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地膜覆盖栽培措施分析
2021-12-01刘兴强褚洪胜高德胜
刘兴强,褚洪胜,高 权,高德胜
(1.滕州市植保植检站,山东滕州 277500;2.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滕州 2775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由吃饱转向吃好。冬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矿质元素等,是典型的高钾低钠蔬菜,其中含有的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是营养丰富的优质蔬菜,因此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目前冬瓜主要采用露地种植,地膜覆盖大棚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本文分析了冬瓜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冬瓜种植经验,总结了冬瓜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冬瓜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1 品种及播期选择
1.1 品种选择
选择商品性好、抗病、高产且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常见的小型品种有“马群一号”“吉林小冬瓜”,大型品种有“大青皮冬瓜”“上海白皮冬瓜”等[1]。
小型品种“马群一号”为早熟品种,耐热性较强,分枝5~6 个,第5~7 节出现雌花,果实墨绿色,长圆筒形,果面光滑,组织致密,单瓜质量5 kg,每667 m2产量2 500~5 000 kg,适宜在华东和华中地区种植。小型品种“吉林小冬瓜”生长势中等,蔓较短,叶较小,主蔓上第10叶节开始着生第一朵雌花,以后每隔1~2 叶节又连续发生雌花。果实较小,单瓜质量1~2 kg。果型多为长圆柱形,一般长28 cm 左右,横径约13 cm,果实外皮浅绿色,被满白色茸毛,无蜡粉,皮薄肉厚,果肉白色,品质中上。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
大型品种“大青皮冬瓜”为晚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叶掌状。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18~22 叶节,此后每隔4~5 叶节着生一雌花或连续着生两雌花。瓜长圆筒形,顶部钝圆,瓜型较大,长约45 cm,横径28 cm 左右;外皮青绿色,肉厚约6 cm,白色,组织充实,含水分较多,味清淡,质软滑;单瓜质量15~20 kg。春种生长期为175~185 d,适于春、夏季露地栽培,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均可种植。大型品种“上海白皮冬瓜”为早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叶肥大,掌状,主蔓上第17 叶节开始发生第一朵雌花。果实多为长圆柱形,一般长50~55 cm,横径20~25 cm,果皮绿色,被满白色蜡粉,单瓜质量7~10 kg,皮厚肉薄,耐贮藏,品质中等。该品种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均可种植。
1.2 播期选择
一般冬瓜播种时间为3 月上旬育苗,4 月中旬定植。春提前塑料小拱棚栽培,可于2 月上旬采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营养钵播种育苗,3 月中旬定植。塑料小拱棚顶高0.6~1 m,跨度1.5~2 m,长度10~12 m。
2 育苗
2.1 营养土配制
因地制宜选用病虫源少的田表土、腐熟农家肥、草炭、复合肥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营养土孔隙度约60%,pH 值6~7,速效磷100 mg/kg 以上,速效钾100 mg/kg 以上,速效氮150 mg/kg 以上,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全面[2]。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整齐摆放于育苗床上,并一次性浇透水以待播种。
2.2 种子处理
由于种子在播前一般放在阴凉干燥处,为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进行晒种,但也应避免强光和炎热天气,以免烫伤种子,将种子晾晒4~6 h,期间翻动2~3 次,同时除去烂种。用热水浸泡可以杀菌消毒,水温保持50~55℃,浸泡10~20 min,期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水温降至22~25 ℃,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3]。催芽要用湿纱布包裹种子放置于催芽箱内,催芽箱温度保持28~32 ℃,2~3 d 可露白,待7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 播种
大田栽培冬瓜,用种量为200 g/667 m2,播种方法是每穴1 粒,其上覆盖1~1.5 cm 的细土,夜间可通过覆盖保温被等保温措施防止夜间低温影响出苗质量。
3 苗期管理
3.1 温度管理
冬瓜出苗时,白天温度控制在30~32 ℃[4],夜间18~20 ℃,低于15 ℃会影响出苗整齐度和出苗后幼苗长势。出苗后,白天温度23~28 ℃,夜间15~18 ℃。待幼苗三片真叶再提高温度,促进生长,白天温度25~30 ℃,夜间17~20 ℃。定植前要进行低温炼苗,增强抗逆性,提高移栽成活率,白天温度20~25 ℃,夜间13~15 ℃[5]。
