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农村供水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山区供水水质

朱 琳

(北京中铁生态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山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供水对提高山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效解决山区农村的饮用水问题与农作物灌溉问题。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多,政府越发重视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供水同山区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关系着山区农村的生产发展。

1 山区农村供水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存在水资源匮乏问题,严重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山区的农村。供水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加强供水运行管理可实现当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效解决居民生活用水与农作物灌溉的生长需求[1]。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淡水总资源约为两万八千亿平方米,仅占全球淡水总资源的百分之六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两千三百平方米,甚至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山区农村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时常要重复利用水资源,因此对其进行供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山区农村的供水现状

我国山区农村地形较为复杂且气候多变,很多地方缺乏水资源。地表水的来源主要为泉水、河库水与雨水,水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难以保证水质。在丰水期,山区农村的河水流量与雨水量都会增多,水量充足的同时,其中的泥沙含量大,细菌含量也会增加,水质较差。在枯水期,山区农村所有水源的水量均会减少,一些地区甚至会出现断流等现象,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地下水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可分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取水较为方便,但容易遭到污染,无法保证水质,且水量相对较小。深层地下水有着丰富的水量,水质相对较好,但埋藏较深,取水难度大,投资费用高。个别地区因为挖矿采煤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地质结构,会使地下水位出现变化,还会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2,3]。

随着我国“三农”政策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山区农村获取了政府的投资资金,有效改善了供水情况,提高了山区农村的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与生态环境。并且,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一直在提升,有效缓解了山区农村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保障了山区农村的用水。社会发展至现阶段,我国山区农村基本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水,在供水的运行管理方面也具有规模效益明显、受益人口多、投入资金大等优势[4]。简而言之,我国山区农村供水虽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农村供水呈现出阶段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保障山区农村供水是一项长期水利建管目标任务。山区农村供水中存在注重建设、轻视管理问题,难以真正落实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想要完全解决山区农村供水问题仅仅依靠资金投入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管理类、技术类的人才投入供水工作中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山区农村的供水整体水平[5]。

3 山区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3.1 供水规模较小

山区农村居民的居住地比较分散,村与村、户与户之间有着较远的距离,地形条件复杂,很多供水工程采用单独供水形式,部分地区采用联村供水形势,使得单项供水规模较小,供水工程相对分散,制约了供水保证率的提升。

3.2 季节性缺水

一些山区农村的生产生活依靠地表水或是天然降水,受到季节的限制。一旦遇到干旱年份或是枯水期,水库、旱井等蓄水设施将起不到作用,这些地区将会形成季节性缺水。还有部分地区虽然建设了供水设施,但是因为管理失当使得管网出现渗漏、冻裂等情况,影响了供水。

3.3 监控工作不到位

很多山区农村饮水工程缺少自动化的监控体系,负责供水安全的单位往往利用人工巡查或是听取人们口头反映的方式了解掌握供水情况,起不到及时监控的效果,无法实施了解农村供水的水量、水质数据。一旦供水工作出现问题,相关单位也难以第一时间察觉并处理。

3.4 供水不够稳定

我国的供水标准在不断变化,一些山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年度较早,受到投资额度、供水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质量相对较低。随着时间的流逝,维修经费难以落实,会造成一些供水设施设备老化、落后,导致供水量不足、漏水率高。还有很多供水系统缺乏水质净化处理与消毒设施设备,影响水质[6]。

3.5 管护机制不健全

建设完成的山区农村供水工程有着明确的产权,但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不够健全,个别规定的执行力度不足,影响到供水效果。同时,供水工程需要大量的运行管护经费,资金不足、缺水专业人才、居民节水意识淡薄等因素都会加大供水难度。

4 改善山区农村供水的策略

4.1 推动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

相关部门可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并积极对农村的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在有一定条件的地区借助大水源,大水厂、供水设施与输配水管网推动规模化工程建设。在条件不足的地区移民并村、实施联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小型工程的规范化建设,开展梯次推进以满足山区农村居民的供水需求[7]。相关部门可循序渐进推动供水工程的规模化建设,争取多方面的帮助。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引进、培养相关人才。

4.2 采取工程措施稳定供水量

针对因为枯水期水量不足的地区,相关部门应积极普及节水知识,综合考量从水资源充沛的地区调水,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因天气因素导致管网等设施损失的情况,相关部门可在普查气候的前提下掌握当地的最大冻土深度与最低气温,尽可能提高管网埋设深度的精准度,防止重复投资;针对供水设施设备落后、老化导致的水量不稳情况,相关部门可通过排查摸底掌握当地实际情况,同上级主管进行请示,积极筹措资金,引进市场机制,通过专款专用等方式巩固提升饮水工程。

4.3 规范供水工程建设

在建设山区农村供水工程项目时,相关部门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明确规定项目工程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与承建主体,需严格遵守项目法人制、工程质量终身制等制度。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相对落后,供水对于当地居民的重要性不言,所以相关部门对供水工程的质量必须层层把关,防止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以权谋私、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最大程度发挥供水工程的效益[8]。

4.4 加强运行管护

相关部门还要严格管理供水水质,对其进行定期检测。若将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相关部门应该依照区域内的地下水补给的具体情况划分水源保护范围并设置栅栏,对深井加盖上锁,禁止采矿等影响水源的行为;若是将泉水作为供水水源,相关部门应查阅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了解水量和水质的具体变化情况,依照径流补给区划分水源保护范围并设置栅栏,禁止乱采乱挖等影响水质的行为;若是以蓄水工程作为水源,相关部门要重视蓄水设施附近的保护工作,在蓄水设施附近不可建设厕所、污水池等建筑物,要确保供水的安全卫生;若是水源地附近有厂矿企业建设完成并且不能在短时间内搬迁,相关单位应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污水净化设施,不可排放污水污物。

4.5 重视监督工作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水源的水量开展监测工作,化验分析供水的水质,如果发现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同当地的公安、环保等单位相互协助,一同做好水资源保护监管工作,若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争取实现“谁污染,谁治理”,保障山区农村的供水安全。在供水工程运行过程中,当地政府可在遵守政策的基础上设置公益性工作岗位,聘用本地居民作为供水工程的管护人员,通过培训等方式增强其业务能力,通过表彰等方式调动其积极性,有利于加强供水安全管理。

5 结语

山区农村的供水不仅关系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农村的用水问题,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各级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有机结合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方式为山区农村居民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同时有机结合供水工程建设和农村卫生整治极大程度提高了供水率与水质达标率,提升了水质保障程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角度来看,解决山区农村供水问题不单是一项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项政治行为。针对山区农村存在供水问题的地区,政府部门应当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理论指导,积极提高供水安全标准,巩固住供水成果,争取为广大人民带来切实利益。

猜你喜欢

山区供水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山区修梯田》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