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2021-12-01何镔进
何镔进 卓 识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水环境改善以及环境治理的重点问题,需要增强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准,建设美丽的乡村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国家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国务院多次召开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需要因地制宜,一些地方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口密集情况、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个层次,最终选取合适的运行模式和性价比较高的技术。通过研究村庄的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详细了解了水的去向、管网配置情况、运行成本等重要内容,分析了影响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方法和运行模式,可以为其他农村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人口密度、地形等因素,在安徽省选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水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宿州市萧县等地区人口密集的地区作为平原地区的代表,池州市石台县作为居住比较分散的山区代表,江苏省泗阳县经济比较落后,作为经济落后地区。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居民走访等方式,可以评价研究区各个村庄中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出水去向、运营成本、运行主体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运行现状
(1)主要工艺线路和装备
目前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类型包含A2/O、A/O、人工湿地、接触氧化、净化槽、MBR6种工艺。通过调研发现,使用活性污泥法和其衍生工艺的处理方法比较常见,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其次。活性污泥和其衍生处理工艺在平原地区以及丘陵地区应用的比较多,工艺需要选取设施需要结合当地的排放标准。
(2)污水处理后的去向
通过调查发现污水处理后一般用来灌溉肥田和水田,有的向自然水体中流入,还有的排入城市市政管网之中。
(3)管网的配套情况
安徽省调研的农村点位均使用集中式污水处理设备,同时也配备了管网。有的村庄使用了将雨水改造后进行收集,这样可以降低管网在建设过程中的费用使用,有的村庄使用新建的配套管网,这样可以实现雨污分流的目的,配套的管网的场地和设施的规模的关系不大,与地形、成本、原有配套管网等因素有关。
(4)建设与运行成本
安徽省地调研中发现,AO工艺每吨水的建设成本是0.4~0.7万元,每吨水的运行成本是0.2~1.8元,厌氧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工艺每吨水的建设成本是0.4~2.5万元,每吨水的运行成本是0.22元左右,膜处理工艺中每吨水的建设成本在2.5万左右,每吨水的运行成本是0.66~1.5元。
2.2 问题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设施还是比较薄弱的。一些省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部分没有实现雨污分离。很多地区的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在原来的排水管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而产生的,没有真正的进行污水分流,雨季时污染物的浓度比较少,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效率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容易出现污水流出的现象,对地表的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从很多省份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很多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数量差距比较大,很多地区很难实现简易、高效、节能的效果。安徽省的很多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要的地形形式,农村的人口分布都比较分散,需要建立成本比较低、处理效果优异、运行费用低甚至是无运行费用、便于管理和维护、适合山区以及分散村庄的处理设施和对应的管网设备等。
3 讨论和建议
农村生活的污水设施的管理工作以及运维工作,虽然运行了很长时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运维和日常管理方面。
(1)标准执行不精准,标准的要求比较多,有的处理规模和排放的标准需求没有匹配。COD排放限值差别很大,从50~200ml/L,限值差别非常明显。目前很多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为30t/d,最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人工湿地+无动力厌氧模式,执行的标准是GB18918—2002,很难执行统一明确的标准。有时污水处理设施处于高负荷的运营状况,人工湿地+厌氧很难满足农村污水排放标准的各项要求。通常排放使用的标准是GB18918—2002中关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但是此项标准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主要表现为: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应的配套设施有待于加强,管理和技术能力比较稀缺,很难严格执行该项标准。农村的污水排放量随着时间变化幅度比较大。设施比较多,很难实现全面监管。处理工艺的流程也比较简单,污泥回流工序运用的也比较少,除去N、P的能力有待提高,很难满足标准中有关的指标数值。急需制定符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对应标准,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比较多的省份,更需要适宜的排放标准以便于选择更加合适的设施工艺,以便于后期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后期运行成果好坏提供一定的依据。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需要分级进行控制和管理。一些地区环境容量比较小,水源地的源头比较敏感,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需要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相关标准可以放宽要求。排放标准中控制项目,数量应该适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最好适宜检测,同时可以客观反映农村的污水特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①控制项目包含SS、COD、NH3-N等,需要从总体上控制污染物的总量值;②大肠杆菌群数可以客观反映为水中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③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包含TP、TN等,可以反映周围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的程度,尤其是水库、湖泊等,对这些指标要求得更加严格;④特征污染物包含动植物油、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农家乐、小学、食堂等餐饮行业的废水排放需要特殊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2)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重复化
很多省份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管理工作与多个部门有关,运维、建设、监督等,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的情况。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将运营的责任运行到位,要建立分级的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建立省市县逐级的管理责任制度。省级需要制定较大的工作方针,市一级需要负责本级范围内的具体工作落实情况,县一级是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营责任主体,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明确运营管理的主体,保证经费合理使用,按照国家对乡镇的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城建、国土、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镇政府和村委会是农村生活污水出来管网日常维护的主要责任人,需要对设施的运维实现高度配合。
(3)在长效的运维管理工作中,避免出现经费单一有限,运维程度较差、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多个问题,全面保障资金途径和资金来源等问题,避免出现设施无人监管和管理不善等问题。经费的来源通常是途径比较单一,常见的有自筹和财政两个方面,同时容易出现运维的程度比较低,很多运维人员均不是专业人员。第一需要拓展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县级财政的经费在农村污水处理运维管理中应该包含日常的运行与维护、效果评估、监督管理等方面,应该纳入县级的财政预算之中,可以通过向企业收取排污费、出让土地收益等方式进行资金筹措。在饮用水的保护区中,需要建立设施运营管理的生态补偿的专项基金。统筹供水村庄、乡镇的供水资源,可以参考城镇供水标准适当的收取污水处理的有关费用。这样可以建立和健全农民集体经济为主、政府整合投入和奖励作为辅助,形成全面保障的设施管理资金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扶持政策。运用现有的农村优惠政策以及现有的扶持项目,争取获得运营设施企业关于税收、电力等有关政策。第三方的专业运维问题,需要鼓励地方政府实行招标的方式,选取实力强劲的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以及运营管理的工作,第三方的专业服务主要工作是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包含水质检测、设备更换、定期除泥、日常运行、维修等具体运维工作。简易的工作可以由附近居民完成。需要引入市场资源,不断强化技术,充分运用市场的资源,不断注入专业化的力量,增强治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的力量。
4 结论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主要以小规模的为主,采用的人工湿地+厌氧的处理技术比较多。运维的经费费用主要来自村级自筹和各级政府的财政,需要以村委会自管的方式实行日常运维。需要有关的部门制定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制定工作,这样便于有关部门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排放标准的有关指标不能太过苛刻,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检测指标需要包含COD、SS、NH3-N等,微生物指标包含大肠杆菌群、富营养化指标包含TP、TN等。不断落实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保障运维的经费,不断的拓宽经费的渠道来源,明确责任的主体,推进第三方的专业化的运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