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思路探究

2021-12-01杨柳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供给思政教育

杨柳(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思政工作是其赖以发展的基石,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人才的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改革意识薄弱以及条件限制等原因的影响,导致高校思政工作停滞不前,尤其是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开展。2016年,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正式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不但给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改革发展方向,也给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供求关系,对供求模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工作的效率与品质。所以,重点分析该背景下的新媒体思政工作未来发展思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对于供给侧来说,其本质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方,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则是需求方,即需求侧。供给侧改革即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进一步扩大中高端供给,强化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程度,以此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整个供给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转变[1]。这一点和当前高校思政供给现状及发现发展完全契合。所以对于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只向学生灌输思政理论知识,完全忽视了学生在这之中的主要地位。但也不能过于强调学生需求,而降低了供给侧的效率和效果。思想管理当中,必须重视供给侧改革,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二、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由于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者并未对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给予高度关注,依然通过传统观念与方式组织教学,所以在整体供求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结构不合理问题。

(一)供需失衡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使其能够直接在便捷的新媒体当中接收海量信息,拓宽了其视野与知识面,同时也使大学生形成了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以及个性突出的特征,并在各项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又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至此,他们对于思政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实际需求日渐增强。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关注理论传授这一单一化的目标,一味依照自身经验和看法选择教学内容,并通过经验型和粗放式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无差别化教育,整个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教学内容缺乏感染力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状态中,无法进一步激发起学习主观能动性[3]。

(二)供给内容单调

思政教育中,很多高校依然在使用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教材,教师也十分注重其中的逻辑性、科学性与思想性,所以普遍采取宣讲式的模式向学生灌输已经确定和成熟的理论内容,对于现实舆情以及时政热点的关注比较少,更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等。虽然它还有第二课堂作为补充,但因为第二课堂在内容和开展时间方面都存在很大限制,导致在发生社会重大舆情之后无法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所以两者的互补性并不强。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没有接触到精彩的教育信息载体,也未深刻领悟到思政教育给自身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导致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思政教育本身就只是空话和形式化,没有学习的必要性。

(三)供给形式单一

在当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之中,教学手段的单一问题仍旧是非常普遍的。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严重。即思政课虽然是必修课,但大部分学校受到师生比例以及教室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授课过程中普遍采取大班制模式,学生专业和层次繁杂,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学生被动学习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教学手段单一化现象严重。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与当前时代发展的基本诉求,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行知识传播。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普遍个性鲜明,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差异比较大,所以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供给环境不优

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依然处在较为封闭的状态当中。即教育只局限在课堂教育和书本知识当中,教师则普遍依照自身的教育经验和知识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另外在供给环境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大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具备了使用新媒体教学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供给环境缺失问题严重,导致新媒体教学开展受限,给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和教育效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4]。比如有些高校认为线下教育才是最有效最正统的,因此不愿将过多精力和资金花在新媒体教育教学建设上;还有一些高校并未建立专门的新媒体思政工作开展保障制度,校园文化的现实环境和新媒体思政的“软环境”之间契合程度不高;有些教师在推进新媒体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强、主动性缺乏的问题,并未将重点放在教学手段创新上。

三、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开展思路

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与冲击,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需要及时通过转变供给侧的相关思维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革,把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基本出发点,把学生需求作为基本导向,最终实现思政教育引领力和吸引力的提升,建立完善的供给结构。

(一)积极转变供给主体的基本理念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理念创新是其工作创新的先导。作为供给主体,高校则需要充分融合各项理念。理念融合是直接冲破传统定式思维框架,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去对问题进行审视,以此给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对此在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则应该在基地、师资、经费和资源等方面优先满足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同时不断引入新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思政教育网络化意识和思维,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供给主体,不论是专业教师、辅导员还是党团干部,都要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积极包容多元化的思想,尊重学生间的差异,由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需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本身的话语形态,建立起与大学生特征相符合的话题体系,使思政教育当中的各项“政治话语”感性化,在话语形式方面,渐渐从单向灌输和控制式转为对话式和交流式[5-6]。

(二)对供给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方面,对存量进行盘活,对于高校来说,应当要先对自身已经拥有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即使用各种手段实现思政教育的理实结合,并通过实践活动、时事论坛、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教育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同时应当及时对资源结构进行调整,积极整合并调动线上线下优秀的教育资源,促使其实现均衡发展。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生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出多项“精品”内容,实现教育产品优化。在教材编制方面,还应当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普遍适应了直观式的阅读方式,即图文结合模式。因此,如果能够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适当对某些文字进行精简,同时添加适量具有说服性的图片,将会和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契合,更好地吸引其注意力,促使其将一定精力放在思政学习当中,收到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将思政课和某类专业课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思政选修课,比如将思政课和音乐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或把思政课和法学课结合在一起等。

另一方面,对增量进行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以此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供给,促使教材体系渐渐向着教学体系转变。这类增量可以是新媒体当中的一些事例或者热点问题,但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必须进行甄别,选出最适合大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去设计教学。还可以增加微课供给,根据新媒体时代当中的热点事件和言论,随时随地就某一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或者加强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化教学模式供给。在这之中可以通过借鉴“经验之塔”的模式进行改革,即在落实“做”与“观察”两个基本层次的基础上再充分进行理论传授[7]。

(三)进一步优化供给形式

一是高校自身必须依照各个专业、各个层次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心理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全面分类,积极探索最适合各个群体的思政教育方式,以此实现供给方式的层次性与多样化,进而达到精准化供给的目的。

二是教师自身则需要加大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力度,灵活运用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这类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体验性的教学方式,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制作出一些寓教于乐的内容,从而使教材当中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趣味性和哲理性更强的内容,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8]。又或者直接依照教学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音视频或图片等内容,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更多情感体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还会及时转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不再认为其只是纯粹地进行理论灌输。

三是教师自身应当积极应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建立思政教育的“第三课堂”。比如,可以充分应用微博、微信、QQ等平台和学生共享朋友圈、教育圈,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针对社会当中的一些热点事件和重大时政问题及时组织学生在圈子当中讨论,积极传递更多主流价值观念,引导网络舆论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

(四)将部分精力放在转变供给环境上

第一,高校需要及时创造条件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思政工作当中。即把大量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新媒体设备与技术的建设当中;加大培养教师媒介素养的力度,促进网络技术培训,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并把媒介素养等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以及奖惩这类考核机制当中。

第二,促进校园新媒体阵地建设。把微信、校园论坛、微博、QQ等作为核心载体,建立起将信息服务、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借助各项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构建起专门的网络舆情预警监管机制。新媒体当中一旦产生危机事件或者负面事件,高校自身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掌控,及时占领话语主动权,以此全面引导正确的网络舆情,为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要构建结构合理的传媒种群。高校需要积极整合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介,使其在教育资源优化过程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以此给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优良的媒介生态环境,确保其在遇到相应的价值问题时可以接纳不同的见解,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

总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必须顺应其发展趋势,强化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受,使其不再只是一门单纯的课,更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重要指引,以此培养出更多具有政治底线,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供给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