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1郑家勇秦惜春张拥军宋占锋
郑家勇,秦惜春,张拥军,宋占锋
(1.四川省万源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 万源636350;2.四川省万源市官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万源 63635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逐步推进,万源市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面积及品种类型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结构的不断改善,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与人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总量不足、品种不丰、供应力弱、竞争力低。为充分利用好山区立体气候优势,丰富城乡居民的“菜蓝子”,也为更进一步做大做强万源的蔬菜产业,有效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和平抑蔬菜价格,满足本地市场和外运需要的目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万源蔬菜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产业现状
1.1 区位优势
万源市系国家级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结合部,是四川省陆路交通出川的主要通道,素有“秦川锁钥”之称,襄渝铁路、包茂高速、国道210线和347线等交通干线过境。便利的交通给万源市创造了诸多产业发展空间,万源市已成为连接川陕渝的经济、文化、交通重地,为蔬菜产业发展、流通提供便利条件。
1.2 生态优势
万源市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奠定了万源市发展蔬菜产业的良好基础;万源市更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和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四川省天然富硒生态蔬菜基地和高山错季蔬菜基地,是万源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富硒、有机、绿色”也将成为万源蔬菜的优点、特点、亮点和卖点。
1.3 产业优势
优越的自然资源和通达的交通条件,为万源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蔬菜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自2005年开始引进韩国萝卜、辣椒、西蓝花、莴笋、鲜食玉米等新品种进行大量的试验、示范、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以来,新品种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地方品种。截至202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0.8万hm2,总产达到16.8万t,其中商品菜0.13万hm2,产量3.2万t,已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蔬菜、高山错季蔬菜产区之一。目前,全市主要推广蔬菜种类有西蓝花、莲花白、莴笋、鲜食玉米、加工辣椒等鲜食、加工型等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蔬菜品种,稳定的种植面积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存在问题
2.1 品牌打造与宣传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
虽然万源市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蔬菜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品牌塑造和市场宣传方面投入较少,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弱。目前,万源市尚未有知名度较高的拳头产品,老百姓可识度较低。万源蔬菜走向市场后,就变成了普通的蔬菜产品,品质和质量优势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较弱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宣传,限制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2 种植技术相对落后,蔬菜生产效率不高
万源市的蔬菜产业发展多年来,虽然也开展了系列的技术培训,但是先进高效的技术应用率较低,种植技术水平仍较落后,蔬菜生产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种植技术,撒播育苗、平垄种植,粗放施肥、补水靠天等仍是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而高效的穴盘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应用较少,造成万源蔬菜产量不高、外观商品性较低,直接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如加工辣椒1000~1500kg/667m2,产值仅3000~4000元/667m2,甚至更低。
2.3 生产基地规模小而散,机械化程度低
万源市蔬菜种植基地处于半山区,海拔500~1400m之间,典型的川东北山区地形造就了蔬菜种植基地呈小而散的特点,蔬菜种植基本靠人工操作,仅耕地可以采用小型拖拉机,而育苗、施肥、开厢、覆膜、移栽、打药、采收等大部分环节仍然靠人工,机械化应用程度极低,无形中增加了蔬菜种植的成本,限制了蔬菜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程。
2.4 产业链建设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万源市蔬菜产业发展已有15年,也形成了主要的蔬菜种植类型,蔬菜产品也远销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等周边大城市,蔬菜种植已成为菜农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万源蔬菜仍以鲜食销售为主,运输损耗较大,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深加工等环节建设滞后,尚未有涉及基地建设、分级包装、加工、冷链物流等蔬菜全产业链的企业,来引领万源蔬菜产业发展。不完善的蔬菜产业链建设,制约了万源市蔬菜产业的高效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部署等工作要求,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万源市蔬菜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迅速提升蔬菜产业科技水平,推进万源市蔬菜产业绿色生态、安全高效发展,依托蔬菜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大业,保障“菜篮子”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充足、安全的蔬菜产品,提升万源蔬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助力四川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市委市政府应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成立万源市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整合农业农村局、蔬菜主产镇乡、主要经营主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完善产业规划,优化产区布局
为推进万源市蔬菜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应制定《万源市“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万源市蔬菜产业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主要蔬菜种植类型,划分核心区、优势区、推广区,重点打造5大核心区,通过核心区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核心基地建设,打造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将万源市打造成为川东北重要蔬菜产业基地。
3.2.1 万源市优质蔬菜周年生产核心种植区 建立以太平镇、白沙镇等5个镇为核心的时令蔬菜种植区,种植面积533hm2以上,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品种搭配,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春夏季以番茄、辣椒、黄瓜、四季豆等瓜果豆类蔬菜为主,秋冬季以榨菜、青菜、萝卜等加工蔬菜为主。
3.2.2 万源市高山错季蔬菜核心种植区 建立以八台、草坝等5个乡镇为核心的高山错季蔬菜种植区,种植面积467hm2以上,种植类型以四季豆、萝卜、甘蓝、花菜、莴笋、青椒、菜豆等蔬菜为主,通过茬口调节,实现蔬菜错季上市,有效解决城区及周边市区秋冬淡季蔬菜供给不足的矛盾。
3.2.3 万源市加工辣椒核心种植区 建立以永宁、草坝、黄钟等5个乡镇为核心的加工辣椒种植区,种植面积333hm2以上,并依托加工企业建成辣椒烘干线3~5条,实现辣椒初加工,解决辣椒产地加工难的技术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再将干椒产品外销重庆、成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重点打造“万源红”干辣椒品牌,提升万源市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
3.2.4 万源市特色食用菌核心种植区 建立以永宁、井溪等镇为核心的食用菌种植区,种植面积67hm2以上,重点种植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品种,实现年产鲜菇2000余t,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逐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到2025年,实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hm2,总产量21.5万t,产值6.2亿元。其中优质商品菜种植面积0.33万hm2,产量10万t,产值3.5亿元;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33hm2,总产量0.5万t,产值0.4亿元。农村人口人均纯蔬菜种植收入1500元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95%,蔬菜加工转化率达20%以上,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以上,带动菜农人均年增收3000元,把万源建成川东北高山蔬菜基地和外销辣椒基地。新建冷链物流库3处,面积达3000m2,培育种植面积67hm2以上的蔬菜种植合作社10个,带动1.5万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3.3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水平
加强与省级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期科技服务关系,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开发与转化,引领万源市蔬菜产业科学种植、绿色生产、高效转化。定期开展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讲座和田间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和科学种菜意识,从而提升万源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为万源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3.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通过提供外出学习、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管理程度,促进其健康运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技术帮扶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的建设,着力引导、扶持、培育一批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发展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核心力量。积极搭建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公司、龙头公司与市场的良性发展平台,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和高效运行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促进万源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3.5 整合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蔬菜种植效率
政府应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统用,加快推进农村高标准农田改造进程,重点改善土地、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蔬菜种植核心基地的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为机械化高效应用提供条件,助推万源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