,东与怒江和施甸县为邻,东南与临沧市永德、镇康两县毗邻,西南与缅甸隔江相望,西与德宏州芒市 、梁河县接壤,西北隔龙川江与腾冲相眺,北接保山市。国境线长19.71 km,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 km,南北最大纵距78 km,总面积2884 km2。龙陵县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段,高黎贡山山脉由北向南深入境内,形成中部高、东西两侧倾斜的地形,山岭纵横,丘陵起伏,山高谷深,山脉、河流相间排列。县境最高点为东部大雪山,海拔3001.6 m,最低点为西南万马河口,海拔535 m,相对高差达2466.6 m。县境属热带季风气候,其中,高山区较寒,峡谷平地区温和,低海拔河谷区较热,年平均降雨量2100 mm,年平均气温14.9 ℃,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有“十里不同天”之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39万hm2,林地面积17.58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1296 m3,森林覆盖率达73.62%,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林下产业发展创造了“天然居室”,孕育出丰富的森林资源。龙陵县植被类型跨越了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等6个植被型,维管束植物种类由2006年的2492种增至现在的261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达16种,特有植物达625种。

一、野生重楼资源濒危促进人工种植

长期以来,龙陵县主要采收野生重楼供给市场。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重楼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对重楼需求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也随之一路狂升,民间滥采滥挖现象严重,80%的野生重楼被过度利用,目前野生重楼已被列为云南省30种稀缺濒危天然药物之一。

市场上重楼鲜品价格也由20世纪80年代6元/kg和90年代40元/kg,涨到现在的230元/kg左右。群众看准这一市场,自发探索人工种植重楼,2007年开始由农户零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县有10个乡(镇)78个村2500多户种植重楼,种植面积达1000 hm2。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基地有龙陵县青丰重楼种植科普示范基地13.33 hm2、龙陵县重楼协会龙新种苗繁育基地3 hm2、碧寨乡重楼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2.87 hm2;5个重楼种植大户总共种植面积46 hm2。

龙陵县重楼种植品种种源主要来自缅甸、腾冲、巍山、武定及龙陵县的野生苗,其中80%的种苗为外地种,20%为本地种,品种多达20个。种植模式以搭建遮阴网,直接在地面种植或林下种植。目前已成立了龙陵县重楼协会1个,重楼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

二、重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龙陵县对重楼产品种植的质量没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生产出的重楼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利于重楼产业的长远发展。重楼是一种中药材,种植重楼最重要的环节是保留好其药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创造与野生重楼相似的生长环境,尽量少施化肥和使用农药,达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

(二)市场秩序混乱,缺乏营销渠道

一是市场缺乏合同精神,缺乏商标、专利、订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二是在销售上存在着“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龙陵县也有重楼协会和重楼专业合作社,但未形成合力、抱团销售,加之无序竞争,缺乏营销主渠道,影响重楼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种植户科技应用水平低

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他们大多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思维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制约了重楼产业的发展。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与企业得不到销售服务的指导。目前重楼种植品种多为群众自发的驯化种植野生重楼,所以面积少、分布散,难以形成规模。重楼产业发展缺乏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部分农户栽培选地不当,远离水源导致无法灌溉;部分农户用熟地种植,种植几年后,病虫害相继发生,农户要么发病不治,要么乱用药治理。在种植技术上也仅仅限于重楼能够成活和生长,难以控制重楼的产量和质量,导致重楼经济效益无法凸显。

(四)市场供求失衡,缺乏资金投入

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通,会导致生产趋同化。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再加上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使投资种植的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重楼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组织化程度低,群众盲目种植

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各自为政”,使重楼产业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特别是在品种选择上呈现“多、乱、杂”现象。由于群众从多方面了解到市场对重楼需求的紧缺性、重要性,便纷纷从四面八方进种,不论药用成分高低统统收集种植,导致种苗“多、乱、杂”,群众种植重楼的盲目性较大,这样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

(六)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

由于过去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重楼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缺乏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市场供求信息滞后、销售渠道不畅,难以提高生产效益。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良种繁育及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

目前,栽培的重楼种源主要来自野生混杂群体,植株的生长习性、有效成分和抗病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栽培后难以保证药材品质,对相关中成药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优良重楼种源选育已成为规范化栽培的重点任务。一是进行良种选育,加快种苗生产,建设规范化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按照GAP标准推进重楼种植基地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的重楼种植基地;三是推行重楼种植GAP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二)创新经营机制,搞活产品流通

引进重楼产品收购企业,推广“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产销信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动向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由政府协调与大型需求重楼原料的企业联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及“订单种植”经营模式,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产品;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积极创造条件,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经营策略;三是积极引导农民与企业实施利益联结机制,由于重楼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农户投资风险较大,由关联企业解决相应的种子经费、前期资金投入等问题,以工业反哺农业,保障农户的利益,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实现企业和种植户双赢格局。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种植水平

强化技术培训,重点加强技术人员、农户的规范化种植技术、产地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提高滇重楼产业科技应用水平。要通过与高等院校、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种苗繁育、成分研究、深层次产品开发、病虫害防治等重点、难点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试验与示范。制定重楼种植技术标准,严把整地、打塘、移栽等环节关,实行标准化种植。重楼种植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一般种子繁殖5年可收获,块根繁殖3年可收获。从龙陵县目前的情况看,驯化栽培重楼难度不大,但应掌握一定的技术要领。一是要注意选择种植地域,模仿野生重楼生长的生态环境;二是采集成熟的种子,用冷水浸泡清洗,打破种子休眠,若用块根繁殖,切口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从切口处侵染,造成种块腐烂;三是种植地块的腐殖层要深厚,并适当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四是注意保湿及排涝,保持地块清洁无杂草;五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壮大重楼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对种植大户、专业户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带动作用。特别是对现在已组建的龙陵县重楼协会和几个专业合作社要加强领导,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技术培训作用和产前、产中、产后的龙头带动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部门指导、依法创办、市场运作”的多种形式,多途径发展重楼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参与重楼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支持重楼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等经营服务活动。培育壮大1~2户加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辐射带动广的重楼加工龙头企业。

(五)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推动重楼产业规模化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重楼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入股,采取股份制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猜你喜欢

重楼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恩施地区三种重楼属植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爱尼山的重楼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