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常见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2021-12-01刘洪丽王立石
刘洪丽,王立石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野生食用菌,俗称野山菌。野山菌特指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在自然界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食用菌。当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外界污染时,野山菌便不能生长甚至消失,非常稀有名贵。野生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且一些种类的提取物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胆固醇、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美白等功效[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大国,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最多,年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代替品质退化、产量低的老品种。因此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引种、驯化、育种和栽培提供种质资源显得极为重要[2]。
丹东地区位于辽宁东部,属中山丘陵地貌,面积15 222 km2,山地丘陵占72.4%,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6.8℃~8.7℃,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1 200 mm;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5.3%,野生植物种类众多,该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各类真菌的繁衍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3],其中野生食用菌149种。为了解丹东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自2015年起,在丹东地区进行了采集调查,确定常见野生食用菌24种,对常见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类,记述各类野生食用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为丹东地区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1 牛肝菌科(Boletaceae)
1.1 牛肝菌属(Boletus)
(1)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Fr.),俗称粗腿蘑[4]。子实体黄褐色至赤褐色,扇半球形后稍平展,4~15 cm。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落叶松或针阔混交林地上[5-6]。食用菌。
(2)红脚牛肝菌(Boletus queletii Schulz),俗称变窝子[4]。子实体色泽变异大,砖红色、橙红色、橄榄红色或红褐色,初半圆形后平展,7~20 cm。秋季单生于壳斗科林地以及针阔混交林地上。食用菌。
(3)橙香牛肝菌(Boletus citrofragrans ChiuetZang),俗称香菇[4]。子实体金黄色至金黄褐色,后期呈鹿皮褐色或近革黄色,圆形或半球形,后期中凸而平展,15~25 cm。夏季生于栎、桦和冷杉等林地上。食用菌。
1.2 乳牛肝菌属(Suillus)
(1)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L.ex Fr.],俗称粘窝子[5]。子实体灰褐色、黄褐色或红褐色,半球形后平展,5~15 cm,夏、秋季群生于松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7]。食用菌。
(2)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L.)R oussel],俗称粘盖乳牛肝。子实体土黄色、淡黄褐色,扁平形,2~8.5 cm。夏、秋季丛生于油松、樟子松、赤松等针叶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8]。食用菌。
(3)白柄乳牛肝菌[Suillus albidipes(Peck)Singer]。子实体白色或黄褐色,球形,1.5~4 cm,夏、秋季单生、群生于松林中地上[5]。食用菌。
(4)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es(L.ExFranch.)Ktze],俗称黄粘团子。子实体淡黄色或黄褐色,扁半球形或近扁平,5~10 cm。夏、秋季散生或群生于松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5]。食用菌。
(5)短柄乳牛肝菌[Suillus brevipes(Peck)Kuntze]。子实体淡褐色,半球形,4~6 cm。秋季单生或群生于林地上[5]。食用菌。
(6)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Klotzsch)Singer]。子实体赤褐色至栗褐色,扁半球形,4~10 cm。夏、秋季单生、群生或丛生于落叶松林地上[5]。食用菌。
(7)灰环乳牛肝菌(Suillusaeruginascens Secr.ex Snell)。子实体污白色至乳酪色,半球形,3~10 cm。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落叶松林地上[5]。食用菌。
2 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
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Schaeff.)O.K.Mill],属于色钉菇属(Chroogomphus),俗称松树伞蘑[4]。子实体浅咖啡色,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3~8 cm。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松林地上[9]。食用菌。
3 鹅膏菌科Amanitaceae
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a(Scop.)Pers],属于鹅膏菌属(Amanita),俗称鸡蛋黄蘑[4]。子实体鲜橙黄色至桔红色,卵圆形至钟形,5.5~20 cm。夏、秋季散生或单生于林中地上。食用菌。
