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1-12-01张细琦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后处理尿路

张细琦

(南宁广济高峰医院,广西 南宁,530001)

泌尿系统位于腹膜后并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对比,既往传统检查方法主要以卧位腹部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为主,但由于图像分辨率较低,易受腹部条件影响,无法完整显示整个泌尿系统,易漏掉小病灶导致阳性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1-2]。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与推广,该方式以其扫描速度更快、层厚更薄、各向同性及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泌尿系统检查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当中,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像重组,对病变进行全面观察,有助于提高对细小、疑难病变的诊断。本文现就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多层螺旋CT 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主要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可通过多方位、不同显示方式对病灶的来源、性质、浸润范围等进行显示,对于泌尿系统疾病中的某些征象是来自肾实质或肾盂、是正常变异或是病变所致均可进行明确并进一步确定病变来源[3]。其中CPR 需要手工绘制曲线、VR 需去骨处理,其他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方便并可根据诊断需要做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纵面的图像重建[4],所获图像能客观反映解剖关系与病变。临床研究人员对肾脏、输尿管及膀胱恶性肿瘤应用MPR、CPR 及VR 进行处理可清晰呈现肿瘤大小、形态及累及范围,同时可结合轴位多期扫描对肿瘤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并作出准确判断。VR 与MPR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与重复肾盂输尿管的重要方法之一,可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及时对膀胱壁内多发憩室及重复输尿管的开口位置进行发现[5-6]。CPR 则是在MPR 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也是目前显示输尿管最好的三维成像方法,可在一个平面上使输尿管直观全程的进行显示并准确确定结石、肿瘤位置及输尿管梗阻扩张及结合引起的狭窄程度[7]。MIP 则可较真实的对组织密度差异进行反应,尤其对于中孔器官壁显示具有较好的优势[8]。MPR 良好的周围解剖关系可清晰显示膀胱后方阴道内漏出的不规则形碘对比剂。根据不同疾病选择最佳的图像后处理方法是合理应用多选CT 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后处理方法均应以常规轴位图像作为基础,若方法不当或未对轴位片仔细观察则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误差并给疾病诊断造成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对轴位片图像与重组图像充分分析结合并综合判断后做出评价。

2.泌尿系统疾病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影像特征

2.1 泌尿系统结石常规CT 间断方式进行扫描,全身扫描则需患者多次屏气才能完成,常由于呼吸幅度不均匀导致病灶遗漏或由于层厚选择不适宜造成部分容积效应而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螺旋CT 扫描由于特殊的扫描方式及图像重建技术可有效缩短扫描时间,患者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对全身的扫描,对于各类结石的诊断,尤其是小结石具有其他影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9]。相关报道指出[10],多层螺旋CT 对诊断尿路结石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98.0%,特异性为96.0%。研究人员[11]对50 例急性腰痛患者分别应用非增强CT、X 线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进行检查,影响结果经临床证实表明,非增强CT 显示结石敏感性为100.0%显著高于X 线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54.0%,64.0%,非增强CT 与排泄性尿路造影相同,认为较X 线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来说,非增强CT 是一种准确、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可帮助医生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并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治疗。同时,通过MPR 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实现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肾结石并对结石比邻关系进行明确,更好的评估肾内结构,对后续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发挥积极作用。

2.2 肾脏囊肿与肿瘤多层螺旋CT 具有扫描速度快的优势,还可有效避免呼吸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在对肾脏肿瘤进行诊断时,多通过增强CT 方式进行检查并借助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多平面、多方位的影像资料,对确定囊肿大小及性质提供客观、准确的理论依据。常规CT 技术由于扫描层面太厚,再加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将造成囊肿密度假性增高,易被无痕为实质性肿瘤。多层螺旋CT 可应用<1/2 囊肿直径的薄层扫描或小于层厚的重建间隔回顾性重叠重建,使层面中心通过病灶中央,囊肿密度及各种征象显示的更加准确,更有利于鉴别。通过图像后处理中的MPR、Min IP 及VRT 等技术可进一步对肾动脉及其相关分支、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情况进行显示,了解病灶区域血供情况并制定肿瘤的治疗计划。另外,螺旋CT 对囊性肾的分隔、结节及强化等恶性特征具有较强的显示能力。既往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静脉内微小癌栓的检出敏感性显著高于MRI,对肾细胞癌症分期的鉴别力也更强。

2.3 输尿管及膀胱疾病对于输尿管急性及单纯狭窄畸形的患者来说,多层螺旋CT 及后处理技术可通过对CT 容积数据进行采集并处理后获得较高质量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及三维图像,工作站中还可将图像进行任意方向旋转,更有助于将肾盂、输尿管瘘瘘口的位置及具体走形清晰显示。同时,CT 尿路造影图像可避免由于输尿管梗阻而显示不全的缺陷,借助MPR、Min IP技术获取肾盂输尿管曲线切割从而对输尿管全段的剖面图像进行完整显示,另外,SSD、VRT 技术可获得清晰的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立体解剖图像并多方位任意观察,尤其对于肾盂、输尿管位置的病灶在显示上根据优势。膀胱疾病则多以膀胱肿瘤与结石较为多见,目前临床对膀胱疾病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以膀胱镜为主并已将该方式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可直接对病灶大小、形态进行直观观察并进行镜下病理活检,快速确定病灶性质。但该方式为侵入式操作,检测过程中较为痛苦,患者接受程度较弱且存在感染风险,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多层螺旋CT 中的多期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病灶区域、结石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清晰呈现,尤其可明确肿瘤对膀胱基层、膀胱周围组织及对盆腔器官的侵犯,不仅显著提升了临床对肿瘤分期评估的准确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诊断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并对后续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泌尿系统疾病的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 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及超声等。以多层螺旋CT 为主导,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可较好的显示泌尿系统疾病的整体情况并疾病的诊断发挥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不仅可观察肾皮质、髓质及肾盂现实情况,判断肾脏分泌功能定,还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小结石、阴性结石及细小病灶的遗漏;同时可多方位、多曲面及三维立体成像,使结石定位、定性更加准确,使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又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后处理尿路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要想不被“尿路”困扰 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清热化瘀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2例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