3.2 水分管理
早春幼苗因外界温度较低,一般不需要浇水。若土壤过干时,可在晴天上午浇少量水,浇水后应在中午及时放风排湿。
3.3 定植
当苗龄达到30~40 d,幼苗有3~4 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时先覆盖黑色地膜,再打孔定植,定植后浇定植水,然后用细土盖严定植孔。每667 m2定植大型品种355~415 株,小型品种915~1 050 株。
4 田间管理
4.1 温度管理
定植后管理的具体要点是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促进缓苗,要求拱棚内温度白天为29~32 ℃,夜间为15~18℃。缓苗后,温度白天为25~28℃,夜间为15~18℃[6]。
4.2 水肥管理
缓苗后根据土壤湿度进行水分管理,待第一个瓜坐住并长至鸡蛋大小时,结合浇水进行施肥,以促进果实膨大,可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2 kg/667 m2。冬瓜进入结果盛期,要水肥勤施,促进果实膨大和高产,此时可每7 d 浇水施肥1 次,每次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5 kg/667 m2。采收前7 d 停止浇水,以便储存和运输[8]。
4.3 疏花疏果
一般将雌花摘除,从第二雌花开始选留子房形状周正、发育壮实、花柄粗大、子房完好、茸毛密、有光泽的雌花[9]。小型品种选留5~6 朵雌花,瓜坐住后,在第10 叶节以后留3~4 个发育快、柄粗、子房肥大、果型周正的果实;大型品种选留4~5 朵雌花,瓜坐住后,在第13 叶节以后留1~2 个,其余全部摘除。
5 调整瓜面
冬瓜在栽培上通常采用爬地栽培,需要进行翻瓜,每次使冬瓜转动1/4,促进受光和生长均匀一致。为防止翻瓜时扭断瓜蔓,可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10]。爬地栽培的冬瓜果实在阴雨天气,易感染病菌而腐烂,因此可在瓜底部放置木片等进行隔离[11]。此外,爬地栽培时,果实膨大后常会出现瓜未被茎叶遮住的现象,遇到强烈阳光暴晒后,易发生日灼病。应注意在瓜膨大后及时用摘除的瓜蔓、黄叶或枯草等将瓜遮盖起来。
6 病虫害防治
冬瓜病虫害较多,真菌病害主要有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后期的疫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有白粉虱和蚜虫等[12]。
6.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性品种、轮作、深耕灭茬、合理施肥、合理灌溉、调节种植期、采用嫁接技术等。合理轮作能够预防土传病虫害,即通过与病原菌的非寄主作物轮作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与不同种类蔬菜轮作倒茬及用防虫网覆盖苗床均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2 物理防治
冬瓜种植过程中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很多,为防止害虫或病原菌进入棚室,可采取覆盖棚膜、风口安装防虫网等措施进行阻断隔离;也可利用害虫对光的趋向性进行诱杀,在冬瓜植株上方25 cm 位置张挂黄板诱杀害虫,效果显著。对于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在冬瓜种植可进行高温闷棚,以杀灭害虫,具体方法是在土壤中撒施100 kg氰氨化钙,浇水后覆盖地膜,闭棚升温,持续5~7 d,可有效杀灭地下害虫。
6.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及其衍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称作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微生物防治药剂效果较好,尤其在培育安全、无公害冬瓜时尤为实用,具体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和绿僵菌防治菜青虫;生物药剂如多抗霉素对冬瓜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6.4 化学防治
防治霜霉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选用65%硫菌霜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 500 倍液喷雾。早疫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13]。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0%克霉净400~500 倍液防治,每周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 次效果较好。
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每5~7 d 喷施一次,连续3 次[14]。蚜虫发生时,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进行喷雾,每周防治1 次,连续2~3 次效果较好。白粉虱发生时,可用2.5%联苯菊酯乳油进行3 000 倍液喷雾,每周防治1次,连续2~3 次效果较好[15]。
7 及时采收
采收时间关乎冬瓜品质,当小果型冬瓜达到1.5~2 kg时即可采收上市,而大果型冬瓜要在果实全熟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