4 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
4.1 香蘑属Lepista
粉紫香蘑(Lepista personata Sing),俗称趟子蘑[4]。子实体藕粉色或淡紫粉色,较快褪色至带污白色或蛋壳色,半球形后平展,5~10 cm。夏、秋季多在云杉或松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长成一条带或蘑菇圈。食用菌。
4.2 蜜环菌属Armillariella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 Fr.)Karst],俗称榛蘑[4]。子实体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扁半球形后平展,4~14 cm。夏、秋季丛生于针叶林或阔叶林树干基部、根部[10]。食用菌。
4.3 蜡蘑属Laccaria
红蜡蘑[Laccaria laccata(Scop.:Fr.)Berk.et Br],俗称一窝蜂。子实体肉红色至淡红褐色,近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下凹呈脐状,1~5 cm。夏、秋季散生、群生或丛生于林中地上或腐枝层上[11]。药、食用菌。
5 红菇科Russutaceae
5.1 乳菇属Lactarius
辣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Scop.)Fr],俗称辣窝子[4]。子实体白色,扁半球形,中央下凹呈脐状,后呈漏斗状,5~18 cm。夏、秋季多散生或群生于阔叶林地上[12]。食用菌。
5.2 红菇属Russula
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俗称青盖子[4]。子实体浅绿色至灰绿色,球形至扁半球形后平展,3~12 cm。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林中地上[13]。食用菌。
6 枝瑚菌科Ramariaceae
红枝瑚菌[Ramaria rufescens(Schaeff.:Fr.)Corner],属于枝瑚菌属(Ramaria),俗称扫帚蘑[4]。子实体淡黄色,顶尖粉红色,担子棒状具4小梗,7~12 cm。夏、秋季丛生或群生于林中地上[14]。食用菌。
7 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黄丝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属于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俗称倭瓜花[4]。子实体杏黄色至蛋黄色,喇叭形,3~9 cm。夏、秋季群生或近丛生于排水良好的缓坡针阔叶林地上[15]。食用菌。
8 齿菌科Hericiaceae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RullexF.)Pers],属于猴头菌属(Hericium),俗称猴头[4]。子实体白色后浅黄至浅褐色,扁半球形或头状,5~10 cm。秋季多生于栎等阔叶林立木或腐木上,少生于倒木上[16]。食用菌。
9 马鞍菌科Helvellaceae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Sowerby],属于羊肚属(Morchella),俗称羊肚菜[4]。子实体蛋壳色至淡黄褐色,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表面有似羊肚状的凹坑,3~6 cm。单生或群生,多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腐殖质层上[5]。食用菌。
10 木耳科Auricalariaceae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L.ex Hook.)Underw],属于木耳属(Auricalaria)。子实体深褐色至黑色,呈叶状或近林状,2~10 cm。夏、秋季丛生于阔叶林腐木上[17]。食用菌。
11 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exFr.)Link],属于虫草属(Cordyceps),俗称北虫草[4]。子实体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 cm。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生蛹体的头部或节部长出,主要生长于针、阔叶林或者混交林地表土层中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18]。药、食用菌。
12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属于多孔菌属(Polyporus)。俗称野猪粪[4]。子实体伞形或伞状半圆形,5~15 cm。常多数合生,半木质化,多生于阔叶次生林的向阳山地、林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19]。药用菌。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共采集各种真菌标本近200余种,经鉴定食用菌共计42种,常见食用菌24种。国内消费食用菌市场主要以人工种植为主,如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Fr.)Sing.)、滑子蘑(Pholiota nameko ItoexImai.)等。但这些菌类在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上都与野生食用菌相去甚远。野生食用菌无污染而且营养丰富[20],从社会层面分析,野生食用菌实现一林多用、立体化管理的目的[21]。丹东地理生态环境有利于野生食用菌的生长,野生食用菌产业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野生食用菌既是丹东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当地广大山区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对改善当地居民膳食结构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合理开发野生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收入,还可以提升山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丹东地区野生食用菌明显受气候和雨水的影响,特别是雨水的影响较大。大多数的野生食用菌在7—9月发生,此期降雨集中,温湿度条件适宜。如遇干旱年份,野生食用菌发生量极少。相对缓坡地带及山沟密林肥沃地带,野生食用菌种类及发生量较多。